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作者:莫敏妮,(转载自网络,有改动)
贝多芬晚期5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大约在1816年-1825年期间。
由于失聪,精神上孤寂痛苦。从中期英雄风格,走向晚期哲人沉思的意境,苦涩、自由、狂狷,但这正意味着贝多芬不妥协、不忍让的最后内心挣扎。创作倾向——自由式、即兴式、心理式、深刻的哲理性、对复调与对位的探索和浪漫主义的思维。对康德的沉思,对巴赫的致敬和回归。乐思严密,织体清晰。作品传达出一种悲剧力量、英雄性格。徘徊不去的旧秩序构成了一种放逐形式,把作品推向其晚期作品的高峰。
《A大调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Op.101)《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1)1816年11月完成。这首幻想曲般的奏鸣曲融诗意和哲理的沉思于一体,体现了德国民歌的影响,整个旋律与和声运动频繁,使用的对位法也加深了乐曲抒情内省的意味。作品的结构类似于早年间的那些如幻想曲般的钢琴奏鸣曲,表现力丰富的引子引向戏剧性的、对位的奏鸣曲式,其呈示部由一个四声部的赋格组成。此时期,传统的形式不知不觉被取代了,通往浪漫派之门轻轻开启。
《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槌子键琴奏鸣曲)所谓的“槌子键”是18世纪和19世界初欧洲的一种古钢琴。这部作品采用古典的四乐章形式,是贝多芬篇幅最长的钢琴奏鸣曲。1817-1818年创作的“槌子键”堪比交响曲的庞大规模和技术方面非同寻常的复杂性。艰涩的演奏过程,是钢琴家的最高峰。Op.106最终在车尔尼、李斯特等名家的努力之下,在钢琴文献中被当作最伟大和最高品位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首乐章以三个和弦,展开这首宏大的诗歌。中间两个乐章自然是长路漫漫的跋山涉水。末乐章是一首壮丽的赋格,整个尾声由一段充满深奥对位技巧的三声部赋格组成。孤独的美与伟大的时空转换,造就了波澜壮阔。
最后三首奏鸣曲,是贝多芬在结束了侄儿的监护权诉讼之后,在创作《庄严弥撒》期间写的。相继完成于1820年晚夏、1821年底和1822年初。贝多芬此时不再力图给他的奏鸣曲风格以交响乐式的宽度,他返璞归真,回到了较小的规模编制,赋予它们多样的严格复调音乐结构和一种超凡脱俗的即兴性格。在三部作品里,乐章顺序的高潮再次被置于终乐章中,音乐在高潮中戛然而止。
《E大调第三十钢琴奏鸣曲》(Op.109)《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最初动笔追溯到1820年首月,贝多芬应邀而作,将手头的《庄严弥撒》予以搁置。次月,贝多芬把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写进谈话本。Op.109呈献给布伦塔诺**,题词中写道:“此曲最要呈现给你的,这并不是一般常见的东西能比拟,这是精神,这是把地球上高贵、杰出的人性连接起来的精神,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其摧毁的作品。”
E大调和降A大调是贝多芬最喜欢的抒情调,而肖邦则把他最美妙的旋律写在降D大调上。此曲抽象思维已凌驾在钢琴技巧之上,他用崇高、简洁,甚至苦涩、生硬的音响来震撼我们的心灵。Op.109的核心在终乐章,贝多芬用优美的主题旋律抒写“如歌似的,并充满感情的行板”,六个华丽精彩的变奏,心性如孩地嬉戏,似乎尘世的一切烦恼纷扰都破坏不了这种美好。
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关注贝多芬身上的“权威”;李斯特、瓦格纳关注贝多芬身上的“自由”。我们关注什么?音乐大师之所以受人仰视,是因为他们的音乐之中蕴藏着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我们清楚记得,英国钢琴家密拉·海斯晚年饱受关节炎、心脏病、中风等疾病之苦,她无比虔诚地以Op.109向亲友们道别,演奏完,在长长的沉默之后,她盖上史坦威琴盖,献上深情的一吻。
《降A大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Op.110)所有的不幸都无法用理智解释,而且寂寥一身只会更严重。
《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10),贝多芬在这部手稿上题辞:出自心灵,但愿它能到达心灵。1821年春天,他忍受着黄疸病的折磨,这是肝脏疾病的先兆,而正是这一疾病最终夺去作曲家的生命。秋天,贝多芬在病情恢复后重新点燃热情去创作。
全曲一唱三叹,显示了贝多芬的音乐逐渐转为追求个人内心的层面。终乐章是一个多层次的长赋格,为了奏鸣曲和谐结束,安排了如怨如歌的段落,这段悲诉之歌成了贝多芬最动人心魄的赋格形式终乐章之一。一如既往的激情在一种若有所思的空灵之境中化为如歌的感动。世事磨砺心灵,使之变粗粝至硬质刚强,而音乐能润泽心灵,使之柔软再柔软。
《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Op.111)《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11),人心并不是平静的金色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如同语言终止,音乐将起,人至暮年,如何超越宿命?一个庄严肃穆的序奏与朴素而如歌的慢板,风骨萧然,旅途尽头的怅然。独特的终曲乐章在表面上带有一种超验的,甚至宗教性的特征。一首小咏叹和赋格曲,完成其独特的内心历程,包含了他暮年所经历的痛苦和绝望,以及为克服这一切苦难所做的艰难挣扎。
最后快速的装饰音群,上升绵亘天宇的永生之感,在此,贝多芬作了一个深刻有力的总结:经过漫长的挣扎才达到这收放自如的甘美。青山晓兮白云飞,青山暮兮白云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