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梁祝》 [复制链接]

201#

这是这次在广州买的新版梁祝,确实比老版的要好很多,声音不燥,温暖。
发烧无止境 发表于 2018/9/29 22:16:19
请问兄台,这是什么版啊?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2#

170软妹币
70EF9CEC-F37E-4D8C-BE39-4623B1C587D8.jpeg (, 下载次数:0)

(2018/9/29 22:38:53 上传)

70EF9CEC-F37E-4D8C-BE39-4623B1C587D8.jpeg

TOP
203#


发烧无止境 发表于 2018/9/29 22:38:53
哈哈,多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4#

《梁祝》曲作者陈钢做客文化讲堂引发热烈反响

http://yule.sohu.com/20090518/n264023141.shtml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昨天,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诞生五十周年之际,早报文化讲堂特邀该曲作者之一陈钢做客东方艺术中心,为读者讲述“从《梁祝》到红色小提琴”的音乐历程。

    在昨天的讲堂现场,陈钢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抖出一个个生动翔实的历史故事,再伴以现场钢琴曲的演绎,令台下笑声、掌声不断, 几十位观众甚至于会后一拥而上,登台与主讲人近距离接触。

“这个作品与我们国家共命运,从没见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对一个作品举行如此盛大的纪念活动。拥抱《梁祝》就是拥抱纯情**。” 陈钢清楚地记得,1959年5月27日下午3点钟,在兰心大戏院,《梁祝》首次公演。那一天,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四年级学生樊承武指挥。“那天我们都很紧张。何占豪坐在乐队里拉琴,我躲在侧幕后面,揣测着这首乐曲将会遭到怎样的命运。俞丽拿的演奏非常动人,简直就是祝英台再世。可是当指挥画出最后一个圆弧后,全场居然没一点动静。”

  陈钢回忆当时的感受,“钟好像突然停了,我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大概过了十几秒钟,全场掌声乍起。那时候的掌声不像我们现在,大声叫好或者热烈得很,那时候的掌声是不重不轻,不快不慢,但经久不息,我看到许多观众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陈钢告诉所有在座观众,“这只蝴蝶”其实是逆风而起,创作于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那时为了向建国十周年献礼,音乐学院成立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决定搞一个小提琴协奏曲。报选题时,《梁祝》排在《大炼钢铁》、《女民兵》之后,是第三备选方案,没想到学院党委书记恰恰在这个爱情主题旁边画了个钩,如果没有他这一画,《梁祝》很可能就被《大炼钢铁》给“炼”掉了。

  如果说送给《梁祝》的第一次掌声让陈钢初尝喜悦,那么“文革”开始后《梁祝》遭遇的“喝倒彩”则让他吃尽苦头。“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都写着《梁祝》是大毒草,说工人听了《梁祝》,机器开不动了;农民听了《梁祝》,锄头举不起来了;解放军听了《梁祝》,枪杆子打歪掉了。”

  在那个不敢有音乐的年代,昆明大学里飞出的旋律却给了陈钢极大的鼓舞。“大学主楼的那个塔顶,始终闪着像鬼火一样的东西,每天晚上都在半夜里出现,然后就有人注意这个动静,断定这是一个**活动,在策划某一个东西。某一天晚上,有人把这个塔包围住,破门而入,灯光一照,这里面蹲了一堆孩子,在用老式的收音机听《梁祝》,再一照,全部都是工宣队员们的孩子。这个故事让我很震撼,就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从音乐里找希望的光芒,所以我想,音乐是熄灭不了的。”

  让陈钢难忘的第三次喝彩是在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天,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碗形露天剧场,好莱坞交响乐团为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伴奏,曲目就是《梁祝》。“这是剧场建成七十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登上这个舞台。吕思清的小提琴还没有夹到下巴,前奏刚刚响起,全场就掌声雷动,那声音从山谷里排山倒海而来,此景此情,让我感到这个作品已经超越音乐的意义,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感情符号。”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8-10-05 19:52:2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5#

现场 “我应该叫你钢丝”

   讲座中,陈钢时而哼唱越剧尹派唱腔中“妹妹啊”的唱段,说那个梁山伯可真“嗲”;时而弹起《梁祝》的华彩乐段“化蝶”。还为观众播放了他之后创作的“红色小提琴”系列中的《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令现场**不断。

  待到最后提问环节,观众早已按捺不住,纷纷抢来话筒向主讲人讨教心中疑问。当一名律师激动地告诉陈钢“我是你的粉丝,已经很多年了”之后,陈钢立刻风趣地提议:“我先纠正一下,我应该叫你钢丝。”全场鼓掌爆笑。

  观众:贺绿汀曾说过“政治应该与音乐分开”,《梁祝》创作的年代,政治代替一切。我们怎样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陈钢:这是个非常沉重的问题,远不是艺术家所能回答的。但是。今天这么盛大地纪念《梁祝》,让我看到一个国家的进步,这是一个信号,也是政治上提出的以人为本在艺术上的体现。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我说,音乐即人乐。

  观众:我听了《梁祝》不下300遍(陈钢插话笑答:你听得比我都多)。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就再没有这样的作品出现。

  陈钢:现在应该有更加不同的音乐出现才对。现在**不同了,祝英台大概会嫁给马文才。(全场鼓掌哄笑)

  观众:当年和您一起首演《梁祝》的那些人都在吗?樊承武还在吗?

  陈钢:我们那些小组里的基本全在。但就是指挥,也是我的同班同学樊承武失踪了,他当时长得很高很帅。后来有人说他生了很重的病,但是都不知道他去向何处,我也希望能通过我们报纸寻人启事一下。

  观众:我是80后接近90后,您的讲座平易近人、风趣幽默,我也正在成为您的粉丝。我想了解一下,您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比较。

  陈钢:我的父亲陈歌辛曾教导我,音乐只有好坏之分,没有古典流行之分,像他写的《夜上海》、《花样年华》、《苏州河畔》也都是流行音乐,却经典地传唱至今。但,就怕把流行音乐搞成“流星”音乐,现在的一些作品不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样是“文化人写的市民歌曲”。

  我举个例子:那时的词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千言万语化作沉默”;不是现在的“老鼠爱大米”(全场爆笑)。

  当然,我不是说老鼠爱大米不对。去年,我去台湾演出,正好和李宇春同台,很荣幸啊!此前,我连超女都不懂。我和她住同一家宾馆,她出门还有保镖。那天音乐会,唱的也全是流行歌曲,就加我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点缀”,但是因为罗大佑,我却反客为主,成为主角。因为罗大佑说他结婚时用的是我父亲的《永远的微笑》作婚礼音乐,虽然他婚姻失败了(全场笑),但这首歌不老。于是我弹钢琴他唱,合作了这支曲。

  音乐会后,有人找我给一个歌手写些鼓励的话,我问是谁,对方答:李宇春。我再问,原来她生日是3月10日,和我同一天嘛(全场大笑)。于是我给她题词:你有粉丝,我有钢丝,我们唱着不一样的歌。对于流行歌曲,我不反对,时间会考验它;但对于经典,应该有敬畏之情,因为它是历史的沉淀。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6#




自述 50年过去了,多么幸运!

  陈钢

  50年过去了,此时,我们心中可能都在不约而同地想着同一个念头:“多么幸运啊!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都还在‘话蝶’而没有‘化蝶’,都还作为《梁祝》的缔造者精彩地活着……”

  2009年3月7日晚,俞丽拿的“话蝶”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成功举行,《梁祝》奏毕,俞丽拿对着台下深情地说:“我还要拉一首《爱的致意》,献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何占豪和陈钢……”我和何占豪相让而上,在舞台上友好拥抱。我们拥抱《梁祝》,也为《梁祝》而拥抱。

  音乐会前夕,何占豪打电话给我说:“让我们把过去不开心的事忘掉,好好地过《梁祝》50岁生日吧……” 我们那时合作得非常融洽,非常默契。虽然我们是偶然间从两股跑道上跑到一个中心点的,但基于我们有一种共同的“共和国情结”和将中国交响音乐推向世界的强烈愿望,所以居然创造了可谓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

  最近看到有一篇名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文章,似乎我与何占豪过去有过什么“恩仇记”似的。其实,在《梁祝》面前,我们只应有一颗感恩之心和崇敬之情才对。因为,当《梁祝》脱胎而出,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特别是在它已经作为中国的情感标志与文化符号走向世界、进入音乐公共流通领域时,我们都应该珍惜与维护它的形象,而无权因“私”而“仇”了!如果说我们这两个“写手”之间有过什么芥蒂的话,那主要也是因为某些媒体的误传、误导而产生的误读与误解。

  50年过去了,50年前的各种场景常会时时闪现。何占豪当年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亢奋神态,今天依然如故,煞是可爱。我呢,当然也改变不了过去那种连自己都觉得讨嫌的“呆头鹅”式的书生气!

  当音乐会结束我走出音乐厅时,一群听众一拥而上,要我签名留念。有一位姑娘从人群里挤到我面前说:“陈老师,我能不能拥抱你一下?”我说:“让我拥抱你吧!” 有多少人从小就听《梁祝》,又有多少人的命运与《梁祝》紧密相连?  东方早报记者 安婧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8-10-05 19:57:4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7#

《梁祝》创作过程照片:
何占豪(左),陈钢(中)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8#

丁善德院长(中) 指导何占豪(左)与陈钢(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9#

陈钢与西崎崇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0#

这是这次在广州买的新版梁祝,确实比老版的要好很多,声音不燥,温暖。
发烧无止境 发表于 2018/9/29 22:16:19
这个UPM版比SACD版如何?
TOP
211#


woow 发表于 2018/10/6 11:52:35
我手上没有SACD版本,无从比较,据宣传是母带级别的
TOP
212#

陈钢: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3#

陈钢: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




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陈钢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后又一力作,是专门为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而写的,并由西崎崇子于1986年在上海首演。另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作曲家更以这作品视为《梁祝》的姐妹篇;它继承了《梁祝》的抒情、戏剧性;但在感情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上,更有着深层的刻划。

千百年来,王昭君这位美丽高洁、正直善良的古代女子出塞和亲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传统诗词、歌赋、戏曲、曲艺、美术、音乐等各类艺术,以昭君为题材的数以千计。陈钢第一次用小提琴协奏曲这种外来形式表现这一题材,他在独奏小提琴与交响乐队的合唱中所刻划的王昭君,有着他独特和鲜明的审美视角。陈钢心目中的王昭君,既不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凄婉弱女,也不是慷慨高歌,为国和亲的巾帼英雄,他力图表现的是一位有着丰富复杂感情和多重性格的古代女性,一个美丽高洁的王昭君。

《王昭君》是首一气呵成的单乐章的标题协奏曲。全曲由“娉娉汉宫”、“萋萋塞外”,“峨峨青峰”三部分组成,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表现内容。

“娉娉汉宫”

曲始的引子亮出豪迈激越的歌颂王昭君的主题。此后,轻转的音乐把人们带入隐隐笙歌,絮絮垂柳的汉宫。在竖琴晶莹轻柔的衬托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雍容华贵、美丽动人的王昭君主题和活泼俏俐、生气蓬勃的副主题,钩画出王昭君神采清明,顾盼生姿的的美丽形象。和她恁栏踱步、仰望碧空,向往着自由和幸福的心情。

“萋萋塞外”

展开部“萋萋塞外”是全曲的主题。作曲家通过渐层开展的三个层次来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王昭君的艰辛的出塞途中,感情的多重起伏,从而揭示她复杂的性格组合。展开部在沉重缓慢的主题音调上开始,颤抖的下行音调和向上的音群模进将人们带入寒风凛凛,秋草萋萋,黄沙茫茫的大漠荒原。独奏小提琴在散发的咏叹之后,转入低音区奏出主题,表现了王昭君在踏上塞外之后涌上心头的孤寂之感和回顾茫然的凄凉心情。历来传说王昭君在出塞途中弹奏起王琵琶以吐心曲;这里作曲家在第二层次中运用了大段的琵琶独奏,描写昭君遥望故土,梦萦家园,在颠沛流连的塞外独操琵琶的情境。琵琶独奏、小提琴以拨弦应和,乐队则视托出宁静的月夜般的背景。之后,音乐逐渐变得刚强、果断,充满勇气,直到引出气息宽广豪放、盛情浓烈、深沉的**,深刻地表现了昭君对故土的热爱和深明大义的情操。种种复杂的情感和痛苦,在这里得到了统一和升华。第三层刻划王昭君内心细腻的盛情涟漪和坚定的信念。一开始由独奏小提琴极为婉转地奏出来自粤剧的唱腔,王昭君美丽温柔的形象,得到了更好的强调,音乐渐渐发展,从温柔、含蓄、深沉过度到坚定、昂扬的行进之声,然后引向**慷慨的华彩乐段,推向全曲的**。

“峨峨青峰”

北飞的大雁在碧幽幽的蓝天上高翔,峨峨的青山横空屹立,葱茏不老。小提琴再现王昭君的主题,表现了她在历尽艰难坎坷之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乐队奏出的歌颂王昭君的引子音调反覆出现,赞颂着美丽高洁的汉家少女。最后,独奏小提琴以顿挫有力的快弓直贯至尾,鲜明有力的结束了全曲。(以上内容摘自网络)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8-10-10 16:09:1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4#

潘依琼(俞丽拿的学生,曾以最小年龄参赛获得柴可夫斯基大赛第二名)演奏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

https://www.xiami.com/album/1298742520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8-10-10 16:36:2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5#

西崎崇子演奏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

https://www.xiami.com/album/DTtK4446f?spm=a1z1s.6659513.0.0.EY20n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6#

俞丽拿和她的学生





近50年来,俞丽拿的名字与一曲《梁祝》始终闪耀在中国音乐舞台上。但是,她自己更看重的是小小三尺讲台——小提琴教师,是她永不谢幕的倾情演出。近10年来,俞丽拿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有10人次获得第一名的奖项。

  《梁祝》翩跹五十年

  《梁祝》这部家喻户晓的中国小提琴协奏曲书写了中国当代音乐史上无数个辉煌的“第一”,俞丽拿回忆道:

  “那一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管弦系,我还不到17岁。我们到农村去演出,选了外国的一些经典小提琴曲,演完以后,大家都说听不懂。为了能让听众对我们喊‘再来一个’,我们成立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最初的实验,是从民族音乐里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目用小提琴演奏,1958年的下半年,管弦系开始准备国庆10周年的献礼作品,‘梁祝’作为备选题目列上去,被选中。”

  “1959年5月27日,我们带着这个节目参加了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的新作品音乐会。当我演完最后一个音符,台下静静的,没有掌声,我的心紧张得扑扑地直跳。就在这个时候,掌声雷鸣,而且一直止不住。因为没有准备返场曲目,最后只好把整首曲子再来一遍。两遍加起来,一共拉了50分钟……”

  “教学生不是为了赚钱”

  1992年,潘依琼获得首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二名,如今她是德国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员。

  说起女儿在小学五年级时拿下的这个奖,潘依琼的父亲潘亚根仍然十分激动:“俞老师每天给学生上课时间超过12小时,节假日、寒暑假都要加课,跟着她的学生一年要比其他老师多上3个月的课,但从没有收过一元补课费,她总是说‘教学生不是为了赚钱’。”因为知道小依琼家境一般,俞老师用自己买的摄像机、照相机为学生拍录像、做资料,连演出服去哪家店买又便宜又好都细心嘱咐到。

  潘依琼以最小年龄参赛拿下柴可夫斯基大赛第二名后,获得了去莫斯科深造的机会,但是3500美元的学费对当时的潘家是个天文数字。俞老师没有让家长为难,她带着潘依琼去各地演出,终于在台湾为小依琼找到了赞助人,解决了费用。

  改造“技术机器”

  人称帕格尼尼王子的青年小提琴家黄蒙拉从小学六年级起跟随俞老师学习,可当时他的入学成绩是班上倒数第一,多数老师对他的前景并不看好,认为他只有一双“飞快的手”,是一个“技术机器”,但俞老师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这个“落后生”的要求。

  俞老师对学生的“拉”有一个高标准,即“零错误”。黄蒙拉拉琴尤其喜欢求快,“音准不行”,怎么办?俞老师的药方就是四个字:“苦练勤练”。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抠”,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磨”。黄蒙拉说:那个阶段真是怕了俞老师的课,她的一对耳朵似乎是专门为挑“错”而生的,任何一个错音休想逃过。

  到了大学,黄蒙拉终于“开窍”,俞老师高兴之余,带着蒙拉去各国参加大师班和音乐夏令营,开阔眼界、增进修养。

  希望和俞老师在一起

  王之炅是俞丽拿的得意弟子,曾获得意大利里匹策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毕业前接到过多家世界知名艺术院校的邀请,但她说:“这些年我去国外比赛时,俞老师总是自筹路费一路陪着我;如今我的愿望就是要留校当一位好老师——和俞老师在一起。”

  下个月,王之炅将转至柏林的埃斯勒音乐学院继续深造。接受笔者采访时,她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等我学业完成后,我想尽早回来帮帮俞老师。她生病了,都要等上完课再去看医生,有时住着院还从医院里跑出来上课。”

  11岁的伍玎玎是目前俞老师班上最小的学生。今年年初插班进入俞老师门下学习。陪同玎玎学琴的妈妈周毅芳说,玎玎才跟俞老师学了一个月,从持琴握弓到换弦揉弦,完全改观。

  周毅芳说,一月份从海南岛搬来上海时,遇上降温,和俞老师通电话时,她嘀咕了一句:“上海怎么这么冷”,没想到俞老师问了情况说:“你马上收拾几套衣服,带玎玎住到我家来,别冷坏了孩子。”在俞老师再三催促下,周毅芳才搬了过去。一连几天,学琴吃饭都在老师家。后来周毅芳发现,遇上考试或比赛,俞老师经常邀请学生们住到家里,为的是“多些时间上课,哪怕每天多练上半小时也好”。

  俞老师难得有时间在家里吃饭,吃饭也求时间越短越好。她家厨房里经常开一次火就做好几天的饭菜,一份份装进饭盒放进冰箱。一次,周毅芳陪着玎玎去俞老师家上课,上完课俞老师像发现大新闻一样看见家里包了馄饨。第一碗馄饨盛出来,俞老师见周毅芳占着手,就说“来,张嘴”,直接把馄饨喂到她嘴里。

  “那一刻,我眼眶都湿了——老师就像最亲的亲人一样,”周毅芳说,“从海南到上海,我们做梦也没想过会遇到俞老师这么好的老师。”

  (摘自2009年3月23日《文汇报》)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8-10-10 16:49:1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7#

即使是不经常听古典音乐的人,可能也知道西崎崇子的大名,因为她的《梁祝》实在太有名。西崎崇子前后录过7个版本的梁祝,《梁祝》这部中国作品今天之所以在国际上拥有极大声誉,
shinelb 发表于 2016/10/6 9:29:02

个人认为,目前最好的《梁祝》录音依然是西崎崇子的前两个版本。
TOP
218#

个人认为,目前最好的《梁祝》录音依然是西崎崇子的前两个版本。

八大山人_ 发表于 2018/12/30 9:29:04

认同。我只听过她和石信之指挥日本群马交响乐团的那个版本的磁带,80年代末的这版当时来说我认为是该曲演录的精品,我反复聆听,视为至爱。这版中的中国小曲的改编曲,配器(不知是谁配的,没有说明,这是国内版的通病,不尊重作者及消费者)及演奏也非常优美,同是至爱。乐队伴奏及录音也非常棒。可惜这版的CD,我没有找到过。和别人的其它版本相比较,我认为,该版中,她是把东方式的感情理解和西方那种同时讲究音乐性的内敛、细致的处理结合的最好的,这恰是国内一些演奏家的改曲版本做得有点不够的,国内演奏家可能当时他们还秉持已经过时的,就是只强调感情与技术的那种理念吧。我已经多年不听此曲了,原因在于它过于甜腻,只是一种类似于戏曲曲调的改编曲,不耐听,意境,也就那样了。一家之言。
最后编辑Jh.Coltrane 最后编辑于 2018-12-30 20:11:39
TOP
219#

西崎崇子《流金岁月》:

我也非常喜欢西崎崇子,除了梁祝,还有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等等。
尤其她的《流金岁月》,用小提琴演奏流行音乐,非常优美动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0#

昨晚,很高兴看到了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梁祝》。
由吕思清独奏,并加入了合唱声部,非常有新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