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401#

《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

从64年起,开始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实践。事实上第一代芭蕾舞剧编导,大都是从学习民族舞蹈转向芭蕾专业的,他(她)们的民族文化背景,无疑有助于芭蕾舞剧民族化的探索。大型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THE RED DEPACHMENT OF WOMEN)的上演,虽不是严格意义的“首开记录”,(在此之前,已有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成效的芭蕾民族化探索)却可以说是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国芭蕾舞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红色娘子军》1964年首演,编导: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作曲:吴祖强、杜鸣心等;首演者:中央歌剧舞剧院,女主角:白淑湘饰琼花;吴静珠饰连长;男主角:刘庆棠饰洪常青;李承祥饰南霸天;主要女配角:赵汝蘅饰琼花战友;万琪武饰老四。它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讲述中国第二次革命时期的故事:受尽折磨的琼花,因不堪忍受地主南霸天的压迫,逃离虎口,巧遇红军**表洪常青,经过他的引路,琼花参加了娘子军,历经磨练和考验,成长为卓越的革命战士。洪常青牺牲后,她接过红旗英勇向前。这部舞剧以震撼人心的悲壮情节,恢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从它诞生起,就赢得多方好评。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由胡蓉蓉(1929-)、傅艾棣(1936-)、程玳辉(1932-)、林秧秧(1939-)创作的《白毛女》,与《红色娘子军》同期出台,平分秋色,它是中国芭蕾舞剧的又一成功探索。
《白毛女》(THE WHITE HAIR GIRL)1965年首演,作曲:严金萱;首演者:上海芭蕾舞团;女主角:蔡国英(A)、茅惠芳(B)饰喜儿;顾峡美(A)、石钟琴(B)饰白毛女;男主角:凌桂明饰大春;主要男配角:董锡麟饰杨白劳。它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讲述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不堪凌辱,逃入深山。长年风餐露宿,头发变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称其为“白毛仙姑”——(鬼)。最后她被八路军所救,与年轻时的恋人——已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团聚。歌剧《白毛女》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这部芭蕾舞剧并未因循于原作——走捷径,而是根据芭蕾艺术特点,进行了再创造。它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民间舞的素材,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方法将剧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现。对于剧中主要人物诸如:喜儿的纯真、甜美和变成“白毛女”后的坚韧、刚毅;大春的朴实、敦厚及参军后的英勇、干炼以及黄世仁的阴险、毒辣……等都刻划得比较鲜明、生动。
《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在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它们是“洋为中用”更深层次的实践,以其独有的中国特色自立于世界芭蕾艺术之林。集体智慧弥补了经验不足,使芭蕾中国化的探索,起点较高,起步很快。与其它舞蹈、舞剧作品的命运不同,这两部作品在“文革”中,被定为“样板戏”——是当时为数极少获准上演的两部舞剧。经受了时间与社会的检验,《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依然葆有其艺术生命力。这两部作品都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2#

新时期的中国芭蕾,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首先是以更开放的眼光,面向世界广泛吸收、借鉴,而不只局限于单一的俄罗斯学派的影响。从80年代初,陆续有来自英、法、德、瑞士、加拿大等国的著名芭蕾艺术家以友好交流的形式传授技艺。先后有芭蕾宿将安东•道林、著名芭蕾编导本•斯蒂文森(B•STEVENSON)等在中央芭蕾舞团指导排练了他们自己的作品:纯古典风格的男、女《四人舞》(TE- PASDE QUIXOTE)、《前奏曲》以及著名芭蕾艺术大师巴兰钦(BALANCHINE)的《小夜曲》(SERENDE)等等,其中大部分已成为该团经常上演的保留舞目。
此外,十多年间,中国陆续上演了多部不同风格的西方经典剧目,如:1980年,由巴黎歌剧院芭蕾大师莉塞特•桑瓦尔亲自指导,中央芭蕾舞团演出了法国浪漫主义的著名芭蕾舞剧《希尔维亚》(SYLVIA);1984年,由英国著名芭蕾艺术家贝琳达•赖特和尤里沙•捷尔考夫妇重新排练演出了安东•道林版的《吉塞尔》;1985年,在世界级芭蕾艺术家鲁道夫•纽利耶夫(R•NUREYEV)和芭蕾大师尤金•波里亚柯夫等亲自指导下演出了《唐•吉珂德》(DONQUIXOTE);还有《罗密欧与朱丽耶》(ROMEO AND JULIET)(1989,罗曼•沃克执导)及《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94,麦克米伦MAC MILLAN版,莫里可•帕克执导)……均很成功。特别是纽利耶夫以自己无以伦比的精湛技艺和对戏剧人物的深刻理解,结合中央芭蕾舞团的实际,进行了严格训练,大大促进了演员水平的提高——在中国芭蕾舞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在上述诸多国际交流活动中,戴爱莲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与此同时,北京舞蹈学院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传统,陆续上演了《葛蓓莉亚》(1979)、《舞姬》(1981);上海芭蕾舞团上演了《那波里》(又名《渔夫与新娘》)第3幕;天津歌舞剧院复演了《西班牙女儿》(1982);此外,于1981年组建的辽宁芭蕾舞团推出了《海侠》(1983)。这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经过世界各国芭蕾权威指导演出纯正的古典芭蕾名作,使新一代芭蕾舞人才迅速成长。

获奖情况:

1980年5月 汪齐风(女、上海)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芭蕾舞比赛,获第十四名,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芭蕾舞奖牌。
1982年6月 汪齐风(女,上海)、张伟强(北京)在美国杰克逊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表演三等奖。
1984年11月首届巴黎国际芭蕾舞蹈比赛,汪齐风(上海)、王才军(北京)获巴黎歌剧院发展协会奖。
此后,中国选手频频参加各种国际芭蕾舞大赛,表现出较强的实力。比较突出的有:
1985年——第13届洛桑国际芭蕾舞蹈比赛,李莹(女,北京)获第一名,徐刚(北京)获第二名;
1985年——第5届莫斯科国际芭蕾舞蹈比赛,唐敏(女)获最佳表演技巧奖,张伟强、赵民华分别获男子双人舞和和单人舞第三名(均为北京选手)。
1992年——第5届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潭元元(上海)获第一大奖;同年,谭元元又一举夺得第1届日本芭蕾国际比赛女子少年组金奖(中国辽宁的女选手于晓楠获同届少年组银奖)
2002年——第二十届瓦尔纳国际芭蕾舞大赛吕萌(辽宁芭蕾舞团)获得该届比赛的最高奖-评委会特设大奖

谭元元: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3#

红色经典:《红色娘子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4#

“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女士

戴爱莲(1916年-2006年),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中国**优秀党员、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也被称为中国的邓肯。1930年,她赴英国伦敦学习舞蹈,曾先后师从著名舞蹈家安东•道林、鲁道夫•拉班等,后来又投奔现代舞大师玛丽•魏格曼。1939年回国,主要舞目有《思乡曲》、《卖》、《拾穗女》等。解放后,戴爱莲出任第一任国家舞蹈团团长;第一任全国舞协主席;第一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等。
2006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5#

中国的邓肯:戴爱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6#

中央芭蕾舞团

中央芭蕾舞团是中国国家芭蕾舞团,诞生于北京舞蹈学院,
成立于1959年12月31日,时称“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
代表作品有《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等。
2009年来,剧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文化交流战略,
邀请国外著名芭蕾大师及编导来团授课、排戏,并长期活跃在世界芭蕾舞界,
积极地将中国民族芭蕾推向国际舞台。

中央芭蕾舞团在卢浮宫: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7#

在巴黎埃菲尔铁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8#

中央芭蕾舞团团员风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0#

戴爱莲对舞蹈艺术有着执着追求,她对爱情也是勇于追求真爱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1#

中央芭蕾舞团:探访戴爱莲先生足迹

https://www.sohu.com/a/283948504_67141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2#

2004年9月10日上午十点,在北京舞蹈学院主楼大厅一层举行庆祝北京舞蹈学院建校50周年暨舞蹈学院第一任校长戴爱莲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3#

《爱丽丝漫游奇境》

编写自网络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著作之一。一百多年来,该书已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剧本;该书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戏剧、电影、电视剧、歌剧、木偶剧和卡通等,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话之一。

《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有古怪。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兔子洞里还另有乾坤,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J)等等。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作者是刘易斯•卡罗尔。刘易斯•卡洛尔其实是一个笔名,作者真名叫查尔斯•道奇生。他出生于英国柴郡一个乡间牧师的家庭,年轻时就读于约克郡的里满学校和拉格比公学,1850年被牛津大学基督学院录取,在学院学习期间,他的数学成绩十分优异,因此在1854年毕业后留校做数学讲师,直至1891年退休。他是一位生性腼腆、患有口吃病、不善与人交往的数学家。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在小说、诗歌、逻辑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率真的童心,讲述了各种新奇怪异的故事,处处引人入胜,令读者回味无穷。该书让每个人都拥有放飞的童心,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4#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芭蕾经典《爱丽丝漫游奇境》: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5#

《苏菲的世界》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本著名童话著作,
其实这本童话与哲学有很大关系,里面有很多哲学的知识和内容。
西方的哲学,并非都是象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那样深奥。
西方也有很多哲学的通俗读物。读起来非常亲切的。除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还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哲学入门读物。
就是小说《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虽然是一本小说,但实质上是一本通俗的西方哲学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6#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苏菲的世界》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苏菲的世界》1991年首次以挪威文在挪威出版,1996年中国作家出版社推出中译本。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苏菲的世界》被翻译成90种文字,一度名列德国和美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之首。1991~1995年,《苏菲的世界》分别获得挪威“宋雅•赫格曼那斯童书奖”、德国《**周刊》文学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还曾荣获我国台湾省《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是一位挪威世界级的作家,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并于奥斯陆大学获得斯堪的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学的学位,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乔斯坦·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最著名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享誉全球。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7#

《苏菲的世界》内容简介(转载)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邮戳来自黎巴嫩。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勃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

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莫名其妙的函授课程持续进行着,联络方式也一变再变,痛苦愤怒的艾伯特(Alberto Knox)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并开始教她哲学史。他用浅显易懂的笔触带着苏菲回顾从先苏期的希腊直到尚-保罗·沙特**的哲学发展。同时,“席德”的名字不断在她身边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频繁出现。而后,席德出现了,原来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勃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

不可思议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艾勃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在忠实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他们开始了向上帝(艾勃特少校)的抗争。在他们的努力下,书中世界渐渐扭曲了,变得古怪而难以驾驭。最终,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艾伯特和苏菲莫名的逃出了书中世界,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8#

电影版《苏菲的世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9#

电影版《苏菲的世界》剧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20#

五分钟快速了解著名哲学小说《苏菲的世界》:

https://haokan.baidu.com/v?vid=4889143929251332158&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