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321#

还没有看过这首诗的解释。
这里,卡斯提尔应该是指卡斯提尔王国(又译卡斯蒂利亚王国;西班牙语:Reino de Castilla),
据资料:
这是中世纪时伊比利半岛上的一个王国。 曾隶属于莱昂王国。后与前者以及阿拉贡王国合并,形成当代的西班牙。
这首诗与卡斯提尔有密切联系。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2#

这首诗,有可能是路易丝•格鲁克看到卡斯提尔美丽的风景,触景生情而写下了这首诗歌。
仅仅是猜测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3#

美丽的卡斯提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4#

02

感官的世界

隔着一条可怕的河流或裂缝,我向你呼喊

警告你,让你有所准备。

世界将引诱你,慢慢地,不知不觉地,

巧妙地,更不用说是默许。

那时我没有准备好;我站在奶奶的厨房里,

端出我的玻璃杯。炖李子,炖杏子——

果汁倒入放了冰的玻璃杯。

再加水,耐心地,一点一点地,

每加一次

众多堂兄弟堂姊妹都要判断,品尝——

夏季水果的芳香,极度浓缩:

彩色液体渐渐变得更亮,更灿烂,

更多的光透过来。

快乐,安慰。奶奶等着,

想看看是否需要更多。安慰,深深沉浸。

我的最爱:感官生活的深层隐秘,

自我消失其中,或无法区分开来,

莫名被搁置,飘浮,它的需要

充分暴露,苏醒,生机勃勃——

深深沉浸,以及随之而来的

神秘的安全。远处,水果在玻璃盘里发亮。

厨房外,夕阳西下。

那时我没有准备:夕阳,夏天结束。展示

时间是一个连续体,是某种事物即将结束,

而非搁置;感觉也不能保护我。

我警告你,因为从没有人警告过我:

你将永不放手,你将永不满足。

你将受伤、留下伤疤,你将继续饥渴。

你的身体将衰老,你将继续需要。

你会想要这世间,从这世间取得更多——

庄严,淡漠,它到场,但不回应。

它环绕着,它并不照拂。

意味着,它将喂养你,将让你着迷,

但不会保证你活着。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5#

03



十二月底:我和爸爸

去纽约,去马戏团。

他驮着我

在他肩上,在寒风里:

白色的碎纸片

在铁路枕木上飞舞。

爸爸喜欢

这样站着,驮着我

所以他看不见我。

我还记得

直直地盯着前面

盯着爸爸看到的世界;

我在学习

吸收它的空虚,

大片的雪花

绕着我们飞旋,并不落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6#

04

棉口蛇之国

鱼骨在哈特拉斯凌波而行。

还有其他迹象。

表明死神在追逐我们,从水路,从陆路

追逐我们:在松林里

一条盘曲在苔藓上的棉口蛇,直挺,

耸立,在败坏的空气里。

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我知道。我也曾在那儿留下一层皮。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7#

05

暴风雨之前

明天有雨,但今夜天空晴澈,星星闪烁。

仍然,雨就要来了,

也许足以淹死种子。

一阵风从海上来,驱赶着云朵;

看到它们之前,你感觉到了风。

此刻,不如看看田野,

看看它们被淹之前的样子。

一轮满月。昨天,一只绵羊逃进了树林,

不是某只羊——是那只公羊,整个未来。

如果我们再看到他,我们将看到他的骨头。

草在微微颤抖;也许风正吹过它。

橄榄树的新叶也以同样的方式颤抖。

田鼠。狐狸猎杀之处,

明天那儿的草里会有血。

但暴风雨——暴风雨会将它洗去。

在一扇窗里,有个男孩正坐着。

他已经被送到床上——太早了,

按他的观点。所以他坐在窗边——

此刻,万物皆定。

你此刻在哪里,你就将在哪里入睡,明早在哪里醒来。

大山耸立,像一座灯塔,向夜晚提醒着大地的存在,

它不能被遗忘。

海的上空,当风起时,云朵形成,

风吹散它们,给它们一种使命感。

明天,晨曦不会来临。

天空不会回到白天时的样子;它会仍然像夜晚那样,

除了星星黯淡,在暴风雨到来时消失不见,

总共持续大约十小时。

但世界无法回到原来的样子。

一个接一个,村庄房屋里的灯光变暗,

黑暗中大山因反射的光而微亮。

没有声音。只有猫在门口扭打。

他们嗅到风:是吸引更多猫的时候了。

后来,他们在街上巡行,但风的气息潜随着它们。

田野里也是一样,困惑于血的气味,

虽然此刻只有风起;星星将田野变成银色。

这里远离大海,而我们依然懂得这些迹象。

夜是一本打开的书。

但夜之外的世界,仍是一个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8#

回复 320楼shinelb的帖子

显然这首诗是回忆西班牙内战后的怆痛的内容,金合欢的寓意是母爱和夫妻之爱,橙子树的寓意象征是家庭和睦 ,这些出现在梦境中示意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或消逝的幸福。而事实是孩子们的哭喊和乞讨,暗示破碎的幸福,缘由就是残酷的西班牙内战。诗中两个地名是有深刻含义的,马德里和巴斯克,都是内战**和派拼死抵抗国民卫队的战场,国际纵队的战士在那里血洒疆场。
卡斯蒂利亚,今天西班牙的中北部,以马德里为中心。15世纪卡斯蒂利亚女王与东部的阿拉贡国王联姻**了摩尔人对西班牙的长达800年的统治,将摩洛哥人赶到格拉纳达小城,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也开启了西班牙黄金贸易的全盛时期。卡斯蒂利亚王朝,是西班牙最辉煌的起点。
超级歌剧迷
TOP
329#

回复 320楼shinelb的帖子

显然这首诗是回忆西班牙内战后的怆痛的内容,金合欢的寓意是母爱和夫妻之爱,橙子树的寓意象征是家庭和睦 ,这些出现在梦境
yilinliulin 发表于 2020/10/12 8:53:39

嗯,兄台博学。
诗歌有多种可能性和解读,您这个解释有一定道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0#

西班牙 是世界上少有的多元文化 融合的中心和边界,那里悠长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近代西班牙的悲壮,都足以唤起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情感。所以,近代西班牙诞生了大批举足轻重的伟大艺术家,其中,像一个犹太裔的外乡人会创作出多首西班牙主题的诗歌,其中必然有深刻地背景,有待读者去发现作家的心路历程。
超级歌剧迷
TOP
33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2#

《CD流浪记》试读:穷追里赫特

        一九九七年八月一日里赫特离开人世,四年以后苏联解体,从此时开始,我就不断地穷追里赫特,千辛万苦地到处搜购里赫特的现场录音唱片。
        这要从苏联的音乐制度说起。苏联非常重视音乐演奏会,像里赫特这么著名的钢琴家,几乎他的每一场演奏会都有现场录音,其中还有不少透过广播传送出去,所以广播电台也会存放他的录音。除了苏联,东欧最重视古典音乐的两个国家捷克和匈牙利也都如此。在里赫特生前,布拉格就已经把当地存放的他的录音,做了一次总整理,出了一整套,总共十五张。由于录音状况良好,广受欢迎,一向被里赫特迷视若珍宝。
        苏联解体以后,情况突然变得混乱而热闹。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一家小厂牌Parnassus,打算出一套里赫特五十年代苏联的现场录音,五套双CD,共十张,而且已经出了两套。我看了极兴奋,每到一家唱片行都问,什么时候可以进口?后来才知道,代理商是韵顺,我干脆跑到韵顺去,不久就跟老板混熟了。我终于买到四套,但编号第二的那一套老是看不到,我问老板,到底怎么搞的?老板说,听说正在打官司,因为有人控告Parnassus侵权。差不多又过了一年多,我才买到这一套,显然Parnassus官司打赢了。这十张唱片,我真是爱不忍释,我完全没想到,里赫特一九五零年代在苏联还留下这么多现场录音,虽然有些部分录音不是很好,但大部分我都可以接受。
        与此同时,有一家Revelation突然出了大量的苏联录音,把我看傻了。我很仔细地辨别每一张CD,发现有些是苏联时期已经出过唱片的,有些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场录音,我把其中里赫特的全部买了,当然有一些我以前已买过别的厂牌,但我没有时间仔细分辨,凡是看到的一律买了再说。我跟韵顺老板聊天,他听人说,俄罗斯非常乱,有人透过各种管道把一些录音带“偷”到西方来出版。对我们这些里赫特迷来说,管它合法非法,只要能买到就好。何况我听过其中几种我以前没听过的,录音并不差,所以搜集得更加努力。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另有Russian Masters ,Yedang (韩国厂牌)和Ankh Production三家,也出苏联录音。很遗憾的是,我知道得太晚,大部分都买不到了。我上网查过他们的曲目、录音时间和地点,凡是我没买到的,几乎都是我非常想要的。我望着这些曲目,老是怨恨自己,为什么消息这么不灵通。我常常做梦梦见它们,梦中非常兴奋,醒来一场空,无限怅惘。
        从此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上网查看里赫特新唱片的消息。有一次我大吃一惊,因为发现了新出的一套《基辅录音全集》(十六张CD),一套《布达佩斯录音选集》(十四张CD),一套里赫特伴奏的、他太太演唱的歌曲集(三张CD)。我跑去问小闵(一家小唱片行老板),问他进不进。他说,目前没人想进,因为唱片业越来越不景气,谁也没把握。我真是痛苦极了,不知如何是好。我问朋友,他说你可以上Amazon网购。我仔细查问,知道国际网购邮费很贵,而且不保证一定收到,真是伤脑筋。我太太说,她有一个亲戚出差到美国,三个月以后回来,你可以把东西寄到他那里,他回台湾时再去他那里拿。总而言之,经过学习国际网购,连络亲戚,再加上焦急的等待,我总算把这三套都搞到了。我非常满足,足足摸了两个月,每天都摸。
        二零一三年年初,我已在日本学习了四年的儿子,即将回台湾找工作,我们夫妻特别去日本看他(四年来只此一次)。其实,我内心有一个隐密的愿望,就是到日本去找里赫特。日本古典音乐唱片市场很大,而且不像美国那样排斥俄罗斯的唱片,我相信可以找到很多。我们在日本五天,白天游古迹和名胜,晚上我儿子帮我找唱片行,让我去逛。收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找到四盒套装的俄罗斯版里赫特,共三十四张CD,虽然其中大部分我已买了其他厂牌,但因价格便宜,而且里面还有一些我寻找很久的曲目,所以我毫不犹疑地买了。我另外还买到十多张的散片,这些散片都是一九五零年代及少数一九六零年代初期的现场录音,极其难得。由于买了这十多张,加上以前陆续收集到的一些,我所累积的一九五零年代里赫特在莫斯科的现场录音版CD已经相当可观。我儿子说:“爸爸哪里是要来看我,根本就是要找他的CD。”说的也是。我总共到过日本三次,而这一次的日本之行真是愉快。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3#

二零一五年是里赫特诞生一百周年,西方各大唱片公司都趁机大捞一把。很多年以前,EMI已将里赫特的录音全部整理成套装,共十四张。在百年诞辰的时候,DECCA将DG、菲利浦和自家曾经出过的里赫特唱片全部组合在一起,出了一大套,共五十一张,真是洋洋大观。以上两套的出版,并没有带给我多少乐趣,因为我以前已经买了其中的每一张,现在只不过再买一次套装而已。我更高兴的是,美国Sony 公司将以前RCA和哥伦比亚两家公司所出过的里赫特唱片,打包成一套十八张。这十八张,包括了一九六零年里赫特首度到美国演奏的七场独奏音乐会,完全按照每一场的曲目排列,包括每一首返场曲,录音很好,临场感很强,让人回忆起里赫特当年是如何征服美国的。当年哥伦比亚公司将里赫特的前五场录音推向市场时,里赫特很不高兴,他认为自己的演奏不够好,没有他的同意,不应该出版。哥伦比亚公司尊重里赫特,从未再版过。对里赫特迷来讲,里赫特的每一次现场都是值得购买的,何况当时美国的现场录音技术世界一流,买不到太可惜了。我就是有这种心理的人,所以这一套仍然可以列入我最喜欢的里赫特套装之中。我以为这是里赫特一百岁送给我这个乐迷最大的赠礼,但没想到,更大的礼还在后头,我得到这份礼物已经超过五个月,但心中的喜悦到今仍然存在。
        我的《CD流浪记》在台湾出版后,有一个读者始终追着我不放,我们就叫他小陈吧。小陈不知道哪里探听到我的电话,每隔一阵子就要打电话跟我聊古典音乐的各种演奏。我心情好就会多谈一些,但有时候情绪不稳,说话口气会有点凶,他始终不在意,继续打电话。有一次他问我穆洛娃的唱片我是否全部买了,我说是啊,他说,有些他买不到,能不能割爱让给他,真是不可思议啊,居然想夺人之所爱。又有一次,他问我能不能到我家里看看我的收藏,天啊,我怎么可能同意,我们连一次面都没见过。大约在二零一二年年末,我在街上走,他突然把我叫住(我不知道他如何认得我),告诉我他就是小陈,他说,他原来在新北市做事,现在要回宜兰罗东了,以后恐怕很少有机会打电话给我了。我一时愣住,说不出话来。
        今年(2016年)三月,小陈突然又打电话给我,他说俄罗斯Melodiya唱片公司为纪念里赫特百年诞辰,出了一大套CD,五十张,他多了一套,问我要不要。对这一套,他讲了不少称赞的话,又谈到价格,显然并不便宜,但他说,初版已经没货,不好买了。其实我一听就决定,不论内容如何,价格如何,我一定要买下来。我们约好时间,他从罗东一大早就捧着这一套CD,一路捧到我家。单看外面的盒子,我就知道制作满花心思,粗略翻一下全套目录,我简直晕了。我早就从网上下载里赫特的历年演奏会曲目,虽然多达一两百页,但我已读得滚瓜烂熟,我马上发现,这里面至少有一半是我梦寐以求的。小陈一再跟我解释这一套的价值,深怕我不想买,我爽快地告诉他,我会买,放心。为了表达我的感谢之意,我请他参观我地下室的音响室,还送他当年RCA从Melodiya购买版权所制作的一些唱片。这些唱片制作得太差,远不如俄罗斯原版,我后来全部改买原版,我把RCA版全部送给他,他非常高兴。他恐怕难以理解,对我来说,这一套唱片简直是上天掉下来的珍宝,我再怎么做梦,都不可能梦想到有一天我会买到这么大套,这么有系统,录音又这么好的里赫特,这大概是上天对我长期追索里赫特现场录音的报酬与赏赐吧。总而言之,我太满足了。至于如何满足,因为你们都没有像我这样长期阅读里赫特的录音目录,也没有像我这样三十年来辛辛苦苦一张一张地搜寻累积,因此,你们是不能理解的,所以我也就不再多说了。

(二零一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4#

补记:
        这五十张CD最大的长处是按一场一场音乐会来编辑,其中包含二十一场独奏音乐会,十二场完整的(整场而不是半场)协奏曲或室内乐音乐会,包含返场曲,还包括所有的掌声。我喜欢听这样的录音,因为你仿佛在听里赫特一场一场的音乐会,有临场感。布拉格的那一套非常好,但删掉了许多曲子,又把曲子按作曲家重新排列,丧失了音乐会原来的面貌。BBC广播电台所整理的里赫特在英国演奏的十五张CD,也有同样的缺陷,其中好几张还删掉了掌声。有些唱片公司不喜欢掌声,把掌声删掉,又删得不干净,稀稀疏疏几声,戛然而止,听起来很不舒服。我总幻想着,将来我更老了,每天晚上可以听一场里赫特的音乐会,以娱晚年,从这方面来看,Melodiya和Sony这两套最合乎我的理想。
        这一套唱片还再现了里赫特和小提琴家欧伊斯特拉赫合作的四场音乐会。这四场音乐会,以前都只选择其中六首或七首单独出版,只有这一次以完整面貌出现,包括所有的曲目,连重复的曲目都保留。对崇拜这两大天王的人来说,真是令人感激不尽。
        写完这篇文章不久,小陈又帮我买到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出版的一套里赫特在一九五一至一九六五年间的现场录音,共二十七张CD,价格非常昂贵,竟然和Melodiya那一套五十张CD的百年纪念版一样,都需要三千元人民币。而且,在这二十七张CD中,有些以前已出过单张,我都买了,现在整套出版,不能单买原先并未出版的那些CD,实在是榨财,但我还是买了,因为其中有几种我实在梦想已久。譬如,一九五二年一月十日的那一场演奏,上半场是肖邦的四首波兰舞曲,下半场是斯克里亚宾的十二首练习曲,外加四首返场曲,这样的曲目里赫特后来就没有再重复演奏过,非常难得。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八日)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5#

台湾著名爱乐人,著名发烧友吕正惠先生: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6#

最新版的《CD流浪记》,
请大家购买正版图书。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7#

吕正惠与他心爱的CD: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8#

《CD流浪记》试读:序

       前些年,北大出版社的高秀芹女士请我吃饭,在座有几位刚认识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我的音乐随笔集《CD流浪记》。我说,2010年广西师大出版社再版大陆的简体字版,我买了一百本送朋友,没想到远远不够,现在已经没书,无法送给各位,很抱歉。高秀芹说:“不要紧,你有时间的话再补写扩充,就放在我们这里出增订本。”说这些话的时候,洪子诚老师也在座。但这些年事情很多,一直顾不上这本小书。今年(2016年)8月23日我到蓝旗营找洪子诚老师聊天,洪老师提起这件事,说高秀芹那边想出一些谈音乐的系列的书,问我有没有续写《CD流浪记》,我说没有。洪老师开玩笑地说,你总不能炒冷饭吧,总要加几篇新的。我回答说,按中国传统算法,我明年七十岁,如果能够重出《CD流浪记》,也可以算是为自己做寿,可以增加一点喜气,我回台湾以后一定赶工。
       为了让洪老师对我有信心,接着我就谈起,我早就累积了一些题材,回台湾后马上可以落实。我想写的第一篇是《霍洛维茨返乡记》,谈霍洛维茨、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还有小说家布宁晚年如何想念故国,拉赫玛尼诺夫和布宁死得早,没能完成心愿,而霍洛维茨和斯特拉文斯基最后都有一次返乡之行。霍洛维茨在莫斯科的音乐会有录像传世,场面非常动人,我曾送一份给洪老师。第二篇我要反过来谈俄罗斯演奏家对于异国他乡的想象。吉列尔斯曾经录过一张格里格的钢琴小品集,在西方极为畅销,西方人很讶异,不知道吉列尔斯怎么会留意到这些没人注意的作品。其实,俄罗斯演奏家一直很喜欢格里格的钢琴小品,年轻一代的普列特涅夫(曾得过柴可夫斯基大赛钢琴首奖),后来也录了一张格里格小品集,他亲自写说明,说他因为喜欢格里格,平常就会想象挪威是什么样子,后来终于到了挪威,发现挪威和他从小想象的竟然一模一样。里赫特最晚年,也举办过全部格里格作品的音乐会。一个民族因为一位作曲家而对另一个民族产生深厚的感情,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我的第三篇文章想写普罗科菲耶夫。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是苏联两大作曲家,我写《CD流浪记》时,还囿于世俗之见,为肖斯塔科维奇写了一篇文章,其实我内心更喜欢普罗科菲耶夫。最近十年,我听了更多里赫特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终于了解普罗科菲耶夫的价值决不下于肖斯塔科维奇,我应该专门为他写一篇,这样才算公正。
      回到台湾以后,我心情一变,一直在回想我跟古典音乐的关系,就写了一篇《一点回忆》。写完这一篇,我又回想起,这十多年来我没有全部忘了古典音乐,主要还是因为里赫特的现场录音不断地问世,我也不断地购买。买了总要听,一面听一面核对里赫特的录音目录,再加上买到里赫特的口述自传,对里赫特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很想写这些,一天一篇,一口气就写了五篇。谈里赫特时不时提到舒伯特,我又忍不住想谈舒伯特,这样又写了四篇,再加上《一点回忆》,总共新写了十篇,这下子我觉得可以对得起高秀芹女士和洪子诚老师,再出新版总算有点底气了。
       真是要感谢洪老师,没有他的催逼,这本书的重印可能 还要再拖一阵子。同时也要感谢高秀芹女士,这本书已经在大陆印了两次,很难保证第三次还会卖得好。这一次再出新版是需要冒一点险,而高秀芹女士置此于不顾,让我非常感动。

(写于二零一六年九月三日,修订于十一月二十四日)

补记:
       本书所收录文章有旧文也有新作,按照写作时间大致可以分成四组。现在简单说明如下:
        “音乐家素描”专题中的这组文章写得最早,当时是为一本青少年杂志而写,比较通俗,约作于一九八○年代中期至一九九○年代初。“CD文章”这一专题中,从《CD流浪记》到《听古典音乐求取心灵平静》这几篇,以及“CD心情”中的所有文章,是台湾九歌出版社1999年版《CD流浪记》的原始内容。主要作于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八年这三年之内,那也是我这一辈子中心情最差的时候,是古典音乐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另外,“CD文章”中的从《一点回忆》到《肯普夫论舒伯特的奏鸣曲》共十篇新作,是特别为此一新版而写,作于二零一六年八月至十一月之间,每篇都标注明确的写作时间。
       我写的音乐家素描,原有海顿一篇,只是一直找不到原稿,现在终于找到了,同时我还找到以前常常喝醉酒的时候所写的一篇随笔,现在也一起补进来,所以本版共增加了十二篇。因为新增的篇数不少,出版社原想要改个新书名,后来发现原来的书名“CD流浪记”还有一点口碑,就决定不改了,不过希望加个副标题。本来“古典音乐随笔”是最平稳的,但我这本小书并不纯粹是关于古典音乐的随笔,其中还记录了我五十岁前后的一场精神危机,这从新增的《深夜行走在台北街头》和《一点回忆》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我决定把副标题定为“从大酒徒到老顽童”,这绝对不是耍噱头,而是合乎实际的。这本书在我的生命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这也是我始终眷恋“CD流浪记”这个旧书名的原因。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八日)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9#

搜狐文化对吕正惠的专访

编者按:吕正惠先生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起家,后转进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唐诗、台湾现代文学,先后任教于台湾“清华大学”、淡江大学,现已从淡江大学荣休。在促进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文化交流工作上,吕先生也是极具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也积极参与大陆学术与文化交流活动,讲学足迹遍布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了吕正惠先生赏鉴西洋古典音乐的随笔集《CD流浪记:从大酒徒到老顽童》,书中对搜集古典音乐CD的畅谈,对音乐作品的品评,对音乐家的画像式的介绍,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

11月底,借吕先生到大陆清华大学参加活动之机,搜狐文化对他进行了专访。吕先生结合人生经历,畅谈写作《CD流浪记》一书的缘起,以及聆赏音乐、收藏CD唱片艰辛却愉快的过程,同时也聊到了他所经历的**和所持守的人生路向。

“CD唱片是我所经历的痛苦中年的产物”

搜狐文化:《CD流浪记》多年前在大陆这边已出版过,也很受古典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当时的书名用的是“CD流浪记:欣赏古典拥抱浪漫”。您在序言中也提到,这次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的是加入了不少新文章的增订版。副书名也是您特别建议的“从大酒徒到老顽童”。请问为何要特别采用这样一个副书名,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想要传达给读者吗?

吕正惠:在这本之前是有两个大陆版的。

CD流浪记:从大酒徒到老顽童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搜狐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

吕正惠:对。广西师大这个版本的现在偶然也买得到,文化艺术出版社的版本在一些旧书店可能还能买到。“欣赏古典拥抱浪漫”这个副书名不是我拟的,这是台湾版就使用的副书名,是台湾的九歌出版社出版的。他们一开始帮我起了这个书名。当时在大陆出版时,出版社也觉得这个题目蛮好的,就沿用了。我尽量配合出版社的提议。北大出版社这次出版,也是因为洪子诚老师、高秀芹女士都是熟识多年的好友。他们问要不要改书名?因为这次出版的也是新加了一些文章的增订版。这本书的主书名“CD流浪记”还不错,就不改了。副书名要不要改呢?我说就改了吧,现在的副书名也比较符合我目前的心境,我现在是“老顽童”。

搜狐文化:大酒徒是指比较爱喝酒?

吕正惠:我写《CD流浪记》是在我最痛苦的时候。那时的我几乎每个礼拜都喝醉,醉倒街头。我也不敢回家,回家被太太骂,于是我就找一家咖啡店,坐到半夜被赶出来。反正就是在街头流浪,流浪到天亮再搭车回家,觉得这段时间真是我的醉酒生涯。

搜狐文化:这个副书名更能够还原当时您对《CD流浪记》写作时期的状态,包括之前的状态是大酒徒,现在是老顽童,有这么一个关联?

吕正惠:对,里面有一篇《深夜行走在台北街头》,讲述的就是有一次我在台北街头醉酒,硬是不回家,一直熬到天亮才回家。那一天我回去就写了这一篇,我太太很生气。之前这篇一直没有发表的,这次收录在了这个增订版中。

搜狐文化:当时的痛苦是基于哪些具体的事情,让你处于那种状态?

吕正惠:很孤独。那个时候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的政治气氛突然变了,“**”的势力越来越大,然后我的朋友基本上都变成“**派”,因为我是中文系的,我的朋友基本上都是中文系的朋友,然后他们一直骂中国,骂中国文化。我当然认为我是中国人,于是常常跟他们吵架,喝酒就吵架。到后来我的学生就很同情我,他说老师你就不要和他们来往了。可是偏偏我又爱交朋友,没有朋友我也活不下去,可跟朋友一见面就吵架,所以我很痛苦,这是纯粹的政治认同,最痛苦的大概有五六年的时间。当然如果泛泛地讲有十年。

我那时候就很痛苦,特别是我在“清华大学”的时候。我是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台湾“清华大学”跟大陆的清华大学一样,刚开始是把文科打掉的,后来慢慢恢复,先恢复系,再恢复院,我是社会人文学院的创业元老,我在“清华大学”很痛苦,待不下去。教师这个职业是属于台湾军公教(军人、公务员、教师)系统的,那时有一个鼓励退休的政策叫“55专案”,如果在这个年岁退休可以多领一点钱。我已经服务满25年,55岁了,所以我就选择退休,退了以后我就离开“清华”到了淡江大学,淡江大学环境好多了,他们不太谈论政治。

离开那个环境以后我的心情就开始转变,至少没有压力。另外到世纪之交我就看出中国没有问题的,其实我很关心,我每次来都看到一大堆问题,层出不穷,每次都很担心,后来到大概2004年左右,我突然觉得好像重大问题都能解决,我就很高兴,这时心情就开始轻松起来了,就变成“老顽童”了。

“洪子诚老师是我的‘忘年之交’”

搜狐文化:《CD流浪记》这次重新能够出版,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老师的引荐,有这个机缘。您能具体谈一下您和洪老师是怎样认识的,和他交往的大致经过,这个应该是挺有趣的。

吕正惠:这个确实是很有趣的。大陆有一位有名的学者叫贺照田。贺照田很早就认识我了,应该说我能够跟大陆研究现当代文学的一些老师认识都是通过他。他跟我说你有机会一定要见一见洪老师,有一次他说,已帮我约好和洪老师在万圣书园见面。那应该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洪老师是1939年生人,我1948年出生的,他大我9岁,等于是我的老师辈。洪老师讲话非常斯文。我们开始交往很客气,不过洪老师不会讲假话,而我有时候会冲口而出,虽然洪老师是长辈,有时候我会很直率地回答。

洪老师受20世纪80年代风气影响,认为文学要有它的独立性,文学跟政治不能混在一起,我是反对这种观念的人。以后我们熟了,我就说洪老师,政治利用文学达成某种目的,这个我也不赞成,可是你说文学没有政治性,这我反对,任何文学都有政治性,有它的阶级性、政治性,也有它的文学性,你要说这是文学,这不是政治,没有这种文学作品。当然我们都是很熟了以后,才谈得比较直率。我的一个学生在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任教,他请洪老师去客座半年,然后我常常去找他,后来洪老师的太太幺老师也到台湾去了,幺老师想看病,我的学生都会陪他们去看病,我的学生对洪老师、幺老师都很好。我的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洪老师,我们真正熟识也是因为透过我的学生,所以我们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我帮他出了一本书——《我的阅读史》,是在台湾的人间出版社出的。洪老师要我写一篇序,我花了很长时间考虑这个文章怎么写,我写完了战战兢兢传给洪老师,后来见面他说你也就只能这样写,意思就是表示他满意。我坦白讲,我们两人的文学观点是不太一样的,可是我们怎么会成为这么好的朋友呢?因为我们都喜欢文学作品。虽然他喜欢的作品跟我喜欢的作品不一样,基本上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文本阅读都很认真。我们两人都很坦诚,而且他喜欢的作品他会讲为什么他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他有几篇文章我很喜欢,比如讲契诃夫,讲日瓦戈医生,都写得非常好,我就知道洪老师读文学作品是读得很仔细的,这一点我是很尊敬他的。

我对大陆的现当代作品不是很熟,因为这些在我们小时候都是**,鲁迅、郭沫若都是**,不能读,到1987年台湾“解严”以后才能读,那时我已经快40岁了,不可能读很多。可是我希望台湾的研究生能够读一点大陆的文学作品,所以我指导的研究生常常研究大陆的现代文学,可是我常常没有能力指导。他们选择题目时来问我,我说你要不要跟洪老师谈一谈,要不要跟贺老师谈一谈。洪老师和贺老师到台湾去教书,都有一个额外的负担,就是帮我指导研究生。贺老师跟洪老师都帮过我很大的忙,而且他们都极认真。所以我们就变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很多人看他为我的新书作序觉得很意外,洪老师跟吕老师到底什么关系啊。我们十几年来变成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在大陆有两三个年纪比我大得多的“忘年之交”,洪老师是其中之一。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0#

“古典音乐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搜狐文化:您的大部分读者可能对您的了解还是学术研究专业上的一些建树和成就,通过这本书大家(特别是一些新读者,包括“00后”的新读者)才知道您在古典音乐方面会有那么广泛的爱好和那么深入的钻研,您是如何喜欢上古典音乐的呢?

吕正惠:其实我在大陆的读者应该是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先读《CD流浪记》的,我第一批《CD流浪记》的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他们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他们不知道我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也不知道我对政论那么有兴趣;我的第二批读者是后来慢慢产生的,就是看我的古代诗歌研究的,但是我原先有一些文章是零散地发表出来的;第三批读者是看我的政论,我的政论文章蛮多的。可是有些人说,写《CD流浪记》的吕老师原来他的专业是研究古代诗歌啊;也有人说,政论写得这么好的人,竟然对西洋音乐这么热衷。所以,现在知道我有三个专长的人还不是很多。

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是因为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做剧烈运动。他父母很有教养,从小教他弹钢琴,听古典音乐。我们两个都很文静,不喜欢打闹,也不喜欢运动。有一年他跟我讲:“吕正惠,像你这种个性应该培养一种兴趣,你不能老是读书,你应该听听古典音乐。”我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古典音乐,他带给我一张唱片,我是从那时候开始听的,听的时候听进去了,但也不是很认真,时断时续。一直到我进入到最痛苦的中年时期,很痛苦很孤独,待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每天抽烟、喝咖啡、喝酒,听古典音乐。

搜狐文化:听音乐这个爱好还比较健康。

吕正惠:对,起码有个寄托。那个时候我就没日没夜地听。因为我什么事都做不下去。我一上完课回家,因为心情很沉重,回家了就觉得很累,开着音乐躺下就睡着了,醒了以后便认真听,所以我常常听到三更半夜。第二天如果没课我就整夜听,我一天可以听十几个小时。几乎我家的音响——除非我去上课——就没有关过,就是这种状态。古典音乐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就是那十年。

搜狐文化:能否向读者透露一下,您目前收藏的CD唱片的具体数量?

吕正惠:已经有4万片了。

搜狐文化:很多人的爱好如果太过头了,有时候会引起一些家庭的纷争,看来您太太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

吕正惠:应该说很贤惠了,我醉倒街头的时候,她骑着摩托车到市区找我,找了一整夜没有找到,那时候她真的很可怜,后来我熬出头了,终于度过了那个最艰难的时间。我有个长处,我在外面有什么委屈都会跟她讲,她了解我的痛苦。有些男人是不跟太太讲话的,自己的内心痛苦都不讲,我什么都跟她讲,所以她知道我的痛苦。

“舒伯特、里赫特都是流浪世间的‘漂泊的灵魂’,我想我也是”

搜狐文化:吕老师,您在书中提到很多的音乐家,好像您特别偏爱里赫特,书里面好几篇文章专门是写他的,为什么对他如此偏爱?

吕正惠:总得找一个人崇拜一下(笑)。因为我喜欢舒伯特,我觉得里赫特弹的舒伯特最好,你看我增补的那十篇新文章,五篇谈里赫特,五篇谈舒伯特,我现在不太听音乐了,只专注于听里赫特的舒伯特。

搜狐文化:能从资深乐迷的角度具体地谈谈吗?

吕正惠:舒伯特很孤独、很谦卑,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他的朋友也都很喜欢他,但他内心好像有一种很奇怪的孤独感。我常常三更半夜,因为不能听管弦乐,那个太吵了,只能听钢琴。他的钢琴独奏我听了很多,此外巴赫、海顿的钢琴曲我都听,还有莫扎特、贝多芬、舒曼、肖邦,反正有名的钢琴曲我都听,听到后来就特别喜欢舒伯特,舒伯特属于那种倾诉型的。你发现他好像一个倾诉者,听了特别感动。我听各种舒伯特作品的演奏版本。

搜狐文化:各种人的演奏?

吕正惠:对,比如说最早是听肯普夫的、阿劳的、布伦德尔的,还有一些我现在一时想不起来,我听了各种版本。我最开始喜欢肯普夫,肯普夫的舒伯特也很有名。后来很多乐评里都提到里赫特演奏的舒伯特作品很特殊,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样,我就开始找来听。肯普夫的舒伯特听得很熟以后,开始听里赫特的会很不适应,后来慢慢听就完全习惯了,反而连肯普夫都听不下去了。譬如说舒伯特D960(《降B大调第21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各种版本的演奏基本上都是十几分钟,里赫特的是二十几分钟,是人家的两倍,弹得很慢,他有好几首弹得非常慢,刚开始我就不知道怎么弹成这个样子。有一个关于他的纪录片——我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叫《谜》,他就像个谜一样。这个纪录片我看了好几遍,其中有一段他演奏舒伯特的另外一首曲子,好像是D894(《G大调钢琴奏鸣曲》),我听了非常感动,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弹,那时候我真的懂得了里赫特,以后我就反复地听他弹的版本。如果说里赫特与舒伯特有共同点,就是都是“漂泊的灵魂”。舒伯特有一首很有名的曲子叫《流浪者幻想曲》,他就是个流浪者,里赫特也是流浪者。

搜狐文化: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在后期比较喜欢听里赫特的演奏,更多地也是和您的个人心境有很大的关联?

吕正惠:对。反过来讲,我也喜欢听海顿,他很单纯、开朗,我也需要开朗单纯,我也不能每天愁眉苦脸,舒伯特和海顿是两面的,里赫特也很喜欢海顿的。很多人认为海顿太简单了,可是里赫特就说海顿非常好,大钢琴家里弹了那么多海顿作品的只有他了。

搜狐文化:如果您欣赏的作曲家和演奏家非得有个排名的话,您会怎么排名呢?

吕正惠:作曲家有客观的排名,一定要把巴赫、贝多芬、莫扎特排在最前面,前三名一定是他们,你不能随意变动,至于他们三个谁第一、第二、第三,另当别论,可是你要说还有谁比他们三个更伟大,那便是胡说八道,这个是有客观性在的。

搜狐文化:演奏家呢?

吕正惠:在我这里,钢琴家当然里赫特第一,小提琴家是欧伊斯特拉赫,这是我的排名,我特别喜欢他们两个。譬如说和里赫特齐名,比里赫特还有名的钢琴家还有霍洛维茨,但是我一直比较偏爱里赫特。可能技巧比欧伊斯特拉赫更好的是海菲兹,我承认他的技术胜过欧伊斯特拉赫,可是我觉得我还是听欧伊斯特拉赫比较感动。里赫特和欧伊斯特拉赫后来合作过,美国有很多人想要促成霍洛维兹和海菲兹合作,但是都没成,因为他们的个性都很强。

搜狐文化:不是说强强联手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直道而行”,“随遇而安”,“尽力而为”

搜狐文化:《CD流浪记》这本书中收录了两篇文章《四十岁的心情》《五十岁能做什么?》,很真实坦诚地向我们展示了您在人生的一些特殊节点上的所思所想。听说您马上就要过生日了,今年是70岁,在这个节点上,您有什么新的人生感悟可以和我们分享的吗?

吕正惠: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这本《CD流浪记》赶在10月之前出版,也是我自己想将这本书作为我70岁的祝寿之作。

我在最痛苦的时候读了很多苏东坡的东西,从那边得到我对人生的领悟。首先你要“直道而行”,你相信你所相信的东西,你要有个“道”,而且你要“直道”,绝对不妥协。“直道而行”你会碰到挫折,人生一定会碰到挫折,你坚持原则的话,可能挫折更大,有了挫折以后你就不如意,要“随遇而安”。“直道而行”,“随遇而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