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数码的极限是模拟”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7381|回复: 65
11#

只见大树,不见森林!
“数码的极限是模拟”——哲学层面问题是也!
TOP
12#

eric 在 2003-2-2 23:01:53 发表的内容
我想重申一次的是:我并非说数码要被模拟所取缔,而是数码的发展极限就是无限接近模拟的效果。
LP与CD的争论已经说得多了,我再来举摄影的例子。
现在最好的摄影效果还是正片,它就是模拟的。
数码相机就是数码的。
现在的数码相机为什么要讲”像数“,而正片等传统模拟相机根本没有”像数“这一说法呢?
就是因为数码相机要”抽取样“,抽得越多,像数越大,到极限的话,是不是就是和模拟一样的效果呢?


重申来重申去,都是想说数码永远达不到模拟的效果,是吗?!

用照相来比喻也是绝对不恰当,正片是光合作用,化学变化的结果
,与物理学的模拟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声音由始至终的传导完全在物
理学的范畴之内,与化学反应的照片没有在模拟方面的可比之处。

唯一可比的是“像素”(不是像数),胶片叫“微粒”。
在同一面积的画面上,微粒越细,密度越大,相片就越清晰。在数
码相机中,像素越多,密度越大,数码科技的进步,清晰度达到、
超越胶片是没问题的。

但不要忘记,音频不论是数码还是模拟,都是在物理学范畴。
而数码相片与胶片,一个是物理学的,一个是化学的。

请不要再作这样的比喻,会笑死人的!
TOP
13#

数码的极限是模拟”,这句话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从技术发展的角度上将是完全错误的,要是从音响发声流程上说是真理,因为人耳毕竟不能直接听到数字信号。

!!!!!!!!!!!!!!!
TOP
14#

温品实 在 2003-2-3 0:40:55 发表的内容
eric 在 2003-2-2 23:01:53 发表的内容
我想重申一次的是:我并非说数码要被模拟所取缔,而是数码的发展极限就是无限接近模拟的效果。
LP与CD的争论已经说得多了,我再来举摄影的例子。
现在最好的摄影效果还是正片,它就是模拟的。
数码相机就是数码的。
现在的数码相机为什么要讲”像数“,而正片等传统模拟相机根本没有”像数“这一说法呢?
就是因为数码相机要”抽取样“,抽得越多,像数越大,到极限的话,是不是就是和模拟一样的效果呢?


重申来重申去,都是想说数码永远达不到模拟的效果,是吗?!

用照相来比喻也是绝对不恰当,正片是光合作用,化学变化的结果
,与物理学的模拟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声音由始至终的传导完全在物
理学的范畴之内,与化学反应的照片没有在模拟方面的可比之处。

唯一可比的是“像素”(不是像数),胶片叫“微粒”。
在同一面积的画面上,微粒越细,密度越大,相片就越清晰。在数
码相机中,像素越多,密度越大,数码科技的进步,清晰度达到、
超越胶片是没问题的。

但不要忘记,音频不论是数码还是模拟,都是在物理学范畴。
而数码相片与胶片,一个是物理学的,一个是化学的。

请不要再作这样的比喻,会笑死人的!



题目讨论的是信号(数码与模拟)处理问题,不是“听”的问题,请跟贴的朋友清楚。
TOP
15#

我想重申一次的是:我并非说数码要被模拟所取缔,而是数码的发展极限就是无限接近模拟的效果。
LP与CD的争论已经说得多了,我再来举摄影的例子。
现在最好的摄影效果还是正片,它就是模拟的。
数码相机就是数码的。
现在的数码相机为什么要讲”像数“,而正片等传统模拟相机根本没有”像数“这一说法呢?
就是因为数码相机要”抽取样“,抽得越多,像数越大,到极限的话,是不是就是和模拟一样的效果呢?
TOP
16#

到人耳朵里只能是模拟的,数码的意义不是重放,而是能够不失真地复制,储存,和传播,一百年以后存在世界上的只能是数码。现在的黑胶也只是把数码讯息用模拟方式储存重放而已。楼主的论点不明确。
TOP
17#

用照相来比喻也是绝对不恰当,正片是光合作用,化学变化的结果,与物理学的模拟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声音由始至终的传导完全在物理学的范畴之内,与化学反应的照片没有在模拟方面的可比之处。

唯一可比的是“像素”(不是像数),胶片叫“微粒”(不要乱以为胶片没有“像素”)。
在同一面积的画面上,微粒越细,密度越大,胶片的影象就越清晰。
在数码相机中,像素越多,密度越大,成像也越清晰,数码科技的进步,清晰度达到、超越胶片是没问题的。

但不要忘记,音频不论是数码还是模拟,都是在物理学范畴。
而数码相片与胶片,一个是物理学的,一个是化学的。

请不要再作这样的比喻,会笑死人的!

还有,如果用胶片作比喻,也能证明数码科技厉害。
数码科技能将“好莱坞”在模拟年代黑白的经典电影还原为彩色。
香港“邵氏”的粤语残片被奥洲的一家公司收购之后,通过数码处理后,声音、色彩、清晰度都非旧时可比(无线电视公开作了AB比较)。现在的LP比以前好听了,也少不了数码技术在后面的支持。如果这种支持叫“失真”,那么数码科技就叫“失败”了。

所以,何来数码只是99.9999...9%接近模拟这一谬论呢???
TOP
18#

“模拟载体”的失真是可想而知的(我已十多年没玩模拟了,是想当然的)如磁带磁化,LP片磨损、唱针磨损。
但真实不一定好听,可不可以这样说:有时会觉得模拟比数码好听!
TOP
19#

6。雨果的易有伍先生也通过实践,证明通过D处理的A,比A原本的音质有质的飞跃,我们数百人早年在友谊剧院共同验证了那精彩的一刻,当时选取的是A版的“红色娘子军”,与经D处理过的“红色娘子军”,经D处理过的那种效果,不是用好一点点能形容的。
7。现时LP碟的DDA制作方式,已很好的证明了D的地位,如果没有D参与制作LP, LP不会还有今天老树发新芽的机会。
8。如果有怀疑,可以用AAA的LP碟,与DDA、ADA的LP碟作比较就一切明白了。 如果AAA的LP碟与现时的DDD的CD碟比较,就更加。。。。。。不敬了。
数码和模拟?数码技术最终肯定赢,但不是现在。
就看上面这几点,可以肯定兄台对模拟和数码声源的了解很肤浅。以中国文革时代的“红色娘子军”来代表模拟声源的水平大为不妥,这好比用MP3代表数码录音水平。用LIVING STEORO的LP和CD比较试过吗?听过六十年代“彩狗”“大DECCA”“大禾花”的头版碟吗?请如实回答,如果没有最好去听听,因为这些才是AAA最高水平的代表。
TOP
20#

贴子主题是“数码的极限是模拟”吗??????

个人认为不是。应该理解为“模拟的极限是数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