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172737475767778» / 8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小红的复刻柏林之声,兼谈4429 [复制链接]

查看: 1524419|回复: 852
741#

回复 735楼actuary616的帖子

再请教二问题:一是表格中R17,R18是MCAP的电阻,而实物中用的是JANTZEN的;二是超高C9,C10二个2U的电容表格中是用两个1U的并连,而实物图中是单只电容,请大侠答疑,谢谢。
TOP
742#

回复 741楼声色无忌的帖子

R17、R18我都没认真看,阻值、耐压没问题就行,估计可能是老F在调音上有什么考虑。
超高音C9、C10老F用2.2替代了两个1并联。因为claritycap CSA系列,1U只有耐压630V的,价格较高,所以老F让卖家专门找容值小的2.2U,实测2.13U替代。因为分频点在15K,所以这点偏差没有什么影响。实际听感上也没有任何问题。并联一共需要8支1U的,总的成本高差不多300元。我建议还是并联更严谨些。我们实测,JBL原装零件误差很大。所以这一点误差问题不大。
TOP
743#

回复 742楼actuary616的帖子

明白了,谢谢。
TOP
744#

周末有事去找小红他们。聊天中,建议他们复刻一下PS Audio P300纯甲类再生电源,素质和听感高于后面P5一代D类再生电源。像077那种加装一个大箱子电容搞滤波,在国内市电质量很差的情况下,不如再生电源效果好。我和老N实测P300接166,提升很大。
唯一的问题是现在器件的耐压水平只能做再生110V的,如果要输出220V,必须经过一台隔离升压牛,这样对高低频肯定有衰减,而且必须接一台大牛,才能基本消除对动态的压缩。
我想了一个解决办法,可以把166电源牛跳线改到110V,这样就没有必要用升压隔离牛了。
TOP
745#

看见有人宣扬什么直刻CD,连带着还踩一脚数播。哎......
小红他们搞地那个集成在166前级里的数播和解码模块,重播DSD的素质和乐感超过我听过的所有CD机,包括DCS四件套和CH C1+D1。为什么2000多元的模块能够超过几十万的CD机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CD这种格式先天缺陷巨大,丢东西太多了,特别是低频的信息。再NB的CD机,再好的升频算法,也无法弥补CD的先天不足;
2、数字技术一日千里!树莓派的数播架构已经非常完善了,能够完美支持DSD 512DOP码流的传输。9038解码芯片的素质非常好,更关键的是,能够硬解DSD,从而完全发挥DSD这种格式相对于CD的巨大优势。
最后编辑actuary616 最后编辑于 2019-09-05 16:45:02
TOP
746#

数字技术不同于模拟技术,确实新的比旧的优势显著。
就在2年以前,我也认为数播还不成熟。但是,现在我的观点彻底改变了。
TOP
747#

之前,我认为R2R电阻阵解码要优于集成的解码芯片。现在,也觉得未必,特别是重播DSD格式,R2R电阻阵都不行,完全不能和做得好的9038相提并论!
TOP
748#

看见有人宣扬什么直刻CD,连带着还踩一脚数播。哎......
小红他们搞地那个集成在166前级里的数播和解码模块,重播DSD的素质和乐感超过我听过的所有CD机,包括DCS四件套和CH C1+D1。为什么2000多元的模块能够超过几十万的CD机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CD这种格式先天缺陷巨大,丢东西太多了,特别是低频的信息。再NB的CD机,再好的升频算法,也无法弥补CD的先天不足;
2、数字
actuary616 发表于 2019/9/5 16:39:51
五,六十年代录制的古典音乐,有DSD文件或版本吗?
TOP
749#

回复 748楼jadis12的帖子

大把地被转录成DSD的。我手上这种DSD唱片有约1500张。
当然,音效不如近期用DSD设备录地,但是也比同母带的CD版本强很多。
最后编辑actuary616 最后编辑于 2019-09-06 15:41:22
TOP
750#

比较典型的是walter 58年版贝6,小克莱伯75年版贝5,还有格鲁米欧的莫小协等作品。如果对比DSD和CD版本,效果可以说是霄壤之别。这几张盘,我有CD,实际对比过,同一母带翻录的SACD(DSD)优势巨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