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系统中均衡器使用利弊孰大? [复制链接]

查看: 86932|回复: 194
141#

回复 139# szlghyj 的帖子

回兄,我们简单一点吧,前者言及威信的旗舰箱子用上此原理,请想七八十万的箱子设计者不至于“自毁其声”,对吗?再提几位,菅野老者家中也用此设备,一代日本发烧大师兼录音工作者,此行干了大半辈子总比我强;就拿唱片爱好者熟悉的Mark Obert—Thorn(马克 奥伯特-索恩)、沃德•马森(Ward Marston)、平林 直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唱片制作人和转录工程师,他们都是使用者,这些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哦。
TOP
142#

回复 139# szlghyj 的帖子

兄可以找来日版绿门公司和Marston公司出版的唱片进行比较,前者不怎么信任eq值修正,而后者则加以补正,请问,何家出来的钢琴声更像、更能描绘出演奏家的演奏艺术特征呢。用聆听音乐的方式调整器材之声,其数据是为了更好展现演奏风貌,如果用“失真”来衡量音响中的一些行为,音响技术就会成为科技的附庸,从而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和价值。
TOP
143#

回复 141# 670707 的帖子

大家的知识层面不同(我的录音方面知识比较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做法法不同,这很正常。我前面说过了,唱片录音行业是离不开eq的,兄的眼里只看到这几个人在用eq而忽视大多数发烧友都不用,这不公平。我并不抗拒EQ,问题是,如果是一个随便画点淡装就很好看的美女胚子,为何偏要隆个大胸,把五官轮廓整得线条夸张呢?虽然这个比喻也有点夸张。

或者根本原因是:兄与我的听音取向压根就是一南一北。
TOP
144#

回复 140# wfw1951 的帖子

同意兄观点,音质多个环节多一份失真是当然的。我的观点主要是说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平衡的频响曲线对我欣赏音乐比略好的音质更重要些,也就是利大于弊啦。
TOP
145#

回复 142# 670707 的帖子

兄!!!不用听我就可以回答你,我只能听到钢琴在响。
听演奏家的演奏艺术特征超出了我面前的水平,我相信也超出了大多数168们的水平。
TOP
146#

以HI---FI理念解读声音-------

当你坐在比较正规听音环境下;3分听,2分看,更多的是精神感受。声音是有形的,以小提琴为列,弓是马尾的,弦是钢丝的,当它划动发出声音时,你所感受到的声音形状是扁的,而且有涩的感觉,弦乐器大多如此。铜管乐器的声音是圆的,而且有光泽-------。以真实乐器发出的声音和你HI---FI器材重放的声音比对-----。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写的不全,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请烧友们原谅。
TOP
147#

回复 145# szlghyj 的帖子

兄,如果您在不用均衡器条件下未能听出霍夫曼与霍洛维茨的差别,不能分辨卡拉斯与太巴尔迪区分,未辨吉利同帕瓦罗蒂,那么只能说,我的“失真”是对的。
TOP
148#

用均衡来调节声场,频段的比例,无疑是一个捷径。但这个方法是治标不治本。好的方面产生,坏的方面也产生了。但声场,三频的比列可以通过避震,环境,摆位,等办法来调节。但最跟本的音色破坏了。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也调不回来。你有看见过fm,高孟,mbl出过民用均衡吗?答案是否定的。难道这么多出面的HiFi设计师,都忘记了均衡器这个器件吗?而对于烧友而言更加无人问津。为何人家情愿花个10w8w来做听音室,花几w买个线材?6~7千一套高价垫才?而不去花1w几千买个均衡呢?答案呼之欲出了吧。
TOP
149#

回复 145# szlghyj 的帖子

兄,如果你不用均衡器能将蹦迪声播放得摇晃起来,同时也能使能古典乐融入其中,那么你就是音响高手啦。
TOP
150#

用多套适合系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