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证录制广州交响乐团一场音乐会的非常发烧之旅 [复制链接]

查看: 28815|回复: 102
51#

原帖由 Willson 于 2013-1-25 19:20:00 发表
很佩服Shotchen兄的记忆力,就如回到现场一样。顶一下,稍后我也上我一些体会。
上168玩也有2年多,虽然感觉陈生不是版主,但他对168的工作比较热心、热情,完全是一种奉献精神!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52#





TOP
53#

有几种现场声是很难还原的,比如乐队从极轻到全体合奏的瞬间音量变化,还有一些声音的细节,像低音提琴的协奏,某一处的三角铁,有时坐在音乐厅里会觉得奇怪,这些为什么以前听唱片时听不到。
音乐厅里的声音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发烧、或者说不夸张。
去年在纽约,一天之内听了两场,纽约爱乐和费城交响,晚上回到Q兄的水寒居,再一打开音响的时候,要过一会才适应过来。
TOP
54#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3-1-26 21:46:00 发表
有几种现场声是很难还原的,比如乐队从极轻到全体合奏的瞬间音量变化,还有一些声音的细节,像低音提琴的协奏,某一处的三角铁,有时坐在音乐厅里会觉得奇怪,这些为什么以前听唱片时听不到。
音乐厅里的声音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发烧、或者说不夸张。

那是因为你没有在指挥位上听。
TOP
55#





TOP
56#



TOP
57#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3-1-26 20:25:00 发表
先撇除是远场还是近场的因素吧。每个录音场地的声音、每个录音师录音的理念、摆咪的方法都不尽相同,再加上变化可能更多的后期制作,就算能听到一张接近现场声音的唱片,也是录音师想让我们听到的声音而已,这点在坚叔的录音室里听录音的回放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来。但问题在于不是每个录音师都以接近现场听众听到的声音为制作标准,因此若以还原现场为方向才真是一叶障目,刻舟求剑了。
上面阿杰、时光兄和老范的观点其实也都差


好的录音师做录音是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给你听什么就听什么,天马行空,无所顾忌,没有规矩,没有参照?


建议你还是多听几次,甚至几十,上百次现场后,然后再结合中外优秀的录音制品再慢慢思考,总结吧。不着急听一次就急于要得出什么结论。
TOP
58#

回复 53# 老范 的帖子

这个有同感,听完广交现场再去录音室听录音,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不习惯,看见坚叔的咪就摆在乐团头上,有点后悔没有走去第一排认真听一会,这个位置应该跟录音的差别小一点的。
TOP
59#

第一排声音不好的,当天排练的时候坚叔安排大家坐的的位置才是星海音乐厅的最佳效果位置,如果按照监听系统里听到的效果,要站到指挥位置去。还有个位置的效果很“监听”就是在管风琴区最接近乐团的位置。
TOP
60#

回复 57# johnleeh 的帖子

录音师怎么搞的、用什么标准,建议你多听听再慢慢想啦,反正我就算是听威尔金森的唱片,录音也不是每个都相同的,而且是连英国版与美国版得声音都几乎完全不同。我这个观点也不是刚得出来,N年前第一次听现场时就已经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这次去录音室听完录音就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