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24252627282930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久违了,小米----从零开始,玩转MAC MINI CAS(更新-空间再... [复制链接]

541#

原帖由 飞驴 于 2014-9-12 15:39:00 发表
      KK兄的分析非常到位,小米在我这基于和转盘的比较也是仅限于44.1的格式,而对于SACD在我这没条件比较,  我的44.1资源来的渠道也尽不相同,所以这比较已经是处于一个不平等的条件,就如兄所说的即使最完美的抓取也不可能和原版CD一样完美,另一个可以确定是我拿一老版的CD抓取是完全可以胜现在再版的CD。
   另我觉得对于玩MAC 的CAS,在我这,上线电后是最有效的改观,比我之前上

电是源头,朔本清源,才能好声,兄的实际体验很有参考性。不过mojo的性价比还真不怎么地,需要下决心才成。
TOP
542#

    在中秋前就收到顺丰送来的逸恒USB处理器,因此得以有个比较长的假期细细聆听和比较。虽然对逸恒魔方的大小,心中有了数,但打开包装,对它的重量还是小小惊讶了下。外包装没有可挑剔的,典型的数码类产品包装,模具压制的硬质纸盒中规中矩,黑色绒布袋子虽材质一般但相对通常的简易塑膜包装还是给人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虽然是黄金版,但这是一台黑色款的魔方,白色的LOGO和磨砂黑的底色,相对简洁清爽,整体结构紧凑,金属外壳工艺感觉还可以更精致些,如果旗舰版本采取整体车削而非冲压工艺或许更对得起它的定价。看了出货单才知道提供试听的魔方居然是全新的,编号是107,看来试听活动的确相对热闹,从编号个位数已经到了百位数。


    随机配了一条电源线和USB数据线,关注的当然专门增配的川流USB和电源线,和古河GT2一样的布质外皮,颜色是妖艳的紫色,线身电源线比USB线更硬朗一些。大部分时间,魔方也是连接川流线,由于HIFACE是直接连接MAC MINI USB输出口的,同样可以直接插在魔方的USB输出端上,因此,就省掉了一条USB线。
IMG_996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4/9/13 8:33:00 上传)

IMG_9967.jpg

IMG_996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4/9/13 8:33:00 上传)

IMG_9969.jpg

IMG_9970.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4/9/13 8:33:00 上传)

IMG_9970.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09-13 08:42:24
TOP
543#

     魔方的前面板就一个LED灯,后面板一个B口(方口)USB输入,一个A口(扁口)USB输出,一个电源线接口。连接很简单,USB线连接MAC mini输入信号,输出连接到HIFACE界面,然后转同轴到HEGEL 解码器HD25,连接上电源线就可以工作了。之前看了一些用家对魔方的评论,魔方的USB输出口内凹设计让一些USB线遇到了困难,后期厂家进行调整。测试了下,古河GT2没什么问题,但HIFACE由于外壳比USB接口内凹设计要宽,因此不能完全插到底,从USB接口的金属痕迹上可以看出,好在HIFACE的接口比3USB线的接口都要长一些,插上去也很紧密,看来厂家是考虑到它的外壳问题了。这点希望逸恒的厂家也要考虑特殊USB界面和内凹设计的USB输出口匹配问题,HIFACE虽然插上去紧密,而实际使用和更换插拔后,也出现了两次Mac mini未识别的问题,需要动一动界面才正常,说明这个接口还是存在接触隐患问题,建议不妨参考苹果或类似产品的设计,外观和实用其实还是可以兼得的,在加工装配上或许需要更进一步。




    接上魔方后,虽然没准备马上比较测试,但还是听出了变化,声音相比原来没经过魔方,明显小了一圈,音场也有压缩的感觉,声音的透明度同时有所下降,显得有些闷,这让我有点意外,以为是新机器,也没在意,还是按着习惯继续播放。听了一晚上后,第二天还是这样的问题,根据经验,已经怀疑这个小东西对避震的敏感性了。于是,把它从景丰机身上拿下来,转移到器材架底层的5公分石板上,再听,声音已经大有改观,音场压缩的感觉明显打开了,纵深上甚至拉的更开了一些,整体透明度不仅正常,声音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了解了魔方对避震的敏感性,就先后测试了几种钉垫,不同材质的钉垫,魔方还是反映出了相对规律的声音走向,相对我的系统,复合材质,会比简单的金属或木质材质声音均衡度上更好一些,最终,我选择了声美丽的Mc88,关于钉垫,由于魔方的体积较小,重心上由于内部布局也是有所偏移,因此,在使用钉垫上不可能采取传统的2前一后或两后一前,需要根据重心调整钉垫位置,才能保证魔方的平衡。这就牵扯出另一个问题,既然魔方对避震如此敏感,厂家是否考虑外观设计上的变化,从测试版的内部结构来看,排线上,如果可以更改,修改成近似扁形长方体的结构,加上一定重量的保证,更有利于避震配件的使用,也能提供更多的可玩性。而实际上,后面的测试中,对于线材,小小的魔方也是很敏感的,甚至比避震的差异更大,过小的体积,也不利于使用一些粗壮的线材。
IMG_999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4/9/13 10:02:23 上传)

IMG_9992.jpg

IMG_999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4/9/14 6:55:11 上传)

IMG_9995.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09-14 06:55:11
TOP
544#

        现在来说说魔方的声音,先后做了几组测试,一个HIFACE界面转同轴连接解码器HEGEL HD25,一个是加上魔方USB处理,一个先后更换USB线古河GT2和电源线艺康斯大红(Big Red Power Chord)。3组测试,声音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与HIFACE直接连接相比,加入魔方后的声音走向,首先是背景的宁静度,并没有变得更加宁静,其次,声音的细节,增加了不少细微的变化,再其次,是音场纵深明显前后打开的趋势,最后,中高低频的表现,两头变化比较大,高频在原有顺滑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光泽和细微的泛音变化,低频收缩了量感但增加了层次和弹性,因此整体呈现的是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质感进一步提升,层次变化更加丰富,乐感更加流畅的感觉。


    背景没有变得更加宁静,是因为细节的相对增加,这时候给人的听感其实不是声音更加宁静或者更加干净,增加的细节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流畅性,给人的感觉是背景更黑了,更容易辨别一些以前没有关注的细微变化。


       人声上,西班牙歌手的歌唱风格很像歌剧清唱,一开始以为是女声,听了第10首,才知道刘汉盛没有骗人,这的确是一个男人。加上魔方后,这种男人和女人的声线变化会辨识的更加清晰,这哥们前面是缠绵情圣版的男声,接着转向纯净如水的女中音,中间转换的过程,会有一段有趣的变化,加入魔方后,能更轻易听出男人尖着嗓子模仿女声的过程,不过这哥们的确是很牛B,让这个转变过程都变得很自然,感情上也很到位。他的女中音和降央卓玛相比,都有耳朵一亮,胸口一窒,屏气聆听的感觉,听第一首声音出来的刹那,来这里的烧友第一次听的,都会一下子安静下来,然后,长长呼一口气,我X,这声音是人发出来的吗?相比降央卓玛,这个西班牙佬的情商无疑更热烈一些,伴奏也更有特点,情感上的起伏交相呼应,听感上更有味道,不是所有曲目都一个调子。注意第一首后面的鼓声,声音是质感强烈的撞击,鼓皮震荡的范围很小,因此,放不好的时候,声音会显得干和硬,加入魔方前,声音并没有干硬的感觉,HIFACE相对厚实的声底会进一步强化低频的蓬松感,加入魔方后,低频的量感明显收缩了,但是一种干脆紧绷而又有层次变化的感觉,带来更强烈的质感,同时延长的尾音,会让鼓声连接更为紧密,此外,深度明显增加了,舞台纵深的感觉更加清晰。后面一些曲目的拨弦琴,弹跳和尾音发生了同样的变化,同时,伴奏会超出音箱箱体前端,呈现更好的空间感
IMG_9892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4/9/13 9:51:20 上传)

IMG_98929.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09-13 09:53:31
TOP
545#

回复 534# kkman2002 的帖子

我说的是外置硬盘盒用雷电接口。MINI MAC机内硬盘放不下那么多内容,LZ是如何配置的?
TOP
546#

原帖由 bcline 于 2014-9-13 14:19:00 发表
我说的是外置硬盘盒用雷电接口。MINI MAC机内硬盘放不下那么多内容,LZ是如何配置的?

哦,我使用火线接口的外置硬盘盒,这个外置硬盘盒也带有USB接口,雷电口的还没试过。
TOP
547#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4-9-14 6:58:00 发表
原帖由 bcline 于 2014-9-13 14:19:00 发表
我说的是外置硬盘盒用雷电接口。MINI MAC机内硬盘放不下那么多内容,LZ是如何配置的?

哦,我使用火线接口的外置硬盘盒,这个外置硬盘盒也带有USB接口,雷电口的还没试过。


外置硬盘盒给它配个几百元的线性电源效果比原配的电源会好很多,这个比用什么钉垫都有效果。
TOP
548#

原帖由 飞驴 于 2014-9-14 9:39:00 发表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4-9-14 6:5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bcline 于 2014-9-13 14:19:00 发表
我说的是外置硬盘盒用雷电接口。MINI MAC机内硬盘放不下那么多内容,LZ是如何配置的?

哦,我使用火线接口的外置硬盘盒,这个外置硬盘盒也带有USB接口,雷电口的还没试过

同意,机械硬盘更需稳定干净的电源供给,而不会因为接口复杂的供电引起波动和串扰。当然,适当搞好它的避震也会锦上添花。多个香炉多个鬼,伺候好了,鬼也能给你磨磨面,细节决定成败,用在数字音源或许更有代表性:D
TOP
549#

    Cassidy的声音比西班牙佬更有穿透性,和阿黛儿相比,饱满而中气十足的声音穿心透肺,没有阿黛尔的优越和从容,而是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浓郁的情感倾诉,扑面而来,没有一般歌手强调技巧的痕迹而是一种质朴的直抒胸怀,独特的断句,会演绎出原唱所没有的特质。加了魔方后,Cassidy的声音会变得更加清澈一些,,吐气换气的节奏一波接着一波,会感到声音呈现的口型十分的自然,情感会更加的浓郁,仿佛就在耳边吟唱。33岁的离世,让Cassidy的歌声充满悲剧的注解,第一次听她的歌,都会有种恍然的错觉,一下子就给抓住了,有时候会浑然忘记自己还要干什么。强烈推荐,12张CD毫无犹豫地一一收集完,真正的歌者,是用生命而非用表演去吟唱。


    224bit的专辑,是加了魔方后最大的惊喜,高格式音乐的优点就是更多的信息量带来的密度和质感,声音相比CD格式会带来一种“重量感”,如果系统不够均衡,这种重量感就会造成声音的压迫感,或者细节增多了,带来更强烈的刺激感。加了魔方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声音宽松度和自然度大幅增强,以往那种声音高度凝聚的压迫感,会变成一种细节丰富又质感清晰的声音,这时候增加的细节不是压缩在一起挤压出来,而是变成描述歌者或音乐轮廓的自然舒展,音场的分布会更加均衡。Barb Jungr专辑可以去听第二首,当钢琴出来的,你能清晰的感受到,琴手重重的敲击键盘,仿佛空气也随着震荡,一下一下冲击到心底,声音极具像真性和临场感,悠长的余音,不仅加深了这种临场感,而且能感觉到手指在键盘上的不同动作,每一下的轻、重、缓、急,历历在目,这时候的声音不仅是听的到的,也是看得到,摸得着的。Barb Jungr演绎这首歌的特殊技巧,会更加清晰的显现出来,人声是饱满而又充满动感的,头部的轮廓,口型的塑造,会更加的清晰。推荐去听第9首,耳熟能详的Always on my mind,会能更容易的获得这种听感和歌者技巧的差异性。然后,再去听Ensemble Planeta的纯人声,能进一步体会到这种声音能量感散布均匀,布满空间的宽松和自然,注意主唱和各个和声声部的配合,加入魔方后,清晰自然而又融为一体的感觉会更加强烈。


   高格式的优势就人声来说,就是更加清晰和准确体现不同人声和技巧的特征,而相比CD会能得到更加逼真、自然的还原,而对于已经适应CD格式的耳朵来说,增加的信息量和清晰度,也即所谓“过量的信息还原”有时反而也会不适。用个极端的例子比方:就如同我们熟悉的美女,经过了4000万像素11还原后,清晰的毛孔会让我们极度不适,甚至恐慌:这是更加真实?真实是否还有美感?我是无视这种真实,还是宁愿回到从前,哪里才能“还原”我的梦中情人?因此,高明的摄影师会往往会很快接受和利用现代数码技术的优势,塑造真实的同时,保留个性审美的美感,而这些人往往比大多数人更能成功。回到音响的话题:现代音响趋向HIFI性,除了音乐文化呈现多元化,需要表达不同风格和更大动态、更多层次、更丰富的演唱技巧的需求,24bit录音技术的发展,蓝光多声道载体的变化,也需要这些厂家去适应,与时俱进,因此,不要去抱怨为什么现代音响指标越来越高,但播放老录音再也没有以往的韵味和传神,不是他们做不到,只不过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把眼光放在当下,而不是原地踏步等着给淘汰。
照片 02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4/9/14 10:12:35 上传)

照片 025.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09-14 10:16:20
TOP
550#

    器乐表现。前面说过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是照妖镜,这个无伴奏鼎鼎大名,只要是玩小提琴的或听古典的都绕不过这个槛,海菲茨、帕尔曼、格鲁米欧、谢林等等众多大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版本之争其实也是演奏风格、技巧和音乐理解的差异,单乐器更容易让人分别这种差异性,因此,无论是7把名琴还是15把,要分辨每把琴的不同音色,选择无伴奏无疑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印象中还有一些发烧线材的测试谍,选择的也是无伴奏。这里选择的是亚伦.洛桑,得益于更佳的录音技术和独特的现场处理,录音实在太棒了,小提琴的质感和形体一流,1741年瓜奈里的音色带着一丝丝甜味,不至于让人听起来牙后根紧张,同时,能轻易辨别器材更换后的差异。加入魔方后,最大的变化是细节,还是细节,音色还是一致的,声音也不会变的更甜或者添加什么味道,增加的是擦弦的摩擦感,高把位高频转换的柔顺度、弱音转换的微动态,还有整体清澈透明、行云流水的流畅性;而更换AP2界面,最大的变化是解析度,小提琴变的更加幼细,高把位提琴的亮度会稍稍弱化,同样是顺滑并且更加柔和(这个真的有点出乎意外),同时泛音会变的更加悠长,增加了甜美感和更多的水份;换上GT2 USB线,最大的变化是能量感,小提琴琴弦加粗了,拨弦弹跳的更为有力,揉弦的动作幅度更大,乐感灵动稍稍减弱,但更加严肃和工整。


    大提琴独特的音色、低沉的基调,往往会比小提琴更具情绪化。年轻的威廉和老辣的斯达克,演绎的摩西变奏曲,风格迥异,录音上前者音色甜美、堂音丰富,后者朴素真实、质感逼人。威廉的大提琴更像中提琴,形体不大,深远的背景,会拉开与听者的距离,突出音色的细腻表现和氛围的营造;斯塔克的大提琴,中高段的表现比琴腔形体更为突出,强烈对比的情绪表达的更为浓郁,更加贴近原作品的意境。加入魔方后,威廉的大提琴,甜美的音色会稍为减弱,增加了一些波动和起伏,优雅、恬静的气质更加突出,清晰的呼吸声是夜晚沉思中的一支箭牌香烟;斯塔克的大提琴,粗颗粒的质感会转变成泛音弥散的痒痒挠,声音呈现更为逼真的空气感,中高段的擦弦,能清晰的听到到弓毛摩擦的物理声响,呼吸声更为沉重,是一支散发浓浓烟草味的古巴雪茄。再去听听穆特和费雷德曼的《流浪者之歌》,会听到相类似的风格差异,穿着体面优雅的穆特呈现的是甜美的音色和细腻的情感,相比较下的费雷德曼更像街头的流浪乐手,驻足的听者,听到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如果觉得斯塔克的大提琴缺少木头味,缺少大提琴庞大的琴腔共鸣,可以切换到《皇帝位》后面的几段乐器录音,其中,大提琴手没有大师级的演绎,但大提琴的形体表现绝对是大师级的,大提琴稳稳的扎在地板,琴腔共鸣带来的浓郁味道弥散整个空间,低频的能量感感觉让舞台地板也产生了共鸣。再去听听萨克斯,会感觉到金属乐器特有的光泽度,声音不会特别亮,但穿透力十足,乐手换气、运气的细节能感受到喉头的动作,会让人感觉声音结像相当的结实。
照片 046.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4/9/15 17:33:22 上传)

照片 046.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09-15 17:34:46
TOP
551#

感谢楼主详尽的分享,如身历其境!
TOP
552#

有这等魔力!!??
TOP
553#

好贴,牛贴!
TOP
554#

原帖由 逸恒音响 于 2014-9-17 9:45:00 发表
感谢楼主详尽的分享,如身历其境!

本地遭遇强台风,海鸥,让大黄蜂都顶不住了。
387_115253_e9f2e92feae055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18 19:28:16 上传)

387_115253_e9f2e92feae0551.jpg

387_115253_ffc0c145bee5e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18 19:28:16 上传)

387_115253_ffc0c145bee5e11.jpg

TOP
555#

原帖由 方江 于 2014-9-17 10:38:00 发表
有这等魔力!!??


   神奇吗?说神奇也不神奇。记得,以前写过个小帖子。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0401-2.aspx

      HIFI从技术上就是追求低失真,指标也好,采用的各类专利技术也好,目的是让器材最大限度的还原录音的原始信息。数码音源需要解决的就是“还原”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抖动(jitter)问题,而jitter的产生,通常主要在两个环节,一个是ADDA转换过程中偏差,一个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


TOP
556#

    前者由解码器的ADDA数字电路解决,后者则从信号传输入手,采取诸如接口、排线优化、供电、避震、滤波、屏蔽等技术手段降低传输干扰或损耗,使用好的线材也属于这个范畴,负责任的厂家或设计师,永远不会说消灭jitter,而是尽可能的降低。显然, USB处理器也属于后者。各类处理器采取的思路,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源头抓起,改善USB接口的信号传输环境,独立供电也好,滤波处理也好,加强屏蔽也好,目的就是清洁或净化源头,然后给解码器使用;二是采用技术手段,提高传输效率。这个就涉及到各家的技术专长和电路设计功底了。


    但不管如何,这样的处理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处理的结果应该是以“还原”为基础,而非画蛇添足的去“修正”;2、处理之后,声音的改善是可以辨识的,结果也是可测量的。


     从逸恒厂家描述的技术解释来看,他们比较好的坚持了这2个原则。实际听感,也能比较明显的感受到这样的规律变化或趋势,所以说,并没有什么神奇,一切都有因有果,从技术角度看,音响不仅仅有玄学也有科学的。
IMG_999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18 19:38:16 上传)

IMG_9997.jpg

TOP
557#

        但需要注意的是,“还原”和声音的变化,并不代表就一定好听。这里做了一个小测试,将逸恒带到了本地一次DIY聚会,其中,PCHIFI使用了一台不到100元的小主机,使用比较流行的Daphile播放。解码器是DIY的分体ADDA,功放是仿音乐传真A1,音箱是一对猛牌书架箱子。加入魔方后,明显增加的中高频细节(实际上,原来肥大、臃肿的低频,掩盖了部分细节,处理之后,增强了这种中高频带来的前后落差),让声音无论是密度、动态都提高了一大截,但声音给人的感觉却是嘈杂的,刺激的,并不好听。因此,USB处理器处理的是源头,USB处理不是万金油或印度神油,源头不好不干净,还原之后也不会变的更好更干净,有时候甚至更糟。这也是前面飞驴兄提供的经验之谈,给Macmini更换线性电源,会比单单进行USB处理声音变化更大,更好。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源头进一步优化了。因此,音响是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让USB处理去做它该做的事情,也没有必要去神化USB处理的作用。




IMG_994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4/9/18 19:46:39 上传)

IMG_9948.jpg

IMG_9958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18 19:50:49 上传)

IMG_99582.jpg

IMG_9950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18 19:50:49 上传)

IMG_99502.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09-18 19:50:48
TOP
558#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4-9-18 19:28:00 发表
原帖由 逸恒音响 于 2014-9-17 9:45:00 发表
感谢楼主详尽的分享,如身历其境!

本地遭遇强台风,海鸥,让大黄蜂都顶不住了。


楼主那面真好玩啊,连大黄蜂都有,还一折二了。
TOP
559#

原帖由 爵士鼠 于 2014-9-18 20:45:00 发表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4-9-18 19:28:00 发表
原帖由 逸恒音响 于 2014-9-17 9:45:00 发表
感谢楼主详尽的分享,如身历其境!

本地遭遇强台风,海鸥,让大黄蜂都顶不住了。


楼主那面真好玩啊,连大黄蜂都有,还一折二了。


威马逊、海鸥,几乎接踵而来,是今年让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印象最为深刻的两场台风,马路上抓鱼,也是本地的一大特色。
TOP
560#

前两天,有点时间,就把音箱底座做了完善。对于玩HIFI的,音箱和器材避震相对考究。通常,音箱放在瓷砖等硬质地面比放在木地板(尤其是有龙骨的架空木地板)上好。通常,会用音箱或音箱脚架下垫石板,加脚钉的方式,也有想一劳永逸的,地面分2截处理,前部放器材和音箱的用瓷砖或花岗岩等石板材质,后部则是常规的木地板或加铺地毯。无论如何处理,目的都是:减少地板对音箱的震动影响,提高声音的质量。

     考虑到这个玩具房还要玩HIFI,因此,HIFI音箱的地板也做了重点考虑。开始,采取,前后材质分开的方式,但通过摆位测试后,音箱离后墙需要大概1.9米的距离,这个方案就给否定了。于是,有了下面这个方案:“声岛”避震。

声岛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音箱脚架的底座不与木地板物理接触,象个四面环海的孤岛。目的是,减少木地板带来的传导震动的影响。

结构,等等画张图。

先看效果。
改造前:

01、灌沙:优质石英砂,细软如面,洁白如雪
IMG_012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3:51:18 上传)

IMG_0129.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