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张,说说大名鼎鼎的穆特《卡门幻想曲》
这张碟被誉为天碟中的天碟,典范中的典范---然而,除了初入门的烧友,大部分的发烧友都觉得言过其实而将之束之高阁,甚至质疑刘大师为流汗盛:有商业目的、不遗余力的广告推广!
那么这张碟究竟如何评价呢?这还是从自己的感受说起吧。
当初,刚入门听到这张碟,完全受到其那超卓的音效所震撼:强烈的动态、裸露的小提琴质感、气息扑鼻的松香味...当真惊为天碟!相信不少烧友都有过这样被感染的过程。
但随着烧龄的增长,水平的提高,听音更广泛,就发现这张碟其实有些粗鄙,声音厚重、演绎粗狂、小提琴声音相对于其他发烧小提琴碟显得不够纤细顺滑、声音甚至有粗糙的感觉,虽然此时裸露的质感更加强烈。于是,这张碟,也就从神坛上跌落,成为被“忽悠”过的证据。---这种认识与状态一直持续至今,我也相信大部分发烧友也都持有相同的观点。
那么这张碟真是刘大师的忽悠么?---世事有时还真的不可随便下结论的
源于一次到发烧友朋友家,听他的贵丰CD+ARC前+PASS后+PMC IB系统,近场监听形式下,再听这张《卡门幻想曲》,一下子就被其那清澈透明的声音背景、活跃灵动的细节信息、纤细顺滑而甜美柔润的小提琴声音所感动,此时才突然理解到刘汉盛为什么会下“只要会有尖、涩、刺、瘦、粗、硬、薄等问题,那就不对”的结论了,同时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刘主编的身份与条件,他的系统只会比朋友这达到几个6位数投入的系统更加的优秀,声音更加精细平衡,因而他以当时的听感而做出的碟评,是否就过分了呢?是否我们在自己系统条件下听而感受到的忽悠就铁定是事实呢?---显然,在这种有耳共闻的情况下,你还能把持得住而坚持“己”见么?
因此,对于这张碟,发烧友应该持什么态度?我个人认为,作为初入门,它还是不辱天碟的身份;而作为一个成熟的发烧友,不妨根据自己的喜好取舍吧,至少我不会将它纳入我的唱片收藏系列,因为在我目前的系统里,它只是表现得中规中矩,声音偏厚、润,少了那份飘逸灵动。而更重要的是,它那些太过熟悉而觉得流俗的选曲,实在已经没有多少赏听的兴致了。
-
-
carmen.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5/11 15:20:3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