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童话》被扁说起:我们应该持有宽容心态,兼容并举才不至于失... [复制链接]

查看: 10492|回复: 34
11#

其实LZ的文字也充满了私人色彩

事实上涉及到对录音、演绎等的讨论,是不可能不带私人色彩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和爱好,思考角度也不相同,这也是音响和音乐的魅力所在。
不过对LZ的观点有些不认同,人家说《童话》的录音如何如何,跟《柏林恋人》一点关系也没有,是一种独立的评价。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完美无缺任何一项都无人能敌的东西,上帝也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为此昨天我还专门把尘封已久的《柏林恋人》拿出来重听了一下,孰高孰低先不论,根本是不同风格的作品,只能说LZ是喜欢《柏林恋人》而不喜欢《童话》。
我很认同6楼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强加标准实在没有必要。
TOP
12#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也值得讨论

在任何系统上都播得好听的才是好唱片吗?播任何唱片都好听的系统才是好系统吗?
我的观点是两者皆非,因为这等于是直接抹杀了唱片和系统的个性。
另外,什么才叫好听?
TOP
13#

能让想听的人听的下去的就是好声。呵呵!音乐厅的声学特征也都不一样,没多少人坐在里面觉得听不下去吧。
好不好的标准也的确没必要统一,因为成熟的交响乐团或者演奏者都会根据不同的场地调整自己的演奏。这也是烧友折腾的意义所在。
最后编辑若飞公子 最后编辑于 2012-05-12 11:15:47
TOP
14#

回复 8#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2-5-12 9:21:00 发表
刚进了《童话》的LP,这是一张能让人静下来听赏又能让人听了安静下来的好唱片。

恭喜恭喜 !
再了解一下这张唱片和演唱者的背后故事,思索一下情景背景,将使您更为入怀和能得到更高一层的天阔!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

顶楼主!!!!!!!!!!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16#

原帖由 ABING 于 2012-5-11 12:23:00 发表
一、首先,要说的第一张,还是这张引起广泛争论的《童话Fairytales》

这张碟,我昨晚又听了一遍,想起论坛的争论,因而有下面一些看法。

这碟被称之为发烧天碟,经过我的系统,经过我的耳朵,我认可她也并非浪得虚名,她被《柏林之声》收录进第一轨, 就证明了她的录音素质,而且这张碟还有不少曲被收录进各种试音和精选专辑里,也充分证明了她的价值所在。

但是,当看到如此评论

把该唱片归类为所谓的 “ 天碟 ” ,是对该唱片的最大 Insult !!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7#

原帖由 ABING 于 2012-5-11 12:33:00 发表
第二张,说说大名鼎鼎的穆特《卡门幻想曲》

这张碟被誉为天碟中的天碟,典范中的典范---然而,除了初入门的烧友,大部分的发烧友都觉得言过其实而将之束之高阁,甚至质疑刘大师为流汗盛:有商业目的、不遗余力的广告推广!


那么这张碟究竟如何评价呢?这还是从自己的

极品唱片俱乐部从不计划把该片收集归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8#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5-12 12:48:00 发表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2-5-12 9:21:00 发表
刚进了《童话》的LP,这是一张能让人静下来听赏又能让人听了安静下来的好唱片。

恭喜恭喜 !
再了解一下这张唱片和演唱者的背后故事,思索一下情景背景,将使您更为入怀和能得到更高一层的天阔!

我第一次买正版唱片的时候,音响系统还没搭配,那天一共买了五张唱片:雨果许斐平的《月光》、M4的《湖》和《凤凰于飞》、东芝2088的《学院四重唱》、还有《童话》。我那时的工资是600元/月。
听过后对这些唱片里的音乐很喜欢,过了一周,才把音响买回家。音乐家及每张唱片后面的故事,多少有些了解。当然,我买唱片首要因素是:曲目内容,然后是音乐家、演奏家的风格魅力,至于音响HIFI原素以及江湖传说,且有且无吧。
TOP
19#

回复 18#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凤凰于飞》也是一张值得拥有的好唱片。

很多人聆听《童话》也只不过是单从录音音色上来品鉴居多,就连把她归类为什么“ 天碟 ” 的也不离于此。茶有品茗与“牛饮”之分;何为“牛饮”?就是从不细意品韵茶中细节与其它元素,只估粗粗大口大口地喝个大肚和解喝,此乃“牛饮”。乐之道也同工。

《童话》该唱片是RADKA的绝唱。RADKA的喉底、与钢琴天衣无缝的配合和录音的完美是无可非议的。但有多少烧友能清楚,为什么RADKA 灌录这张大碟时能唱出这么奔放、无驱无束的声韵呢?很多人也知道《童话》这唱片是女歌手RADKA在自杀前几天灌录的;声线的内韵,只有是一个把世间人情人性看透,连生命也无畏惧的时刻,才可演唱出这样的内涵。所以我以前说过,聆听《童话》是要用心来品听的。一般除欣赏该唱片的音色音效外,究竟有多少烧友能听得出和感受得出,我所说的呢?同时又有多少烧友能理解和意念得出RADKA的意境呢?所以我上面说:把《童话》肤浅地归类为什么“发烧天碟”是对该唱片和演唱者的侮辱!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0#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12-5-12 10:56:00 发表
我觉得天碟当初诞生的目的是为了宣扬高价器材的某些特征而被刻意宣传出来的。我一直觉得系统能把一点都不起眼的录音播的能让人听下去才是王道。


一直觉得系统能把一点都不起眼的录音播的能让人听下去才是王道-顶这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