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 [复制链接]

查看: 69776|回复: 255
131#

传说中的'意淫?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3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33#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17 15:27:00 发表
这唱片个个烧友也说第一首,为什么很小人谈第八首的!

LGZ890先生可否点评一下第八首吗?

其实《童话》这唱片第二首开始才精采!尤其是第八首;大家不妨听听。




《童话》是这位歌手的绝唱,很美,她的嗓音完全融入在音乐之中了,是我经常拿来听的唱片,尤其是夜深人静时。各地拿来试听人声的《蔡琴》,我倒是一曲都没法听下去。
最后编辑djjs 最后编辑于 2012-02-22 08:57:14
TOP
134#

回复 127# 席音 的帖子

楼主先生好,谢谢你的回复,前辈不敢称,同好中人互相学习与探讨;我们聆听音乐都是从入门走过来的,撇开器材因素,作为发烧友初时必然会从旋律、音乐故事与情节、名人名曲等方面入手,在网络尚不发达、唱片介绍性文章不丰富前提下,阅读各类杂志和书籍是必经之路,这里涉及方法问题,多看、多记、勤思考是有效的方法,请想,前人的文章无论出于何种角度,都有其认知的层面,能去伪存真、丢弃糟粕吸取精华,我们就进步了,这其中因为我们的阅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可能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是片面甚至错误的,一旦再进行反思便会更上一楼;举例说明,一般烧友购买巴赫的音乐唱片肯定从他人指导中选取,该意见不是自己的,我仅凭其观点对照内心所需而购买,这里的风险在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语)的程度,参考意见的全面与客观性。试想:拿着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大提琴奏鸣曲而购买卡萨尔斯、傅立叶、斯塔克、罗斯特罗波夫维奇、谢林、海菲兹、格律米欧、米尔斯坦等大师的唱片版本,我们对于作品本身的认知不够,聆听期间更多的享受感官性刺激和满足,不可能了解大师诠释之理。但是没关系,这些唱片待我们通过进一步学习和积累有了更好的方法和水准回头再去解读,便会恍然于经典、深刻、鼻祖的内涵,此时的我们不上台阶都难了。另外,不少烧友听巴赫音乐是随着年龄和经历而自然为之,却不能说年亲者不能碰,我想可以暂不考虑多声部、赋格、对位而以纯粹的舞曲欣赏,思考这些舞曲的性格特征和巴赫用这些舞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找其共性通其个性;这些古老的舞曲来自于欧洲各国、各民族,经巴赫改编后烙上其印,然经别的作曲家之手又会出现何种状况呢,如此又引出一条纵向之线来连接古典音乐的承脉关系,以导入各作曲家音乐创作的性格特征,如赋格: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几遍一听就能辨别。侃侃之语,未能涉及音响器材问题,留待时机再论,请楼主勿弃勿移,贵在坚持不懈,有惑才有言,有言上论坛,众人探讨各抒观点,有益!
TOP
135#

回复 122# 细钊 的帖子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2-2-21 23:44:00 发表
“那些个赋予天碟以极其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的介绍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

还是那句话:一样米养百样人。就算人家是真的发自自己内心的喜爱来介绍,只表示他很喜欢这张碟,他愿意向你推荐这张碟,并不代表你一定就会喜欢、就要喜欢这张碟。

“其背后是否存在厚重的功利主义?”

音响唱片杂志市场如此小众且竞争激烈,作为杂志写手,肯定要考虑商业利益,但是更要考虑职业操守和声誉。推荐本土作品还可以说是扶持唱片行业,绝大部分天碟都是国外大公司的,再推荐最多也只不过是让唱片店多卖百十张。

“当你在顶礼膜拜这些夸夸其谈的“学术权威”殿堂级言语有没有重视你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一味的人云亦云,趋同附和或者一味的压制自己的内心委曲求全,沉默无语中竟然成了他们的帮凶?”

如今世道,还有什么东西是会让人“顶礼膜拜”的?还有什么可以算得上是“殿堂级言语”?值得为那几张唱片搞到要“人云亦云,趋同附和”,甚至要“压制自己的内心委曲求全”?不要把音响发烧友想象得那么天真单纯吧!  

对。
中肯、客观、具实况的评述。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36#

精彩!

席音兄真是一语激起千层浪啊!短短数日点击已是破万!

自100楼始到127楼,只见兄台白底蓝字,张弛有度,不亢不卑,舌战群儒,留下“即便逐字剖析,何惧之有!”铿锵之声,只辩得畅快淋漓,大快人心!
工作室总监: http://blog.sina.com.cn/lzkxj
TOP
137#

回复 133# djjs 的帖子

原帖由 djjs 于 2012-2-22 8:54: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17 15:27:00 发表
这唱片个个烧友也说第一首,为什么很小人谈第八首的!

LGZ890先生可否点评一下第八首吗?

其实《童话》这唱片第二首开始才精采!尤其是第八首;大家不妨听听。

《童话》是这位歌手的绝唱,很美,她的嗓音完全融入在音乐之中了,是我经常拿来听的唱片,尤其是夜深人静时。

琴姐的DD,除《机偶》首版LP外,其余的在十多年前已被俺打入冷宫了。呵呵

终于有人谈Radka Toneff 的背景了.......很好。
请先生继续.............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22 15:35:2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38#

细想之下,兄的开帖,是给包括一些资深老烧在内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看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阐述你在那些年(是否可以理解为过去在你个人的发烧伊始某个时段)的盲目的跟从,觉得无法接受,到了如今你用尽手段买了正版换了器材,依旧无法喜欢,这样一个事实,来表述你关于听音乐还是要跟随自己的内心,只听自己喜欢的这样一个理念,我认为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当然这个参考价值相对那些初入门或者经验尚浅的烧友,对于资深老烧就变的毫无价值甚至演变成质疑你的欣赏能力或者版本,甚至器材不好,或者你已不配再“走”下去,这很可笑!希望不要对号入座,天碟还是那个天碟,兄只抛出话题,而你有选择表达的权利,你是你音响王国存在的标尺,你喜欢的适合你的就是你的对的!(绕得好累!)
最后编辑战羽 最后编辑于 2012-02-22 16:41:16
工作室总监: http://blog.sina.com.cn/lzkxj
TOP
139#

发好138楼,发现升级为论坛博士了!特再跟帖以作留念!

感谢168提供一个畅所欲言交流的园地!感谢168众坛友共同维护的和谐氛围!
工作室总监: http://blog.sina.com.cn/lzkxj
TOP
140#

谁是儒?这么夸一个人很常见。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