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748495051525354» / 6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黑胶之路>>欢迎你加入吹水 [复制链接]

查看: 97332|回复: 674
501#

回复 500# hpstudio 的帖子

也是好方法。用机切底洗一次后,再吹!或在唱片播放前后,又吹!
我最喜欢:用LP摸似系统播放黑胶唱片欣赏音乐。用胶片老镜摄影相片!
TOP
50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http://blog.sina.com.cn/jimwangny
TOP
503#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10-1 22:29:00 发表
引用:
松香味讲,为了图解表达方便,在作“图解”时大多数都没有画出坑纹底部也存在信息坑纹的情况,这就类似单频正弦波的情形了,实际上音乐信号是非常复杂的,就算是一件乐器发出一个音符,它也会包含许多谐波成分,那么在主频率的坑纹里就会存在许多的其他频率的坑纹,针尖进入不了主频率坑纹的底部,就意味着会丢失了坑纹底部里的信息,声音的谐波分量信息就不完整。这也是细小针尖信息量丰富质感更好,声音相对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呵呵,又在钻牛角尖了。看来你这个思维很成问题。什么是主频率坑纹?你有主频率坑纹,那么什么是次频率坑纹?连最基本的电知识都没了。我还从没听过有主频率坑纹和次频率坑纹的概念。然后又是主频率坑纹里包含了次频率坑纹?针要小到一定程度从而读出主频率坑纹里次频率坑纹上的信息?你在讲什么?又是你拍脑袋拍出来的。我建议你看看有关频率的知识,你就可以理解刻纹了。 JWang 最后编辑于 2011-10-01 23:30:29

再来给你钻钻牛角尖哈哈:

小提琴四根弦的定弦(定音)是g、d1、a1、e2,行业惯例国际通用(哈哈!),a1的频率为440Hz,上方纯五度的音是e2,其频率为440Hz×3/2=660Hz,小提琴的最高音可达到3.1KHz……。当拉奏小提琴时,可是我们实际听到了许多远远高于这些音符主频率(基音)的声音,具体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空气感”(小提琴的高频谐波频率可高达12KHz以上)。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听到了这些音符主频率(基音)以外的声音呢?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就算是一件乐器发出一个音符,它也会包含许多谐波成分”,这些谐波成分的频率会远远高于音符的主频率(基音),声音的能量也远小于主频率(基音)的能量。因此从声音的能量大小看,如果拉奏外弦e2这个音符,主频率就是660Hz,它的许多个高次谐波频率就是“其他频率”(例如2次、3次、4次、8次……等高次谐波)。【还有一点要注意的,不同的小提琴外弦e2这个音符的主频率都是660Hz,它们的高次谐波频率及其分量就可能大不相同了,这就是“音色”差异的原因。】


如果把小提琴发出的e2(660Hz)这个音符的声音刻录到黑胶唱片上,在e2这个音符主频率(660Hz)的坑纹就会存在许多相应产生的高次谐波频率坑纹;同理,较低次(如2次)的高次谐波信号坑纹里同时还会存在较高次(如3次、4次、……)的高频谐波信号坑纹,较高次的高次谐波信号坑纹里又还会存在更高次(如8次……)的高次谐波信号坑纹……,直到最高次的高次谐波信号频率全部被刻录进去为止,不然我们怎么能听到“空气感”呢?


因此,看上去简单的e2一个音符,(660Hz)这个主频率(基音),它的的信息坑纹里其实已经“包含了许多谐波成分”,而且较低次的高频谐波信息坑纹里还会包含有较高次的高频谐波信息坑纹……,直到最高次的高次谐波信息被全部刻录到唱片坑纹里为止,最后刻出来的音轨里,两侧信息坑纹已经非常复杂了,这是一般“图解”无法表达的。


你会不会认为播放小提琴的这个e2音符很容易呢?它不就是660Hz的一个中频声音吗?你会不会认为一个普通的锥形针尖就可以完美的还原它了呢?嘿嘿!也许你会认为轻而易举。【温馨提示:在做出回答之前想想“音色”差异的问题。】
好的!如果你能证明这个针尖的接触面积小于唱片信息坑纹里的最高次的高次谐波信息坑纹,那么我相信它具备了完美还原这个音符的条件,否则,想都不要想。气定神闲的山外山同志我说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04#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1 23:16:00 发表
还有个问题常常被人们提到的是:多细的针尖才能读取声槽里的高频信号。
一般的说法是:当针尖大于坑纹的波长时,就不能读取了,如下图所示。从图中明显可知,针尖确定是不能进入坑纹里面的。
图中是20千赫兹的正弦信号刻在内圈线速度为20厘米/秒处的波长,只有10微米,但圆锥形唱针的半径有13微米。
实例有天龙DL-103R动圈头,圆锥形针尖半径为16.5微米。但它标出的频率高端,高达45千赫兹。


针尖半径不是接触半径,老兄应该明白。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0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最后编辑于 2011-10-02 08:35:46
http://blog.sina.com.cn/jimwangny
TOP
50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最后编辑于 2011-10-02 09:55:15
http://blog.sina.com.cn/jimwangny
TOP
507#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2 4:55:00 发表
针尖半径不是接触半径,老兄应该明白。

不明白,说来听听。
TOP
508#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1-9-21 10:58:00 发表别指望黑胶内圈的音质,我玩切臂几年发现,内圈永远别想赶上外圈,因为黑胶刻录速度不是衡速的,外圈速度比内圈快太多了,纪录的细节也多很多,所以黑胶是妥协的艺术,真正的记录衡速是光盘,你看看光盘内圈和外圈的速度区别多大。
H兄这话是否可以理解为不管什么调整方法,唱到内圈时都会有失真情况?高手来说失真会小些?
TOP
509#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1-9-21 10:58:00 发表别指望黑胶内圈的音质,我玩切臂几年发现,内圈永远别想赶上外圈,因为黑胶刻录速度不是衡速的,外圈速度比内圈快太多了,纪录的细节也多很多,所以黑胶是妥协的艺术,真正的记录衡速是光盘,你看看光盘内圈和外圈的速度区别多大。
H兄这话是否可以理解为不管什么调整方法,唱到内圈时都会有失真情况?高手来说失真会小些?
TOP
51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