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走來風格如一
評Naim NAC 72+Hi Cap/NAP 250前後級
這套Naim前後級系統能夠產生甜美有光澤的聲音,就好像看三槍投影機時,由於亮度夠,而使得影像物體表面都泛著光澤般,連人看起來都好像臉上泛著智慧的光芒。
對於一家堅持不使用RCA插頭的英國廠家,您想說些什麼?「真討厭!既然它要使用那種看起來一點都不『高級』的DIN五孔插與BNC插,造成我的困擾,那麼我乾脆就不買了。」嗯!這是一種想法。
「奇怪?為什麼它要堅持使用DIN與BNC呢?他們的工程師又不是傻瓜;他們也知道全世界通用的就是RCA插,為何還要這麼堅持呢?這其中一定有其道理存在。」這是另一種想法。
對。目前,在Naim的網站上您也可以看到他們為許多用家提出答案。
為什麼堅持用DIN插?
為什麼Naim堅持要使用DIN五孔插座呢?第一是它的機械性結構比RCA更好,第二接觸更確實,第三接觸點隱藏在裡面可以抗外界污染,第四它可以讓訊號一點接地,而一點接地是Naim堅持的好聲作法之一。這四個理由都十分有力,的確也無法辯駁。不過我想,如果當初那個「RCA」插如果叫做「Quad」插、「勞斯萊斯」插之類的名字可能情況就會不同了。
為什麼Naim要堅持在Phono上使用BNC插?Naim解釋因為BNC插本身的阻抗特性會更適合LP唱盤的唱頭與唱臂線阻抗。這個理由也是從技術觀點來切入,無可辯駁。不過,由於前級上的Phono線路是選購的,假若您沒買這塊線路板,Phono輸入端就會連到高電平輸入上。換句話說,假若您不想用DIN插,也可以用這組BNC輸入來唱CD。
至於用家會不會因為這樣而覺得再接駁別廠牌的器材上有所不便?原則上,Naim就不建議您使用別家器材,他家有完整的產品線,從CD、Tuner、LP唱盤到前級、後級、電源供應器、喇叭通通有。理論上您不會遇上DIN插要轉RCA插的問題。假若您一定要買他家的前級配別家的後級,那也沒問題,它會附、DIN轉RCA或BNC轉RCA接端,讓您可以安心使用。總之,他們家堅持訊號一定要經過DIN或BNC用在自家器材上,這樣才會好聲。
堅持不用雙喇叭線
Naim還有沒有別的堅持?還多著呢,例如喇叭上不使用雙喇叭線接法。他們所持的理由是:如果單一分音器與單一的喇叭線就能夠讓喇叭好聲,為何還要弄得那麼複雜?何況,把分音器分為二塊、三塊獨立部份,並不一定保證好聲,反而會因為喇叭線與端子更多,而造成錯誤或發生接觸不良的危險。
唉!遇上這種「擇善固執」的英國公司,真的是沒輒。他家擺明的態度就是「要用我家的產品,就要按照我的想法,我保證提供好聲。至於別家怎麼做,那是他家的事。」事實證明,Naim用這種態度面對消費者,已經存在了26年,而且生氣蓬勃,這點證明他們的看法事實上得到了用家的支持。
所以,當您看完以上文字之後,發現以下我要寫的Naim前後級竟然一定要用他們家的電源供應器,否則無法使用時,也不必大驚小怪,Naim自然有它的道理存在。不過,我們暫時拋開這套前後級,先來看看Naim的歷史,順便瞭解Naim的老闆。從這裡,說不定我們可以知道Naim產品獨特品味的來源。
十幾歲就會設計製造汽車
Naim的創始人叫Julian Vereker,這個人雖然不是三歲就會作曲,五歲就能上台演奏,但也是天縱英才。他十幾歲時就自己設計製造了一部汽車,還利用這種經驗去改Mini 850S(抱歉我對車不內行,是奧斯丁迷你車嗎?),並開著這部改裝車參加好幾季的賽車,1967年還贏得二項賽車大獎。
大獎贏到手之後,他就從賽車界退休,將興趣轉向拍電影上頭。二年後(1969年),Julian Vereker創立Naim Audio Visual公司。咦?他真有遠見,早在30年前就知道「AV」一定會盛行?讀者可不要誤會,當時他做的Audio Visual生意並不是現在的Audio Video,而是做一種聲控燈光的機器,可以讓30KW的燈光隨著音樂的起伏而開關閃爍。
對錄音感興趣而進入音響殿堂
除此之外,他也對音樂很有興趣,尤其是在朋友家裡演奏時進行現場錄音。不過,他馬上發現這種業餘方式錄出來的聲音實在不登大雅之堂,於是自己動手研究製造錄音混音機。雖然他所做出來的混音機曾經賣給BBC與一些錄音室,實際效果也很好,但是他並沒有在這方面闖出什麼名堂。後來他又自己做了喇叭,可是當他用市面上的擴大機搭配時,卻發現聲音變糟了。於是,他下決心自己動手設計製造擴大機。
1971年12月,Naim的第一部後級推出,不過當時並不是大規模的生意,而是賣給一些朋友、錄音室,或隨著自己的混音機賣出。一直到1973年,事情有了轉變。當時倫敦成立了一家獨立電台,叫作Capital Radio,Vereker先生標到供應全電台的喇叭。由於買家反應很好,因此他又標到了IBA的合約,要他提供喇叭與擴大機放在一起的主動式喇叭,總共24套。
1973年正式創立Naim
事實上,Capital Radio的生意是他音響事業的起點。在那年(1973年),他與另外一個合夥人Shirely Clarke一起創辦了Naim Audio,開始了Naim的公司營運迄今。隔年,Julian Vereker遇見一位發燒迷,還自己製造LP唱盤,那個人就是Linn的老闆Ivor Tiefenbrun。二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於是結伴到全世界推銷自己的產品,後來台灣同一家公司代理也是這樣來的。從那時開始,Naim與Linn的事業蒸蒸日上,1985年還獲得英國出口貢獻的皇后獎,並在次年於芝加哥成立北美Naim公司。到現在,該公司廠房已經擴建到34,000平方尺。
獨特的工廠製造流程
今天的Naim,在生產方式上有二處與眾不同,其一是從設計開始一直到最後成品測試,都在工廠內自己一手完成。當然,這種作法需要很多的儀器與人才投資,不過它的好處是可以全程掌控,發現問題立刻改進。其二就是生產線上的工人並不是每個人只負責某部份的組裝,而是從零件的領取開始,就由同一個人從頭到尾把這件產品組裝起來,一直到成品測試完成。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呢。Naim說這樣工人在工作時會比較有樂趣與成就感。此外,冤有頭債有主,哪部產品出了毛病都可以找到負責的人。
我想,當您看到這裡時,應該也就可以瞭解,為什麼Naim會堅持許多事情,甚至包括它的機箱設計也是如此。Naim的原則是:欣賞我們的堅持,你才來買,否則請便。好了,現在我們轉到NAC 72前級、NAP 250後級以及Hi Cap電源供應器上面吧!
獨特的電源供應器
讓我先說Hi Cap電源供應器。這個電源供應器負有二個任務,一是提供電源給NAC 72前級使用;另一則是別家所無,擔任前級訊號傳到後級的轉接站。奇怪,前級的訊號為什麼不直接就送到後級呢?原來是要藉著Hi Cap的轉接,而讓前級與後級得到一致的對地參考點。綜合Naim的所有設計,我發現他們對於接地非常的注重。他們堅持一點接地,讓所有的對地電壓參考點都一樣。前面也說過,他們使用DIN插的原因之一也是接地。
也因為這樣,所以當我們在連接這三部器材時,它們的接法是:前級有一條DIN線連接到電源供應器,以取得電源﹔此外還有另一條四腳DIN線連接到電源供應的相對應接端,負責將前級的輸出訊號傳到電源供應器上。而後級則利用一端三腳Canon插(後級這端)、一端DIN插的訊號線與電源供應器連接,取得從前級送來的訊號。
建議使用全套自家產品
這樣的接法能夠讓Naim的前、後級分開接駁不同廠牌的擴大機嗎?NAC 72前級當然不可能接駁別的廠牌後級,至於NAP 250後級,只要將左右RCA聲道修改為共地線的Canon三腳端子,可能還能夠使用別廠牌的前級。不過,Naim特別強調,只要接了別廠牌的器材後,他們所特別堅持的一點接地與相同的對地參考點就會被破壞,此時您所聽到者就不是原先Naim產品所能夠發出的聲音了。
既然前、後級不能分開使用,那麼訊源總可以吧?我能否購買別廠牌的CD唱盤接在Naim的前級上呢?當然可以。只要使用RCA轉DIN接頭就行了。不過,Naim的外觀設計自成一格,假若換上別的廠牌,是否會破壞外觀與聲音的一致性呢?想來想去,您還是用整套吧!何況,下個世紀可能會流行從訊源到喇叭整體設計的產品,例如B&O或是Naim這樣的整體設計。這種產品目前不多,也剛好是低價迷你組合與高價單機組合之間的空窗帶。在年輕人愈來愈注重居住環境品味之下,音響器材的整體美觀也將會顯得更加重要。
機內配線給人充分信賴感
Naim產品的外觀幾乎都是一個樣,那就是重鋁鑄造的扁長方機殼。不喜歡的人嫌體積太小重量太輕外型單調,喜歡的則認為外觀有獨特風格,體積小不佔地方,重量輕擺置容易。在這方面,各有各的所好。不過,如果拆開機殼觀察內部時,我想每個人都會讚嘆內部設計的簡潔美觀。尤其是配線,那種工整的配線是50年前英國電子工業就使用的方式,目前幾乎已經沒有人這樣做,而Naim卻仍堅持這項優良傳統。您看,在後級上您可以清楚地以配線的顏色分出它是地線、訊號輸送線、電源線等,一點都不會錯。老實說,我覺得Naim這種配線與簡潔的線路板設計最適合拿來DIY,因為那些配線都是整捆札好束好,每條線的長短也剛好與對應的接點連接,多一點長度都沒有。DIY的人只要拿線與線路板一比對,根本就不會銲錯接點。
簡單明瞭的用料與架構
一個環形變壓器、二個濾波電容、二個橋式整流子、八個Naim特別訂做鐵殼功率晶體、一百多個電阻與幾十個電容,這就是從1975年生產迄今,歷經多次內部升級的NAP 250全部。而打開Hi Cap電源供應器,也是一個環形變壓器、橋式整流、二個濾波電容以及穩壓線路等,同樣也是簡單明瞭。至於NAC 72前級,由於沒有電源部份,僅有線路板與配線,看起來比較單薄些,但同樣還是簡單明瞭。
像這麼簡單的用料結構,怎麼能夠賣三件總價二十幾萬呢?可能有讀者又要抗議了。我想這是價值觀認定的問題。假若您能夠接受線路愈簡單聲音可能愈好的觀念,就不會在乎是否要複雜的線路,或是認定要擠得滿滿的零件才物有所值。假若您認定一定要又大又重的擴大機才是好器材,那麼您就不是Naim的客戶,Naim所傳達的訊息就這麼簡單而已。
前級加電源供應器售價合理
NAC 72前級配上那麼大的Hi Cap電源供應器,會不會顯得過分些?前級需要那麼大的電源供應嗎?其實Hi Cap並不算大,而且供應的電壓也是NAC 72所需,事實上還可以把NAC 72機箱擴大來容納Hi Cap。問題是Naim認為高級的前級就要注重電源干擾的問題,所以寧可把電源供應放在外部也不要攪和在一起。假若以NAC 72加上Hi Cap,這麼一套前級在本地定價十萬元出頭其實還算合理。
暫態反應好,質感清晰
如果拿暫態反應來看,Naim系統展現出來的活生感與速度感都非常好,這種感覺與我以前聽英國DNM擴大機時的感受蠻接近的。DNM這個品牌恐怕很少人知道(論壇早期介紹過),他們家特別注重接地,器材內部採用星形接地法,這與Naim的看法是一致的。不知是否這樣,使得二家的聲音走向很接近。
Naim系統還有一項優點,那就是把所有的樂器打擊、摩擦、吹氣、彈撥質感都變得更有力、更清晰,而不是柔弱模糊的。包括人聲歌唱也一樣,您可以聽出人聲變得更清爽,喉音更明顯。
最後,就是Naim系統能夠產生甜美有光澤的聲音,這種感覺就好像看三槍投影機時,由於亮度夠,而使得影像物體表面都泛著光澤般,連人看起來都好像臉上泛著智慧的光芒。
要有純淨安寧不失甜美光澤才對
說了那麼多Naim系統的好處,它的短處在那裡?我認為︰第一、雖然聲音堅實、驅動力與控制力都很好,不過中功率仍然會有其天限。所以,如果喇叭不是靠牆擺,效率太低的還是不行,一般正常86dB以上的效率都應該沒問題。第二、由於聲音特質為健康清爽清亮型,所以不適合搭配過於亮麗的喇叭,或者低頻量感明顯已經不足的喇叭。第三,假若想要充分發揮Naim系統清爽清亮甜美的特質,聆聽環境應該做適量的吸音處理。這樣,無論您是以大音量或小音量聽它,都會覺得Naim系統所發出來的聲音很純淨很安寧又不失甜美與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