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243444546474849» / 5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纯属胡诌 [复制链接]

查看: 351661|回复: 566
451#

前几天看了《肖申克的救赎》,里面一段歌剧非常的好听,可能也是当时受剧情的感染,加深了好感吧。

借用老瑞德几句话:

    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幕——《晚风轻柔吹拂树林》,新西兰女高音歌唱家吉丽特·卡娜娃和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米莱拉·弗雷妮的演唱录音。

让我十分好感的还有音色,按剧情推论,这唱片应该是50-60年代初的录音。那个时代的录音和播放器材,就是这样如水般柔润,如风般清扬。
这种美,是现代HIFI器材难以表达的。

建议没看过此片的朋友们去看一下,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其中所说的“体制”、“围墙”、“铁窗”,尤其值得中国人深思。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7-27 20:44:25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52#

楼主不更新了?
陷入HIFI怪圈,不断循环往复。
TOP
453#

楼主呢
TOP
454#

楼主说自己没有上亿的资产,我看有嘛!
兄的精神财富,呵呵!
以音取乐
TOP
455#

楼主什么时候专门开个摄影贴,让摄友领略你对摄影的'胡诌'吧,呵呵!
(或者在无忌开贴也可)
以音取乐
TOP
456#

朋友们好!最近较少关注音响器材,也没有跟其他烧友交流,所以暂时没什么内容可以写,感谢关注!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57#

回复 455# kensk007 的帖子

K兄好!看了K兄对本人的鼓励,既感激又惭愧。
返观旧文,觉自己内心之浮嚣,言语之轻薄,每每愧之。以前有位仁兄对本人的批评,很是正确,越来越觉得自己知识浅薄,也就不大敢胡说了。

老兄说的摄影,本人不敢妄论,本人只是使用过一些老镜头,知道个皮毛而已。
上文讲到最美是“缘”,摄影,更加是一种缘分。

在时空流转之际,摄影师能捕捉到一个完美的画面并定格下来,必:
娴熟使用器材,熟到器材就如身体的一部分一样,调节光圈、焦距、快门、色温、ISO值等能在瞬间完成,不假思索。光这点,本人就还差得远,尤其老镜头,光圈、对焦转起来笨拙的很。
发现美的眼光,世界上很多东西其实看起来非常普通而不起眼,经常需要换个角度来观察。
参与的热情,很多精彩的瞬间稍纵即逝,需要摄影师非常主动甚至忘我,比如那些战地记者,必有舍生取义的精神,方能获得佳作。
极其耐心的等待缘分的到来,比如我们要去拍黄山烟云,结果蹲了一整天,都不见云来,这样的事情,十有八九。

。。。。。。

所以本人不敢妄谈摄影。再者本人蜗居城市,如井中蛙,笼中鸟,根本没有机会出去拍摄。所以只能是玩点老镜头,追求一下画面的质感而已,实在惭愧,没什么可以谈的。

老镜头有其艺术价值,有一次在图书馆看闲书,看到一些关于老镜头的介绍,主要是光学玻璃的质量,还有纯人工的研磨技艺。这决定了一些名镜的素质和价值,经久不衰,几百年后依然是经典。那个时代的产品,并不大量针对普通消费者,而是工作用途,还有给一些富人把玩,所以制作时候,可以不计成本。我想那个时代的音响器材,也是一样的,所以有人迷恋那个时代的音响产品,也可理解,他们的确具有很高艺术价值,能长时间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暂且以此答复K兄,本人甚惶恐惭愧,待本人继续学习,有啥好心得,再来与各位朋友分享。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58#

LZ谦虚了。
摄影我也是潜水级别,一直想在无忌等坛子里学点东西,提高水平。
无奈无忌很多都是设备讨论或光贴图没有讨论摄影本身的经验交流。
还有即使讨论片子的好坏,往往是注重什么清晰度啦奶油味了焦外表现了色彩还原了等等镜头本身的素质,很少涉及到怎样构图、怎样利用光线、怎样捕捉精彩瞬间等心得。
不管是用老头还是新头,摄影本身的基本心得应该是一样的吧。
以音取乐
TOP
459#

我也很喜欢这种文章
TOP
460#

回复 458# kensk007 的帖子

现在玩相机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指导书籍也应运而生,书店里很多。但我觉得大多数都是教人取巧,缺乏扎实的基本功。
有一套书我觉得很好,从大学一直看到现在: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50-60年代出版的,再版到现在已经很多次了,每次会根据时代的不同加一点新内容。这是一套比较经典的书籍,建议摄影爱好者根据这套书来学习,非常的经典,那是真正摄影艺术时代的教材。

另外就是美术基础的训练,美的构成法则,都是大同小异的,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发现美的眼光。

在这基础上多拍多练,多跟有经验的摄影家交流,日久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