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朋友在此指正了本人的言论和为人,本人已就这位朋友提出的具体问题检讨并道歉。本人感觉这位朋友心中不快,因为他说的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我的“个人问题”,这就是“对人不对事”。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本人不喜欢找理由,因我的言论使人不愉快,那就是我的错,本人昨天下午的确感到不安。这就像开车撞到人一样,即使是行人负全职,开车的也要负一定责任。像这样的法律精神本人深刻理解,因为如果开车人极度小心开的比较慢,那就不是“撞”,而是“擦碰”而已,就不会造成伤害。所以本人,也奉劝各位朋友,开车要极其小心,因为你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就有个电动车飙过来了(深圳是这样,不知别处如何)。
应该有很多位朋友不同意本人的说法,包括发烧友和商家,这位朋友勇于直言,就像前面一位朋友说的:直爽够爷们。
如果像这位朋友说的“真淡定”,那么本人根本就不会来168了,而且还长篇累牍说了那么多。呵呵,无奈“露馅”了,只好承认自己“假淡定”。
“假淡定”了那么久,“矫情”和“软刀子”那么多,都是围绕着一个观点:热爱音乐、理性发烧。文中包括回复烧友,多次说道:根据自己的听音类型,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观,来选择一套合适的音响器材。让发烧真正成为轻松、有乐趣的事情。
文中说商家“黑脸”,我认为“黑脸”一词并不是人身攻击,因为事实的确是脸色不好看,而且之一说法大多数烧友都认可并且曾经有此遭遇。
至于说评价“圣桑”之流的话,可能这位朋友深爱圣桑,对我的评价感到愤怒,我觉得这个倒是正常,这就是“对事”,这是大家可以讨论的。就如辛丰年评价布拉姆斯(跟我接近),肯定要受到布拉姆斯粉丝的唾骂,人家毕竟是“3B”之一啊。我文中说过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是非常重视“历史地位”的,“创新”是我评价一个人的成就最重要的依据。这位朋友可能又说:“HIFI器材不也一样创新吗?”是的,我没说现代HIFI器材不好,我只是说能够有较高水准的器材太贵了,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大部分收入水平一般的烧友,都买不起。
再者,古典音乐被称为“三重创作”,其中最后一重就是听乐者的参与感受,因此任何听乐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评价作品和指挥家演奏家,这里面没有什么权威的说法。我曾经恶评福特文格勒的《贝九》,在隔壁被贬,我又盛赞福特文格勒的《贝多芬第五钢协》,我觉得一个人,这首好点,那首差点,这很正常啊,为什么要抛开具体的音乐,把他奉为神来崇拜呢?
“矫情”我想大概有两方面,一是我所说的对“艺术”的感受。我也看别的朋友评价我说“言过其实”,说我夸大了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本人在这里重申一遍:本人上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没有半句虚言,全是本人真身感受。我理解很多人并无此感受,所以他们认为本人在“矫情的言过其实”。没关系,我最后说了:你有没有这些感受,除了看你够不够投入,还看你有没有这个缘分。最难得的是“缘”。缘是无法求的,你没有这个缘,那上帝都没办法。
其二可能是“自我标榜”。我不知道这位朋友有没有从头看到尾,还是只从中挑出他不满的地方来说。我文中提到了我的出身,还有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本人如此“标榜”的目的,是想说明:一个出身极其普通的人,只要肯通过学习和自省,有自己坚定的价值观,在潮流中保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是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本人心中无事。本人从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有“鬼”,这些神啊鬼啊,还不都是人自己心里生出来的?这世界上很多人心事很重,整天焦虑不安,即使他们位高权重,富可敌国,生命的质量也是大打折扣。
但最近心中有点事,就是来168“假淡定”了。原因我上面说过:我想说明一个观点,我要从头到尾把它说完,不要半途而废。
。。。。
最后是“软刀子”,这位朋友说我“软刀子”,我检讨过,的确言辞刻薄,已经道歉。
鲁迅死时,厚以国葬。而今天又有人说鲁迅“不爱国”,甚至要把他的文章从课文中删掉。原因可能是鲁迅说的太尖刻了,直接刺到某些人的要害。我认为:无论是软刀子还是硬刀子,主要还是看他使刀的意图,是何居心。
我最后说:写完此文,本人已经“无惑”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可能有些烧友看了,也有点启发,不再困惑。这可能会对商家短期的利益有影响。但烧友如果被我说动真正热爱音乐,理性发烧,根据需要逐渐升级,对商家来说,长期又有积极意义。“硬件交易”里面整天有人在“退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音乐这种“精神鸦片”来长期牢牢绑住。
......
前几天看到一位朋友,把作曲家骂了个遍,说他们的生活作风有问题。本人深深摇头叹息,一个人有一方面行已经不得了了,一个作曲家能作出好曲子就行了,去关心他的生活作风干啥呢?
所以希望朋友们讨论问题“对事不对人”,针对一个观点来讨论,而不是针对个人的具体缺点,人都有所谓的“原罪”,都有缺点可以批评,这样没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