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1-4-12 16:36:00 发表 根本原因是,在我天朝,听音乐——尤其是那传说中的古典音乐的——人,太少了,而且越来越少,连一本杂志都养活不起——这就是我天朝的文化现状。我们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一点点诗意,正在被连根拨除。一种没有任何诗意的生活正在席卷而来——一本杂志、一张碟、一本书,它们是多么微不足道啊,虽然它给我们某个个体曾经带来让人不能忘却的美好憧憬。一种毫无个性和智力的娱乐充斥媒体——谁都知道这没意义,谁又都在那里胡搞。一个博 |
神明兄痛心疾首,而我以为,不是听古典音乐的太少,而是杂志自身就处境不妙。君不见,纯粹靠市场而能保有较大发行量的杂志,如《故事会》、《知音》、《读者》、《格言》乃至《岛》、《鲤》、《新蕾》、《萌芽》等,其定位或为“通俗”,或为“低幼”,这说明什么?至少不能说明如果有一群人能养活一本杂志就算是“有文化”吧。其实,通俗或低幼杂志在期刊市场上还能有比较好的活路,恰恰和它们所针对的人群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所处于的相对的“信息弱势地位”紧密相关——他们由于种种客观的限制,无法像我们这样很方便地使用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等信息工具,因此反而对杂志等传统媒体、纸质媒体有较强的需求。
我今年没有订本地的一张都市报,因为IPAD上有。我也不每期去买《中国国家地理》、《摄影之友》了,因为IPAD上有……我相信,如今社会上,“我”的数量即使还比较少,但会越来越多。
所以,用传统、保守的观点和立场去批判一本杂志,或者去呼唤一种拯救,怕只怕其结果只会离批判者或呼吁者的初衷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