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留声机》中文版将复活 [复制链接]

21#

回复 19# shenming 的帖子

shenming兄大可不必那么痛心疾首。

要知道,无论在巴赫时代、贝多芬时代,还是在瓦格纳时代,全世界能够听到他们作品的人根本可以忽略不计。确切的说,在那几百年里,这些作品对于全人类而言根本还谈不上什么享受。

呵呵~~~ 瞧,活在当下的你我情况也并不是那么的糟吧?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2#

《留声机》想要生存,不外乎以下几个办法:

一、傍大款。找个不在乎亏损但是想搞个金字招牌提高文化素质的大金主,比如三联周刊、21世纪经济导报,甚至看电影,瑞丽这样的。这是最实际的做法,即便在国外也是通行做法,否则比《留声机》更加小众的纯学术期刊怎么活下去?

二、大众化。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符合中国特色的琴童文化元素。当然这个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为了生存,也只得如此。

三、极端化。仿照国外小品牌唱片公司,提高单价,减少印数。100元一本印刷内容无可挑剔,当收藏品卖。即便如此,前景仍不容乐观。

在现有状态下算算帐,按照单价25元一本,每月卖出5000本来看,如果没有可观的广告收入,确实活不下来。月营销收入12.5万,扣除人工、房租、库房、印制、流通、版税成本,不亏才怪,卖包子都比这个强。
TOP
23#

原帖由 bbc4 于 2011-4-12 18:15:00 发表
《留声机》想要生存,不外乎以下几个办法:

一、傍大款。找个不在乎亏损但是想搞个金字招牌提高文化素质的大金主,比如三联周刊、21世纪经济导报,甚至看电影,瑞丽这样的。这是最实际的做法,即便在国外也是通行做法,否则比《留声机》更加小众的纯学术期刊怎么活下去?

二、大众化。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符合中国特色的琴童文化元素。当然这个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为了生存,也只得如此。

三、极端化。仿
TOP
24#

还没看过中文版《留声机》呢,期待好书。
TOP
25#

期待这本杂志的复刊,但希望看到的是真正的《留声机》杂志中文版,而不是部份版权合作或山寨版。
TOP
26#

如果真复刊了,我将订阅
TOP
27#

我们生活中曾经有过的那么点诗意,正在被连根拔除。。。。摧枯拉朽。。。傻。。。,顶这几句!与神明兄同感。
TOP
28#

原帖由 bbc4 于 2011-4-12 18:15:00 发表
《留声机》想要生存,不外乎以下几个办法:

一、傍大款。找个不在乎亏损但是想搞个金字招牌提高文化素质的大金主,比如三联周刊、21世纪经济导报,甚至看电影,瑞丽这样的。这是最实际的做法,即便在国外也是通行做法,否则比《留声机》更加小众的纯学术期刊怎么活下去?

二、大众化。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符合中国特色的琴童文化元素。当然这个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为了生存,也只得如此。

三、极端化。仿

非常同意兄之见解(第一条最优),要使文化得到保存和拯救,“以商养文”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的做法,他们已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运作模式,实际效果也好,成功的例子很多,非常值得借鉴。
TOP
29#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1-4-12 16:36:00 发表
根本原因是,在我天朝,听音乐——尤其是那传说中的古典音乐的——人,太少了,而且越来越少,连一本杂志都养活不起——这就是我天朝的文化现状。我们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一点点诗意,正在被连根拨除。一种没有任何诗意的生活正在席卷而来——一本杂志、一张碟、一本书,它们是多么微不足道啊,虽然它给我们某个个体曾经带来让人不能忘却的美好憧憬。一种毫无个性和智力的娱乐充斥媒体——谁都知道这没意义,谁又都在那里胡搞。一个博


神明兄痛心疾首,而我以为,不是听古典音乐的太少,而是杂志自身就处境不妙。君不见,纯粹靠市场而能保有较大发行量的杂志,如《故事会》、《知音》、《读者》、《格言》乃至《岛》、《鲤》、《新蕾》、《萌芽》等,其定位或为“通俗”,或为“低幼”,这说明什么?至少不能说明如果有一群人能养活一本杂志就算是“有文化”吧。其实,通俗或低幼杂志在期刊市场上还能有比较好的活路,恰恰和它们所针对的人群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所处于的相对的“信息弱势地位”紧密相关——他们由于种种客观的限制,无法像我们这样很方便地使用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等信息工具,因此反而对杂志等传统媒体、纸质媒体有较强的需求。

我今年没有订本地的一张都市报,因为IPAD上有。我也不每期去买《中国国家地理》、《摄影之友》了,因为IPAD上有……我相信,如今社会上,“我”的数量即使还比较少,但会越来越多。

所以,用传统、保守的观点和立场去批判一本杂志,或者去呼唤一种拯救,怕只怕其结果只会离批判者或呼吁者的初衷越来越远……
TOP
30#

有点觉得音乐期刊的生存环境像中国足球。只在标上找弊病,而不去思考本的问题。如果加强中小学的音乐素质教育,多增加一些音乐欣赏课,培养未成年人的音乐兴趣和口味。将国内的专业音乐团体和大中专院校的音乐社团进行有效的互动,每年在各个大中城市进行巡演,吸引和培育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当爱乐者这个群体壮大的时候,对广告和商业运作的依赖性就会降低。而爱乐群体不断的新陈代谢,只要你有一个清晰和销售针对性的定位,就不需要莫衷一是的去寻求满足所有人了。问题的实质不是你能卖出去多少,是有多少人会买。
最后编辑tearmelun 最后编辑于 2011-04-12 22:40:59
淘宝小店:http://shop36447332.taobao.com/
TOP
31#

我就是期刊出版行业混饭吃的。突然想到,少儿科普类杂志,国内有《小哥白尼》《小爱迪生》,日子都还过得不错,如果出一本《小贝多芬》,各位以为前景会如何呢?
TOP
32#

天朝的文化事业低俗化已经显现,赵本山、小沈阳在天朝被捧红天。
无知者无畏
TOP
33#

古典音乐和商业没有什么矛盾,卡拉扬时代就是一典型例子,商业恰好能促进古典乐
无知者无畏
TOP
34#

一页未买过,一字未读过。
纸媒时代结束了~ 何况是关于音乐。
茶树菇没问题。
http://shop33364517.taobao.com/ 维特根斯坦音乐小店
TOP
35#

纸煤时代不可能结束,就拿我身边的朋友来说,买艺术类的书每月是定量的几百到一千,
北欧收音机还是很多人在用的。尤其是音乐和书是分不开的,但书可以离开音乐。
无知者无畏
TOP
36#

书是书,杂志归杂志,两回事。
茶树菇没问题。
http://shop33364517.taobao.com/ 维特根斯坦音乐小店
TOP
37#

什么时候出
买本支持支持
TOP
38#

不必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
人生百年匆匆,谁能顾得了身后事?
你我现在享受着音乐带来的乐趣已应知足,将来它繁荣也好、消亡也罢与你我何干
听有音之音为聋;听无音之音为聪;不聋不聪,与神明通!
TOP
39#

最关心售价,但愿不会比以前贵
TOP
40#

不喜欢那些赠碟,如果不赠碟,价格应该可以下降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