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空手 于 2010-3-19 13:33:00 发表 这儿好像还有一贴叫“中音是音响的灵魂”,其实,音乐才是音响的灵魂,中音最多是肉身,高音是头发,低音是皮鞋(当然,噱头噱头噱个头,蹩脚蹩脚蹩双脚,高音和低音也重要)。音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播放音乐,如果播出来的音乐流畅感和节奏感不好,缺少音乐氛围,再好的解析力和密度感也没用。 |
好比喻!
让我狗尾续貂,从这个方向延伸一下:
气氛就是皮肤上的汗毛:包围在乐器、歌手、演奏厅空间的一层“空气”
音响系统能重播出 “汗毛”,需要有
1。 绝高的低电平细节重现能力。。。能把最弱的声音重造的能力。
这个不是简单的把音量调高。。。。。是把弱音声量提升而爆棚时不会房间、耳朵满泻(各位的线、插、机器传递弱音的能力(或损耗)、接点的清洁程度。。。。。呵呵)
2。高的瞬变相应:这些汗毛出来了,能否保持一根根坚挺,均匀的分布在乐器、歌手、演奏厅空间的面上,机器需要极高极高的瞬变响应。当中最严峻的考验就是音箱的高音单元(它要从分频网络拿信号,唉) -----
一颗沙粒掉在石板地,声很轻,一下就过。等声音过了一半单元才发声,听感变成的薏米掉在木板地。如果声音过了单元还在发声,绿豆变成红豆了!
这个能力够高,可以听见演奏厅观众、乐手的衣服摩擦声,而且回荡在空气中。(这不是音乐,是杂声)
那么小提琴出来,弓在弦上摩擦的松香味 --- 松香颗粒磨擦弦的颗粒感,很小很小的颗粒,如汗毛一样包围住这个音符。这种一粒松香、一堆松香、再来2粒松香,擦过弦线的过程,就是微动态借助高瞬变的结果。(这是音乐,借助杂声的重播能力来体现)
系统在这个时候,录音现场的每一个事物:人、乐器、空气、衣服,都成为交响乐的一部分,也构成整个立体的演奏厅空间 --- 汗毛勾勒出大大小小的物事、人事、动态。
这,就进入了空手兄的一跃氛围,解析力、密度感已经是皮肤下面的肉、骨头,无需看、无需说,看汗毛勾勒的表相已经知道是否健康了。呵呵!
(有点痴人梦话,谢谢花时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