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ACD技术和其DSD编码的核心技术简介 [复制链接]

查看: 10176|回复: 48
21#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22#

谢谢楼主!!
TOP
23#

原帖由 jeff_3000 于 2010-2-26 9:40:00 发表
谢谢楼主!!

客气了!不用谢!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24#

1-bit 技术用到CD机上已经有好多年了。
TOP
25#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0-2-26 10:12:00 发表
1-bit 技术用到CD机上已经有好多年了。

关键不是1-bit 技术,而是Σ-Δ结构中的噪音整形,之所以使用1-bit编码,是因为这种编码便于进行计算。Σ-Δ结构中的一整套的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才是提高模数转换的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AD转换的精度和可靠性提高了,音质就得以提升。
之前使用的1-bit 技术,未在其中带有Σ-Δ调变器这个环节,这个架构的实现,其实需要理论研究和IC制作工艺密度的支持。里面大量高速的乘加运算,要耗费大量资源。由于其过采样的要求,运行速率也较高,芯片在高速运行时候的工艺要求也增加,所以其实这种结构也是近十几年数字工业发展的结果。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26#

明白楼主的意思。

以前的1-bit技术主要是在D/A部分,还是用普通的CD格式。你说的技术是在AD部分。实际上很多录音已经在用高比特高采样频率了(如24bit,96K),编辑完后再转为普通CD格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数码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最终的音频格式很可能是DVD Audio这类格式,只是目前还不普及。
TOP
27#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0-2-26 11:20:00 发表
明白楼主的意思。

以前的1-bit技术主要是在D/A部分,还是用普通的CD格式。你说的技术是在AD部分。实际上很多录音已经在用高比特高采样频率了(如24bit,96K),编辑完后再转为普通CD格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数码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最终的音频格式很可能是DVD Audio这类格式,只是目前还不普及。


你可以留意一下TI公司的BB系列和AD公司的各种AD转换器,24比特或以上的ADC几乎都是Σ-Δ结构的,只有甚少的几款是别的结构。
但是,Σ-Δ结构的ADC的输出,由于通常要便于与处理器或外围接口输出的方便,所以采取并行输出,也就是在其内部就已经把DSD的编码转制成PCM了。所以你见到这些Σ-Δ结构的IC的参数标称也是24比特几百K赫兹那样。但是,最近的硬件开发却流行串行输出,因为这样PCB板的布线更加方便,另外现在的处理器的接口也便于处理串行数据了。所以,SACD就直接用DSD了,省了把DSD的编码转制成PCM的过程。
其实关键就是数码录音设备里面的ADC芯片,很多高比特的录音其实其ADC也是Σ-Δ结构的,毕竟实现24比特的精度这个结构是最适合的。但是实际输出是PCM,所以,实际上编辑完后再转为普通CD格式,也能体现出其噪音小和可靠性,过程中Σ-Δ调变器还是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说实在其实DSD还原成模拟信号(DA部分)其实更方便,实际应用中,理由也一样,高精度的DA其实还是DSD还原比较方便,好多高精度DA其实也是这样的结构,即便他输入的信号是PCM,他也在内部搞个PCM到DSD的转换,然后再把DSD换成模拟信号。
你可以留意一下一些高端的CD机的转换器参数吧,你有时候会发现Delta Sigma  这样的字眼,这样的机器的DA就是用Σ-Δ架构的DA的了。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28#

http://www.meridian-audio.com/media/13186/g08.2-ds2.pdf

可以参考一下这个meridian G08 的参数吧

Converters
• 192kHz-capable, 24-bit, Delta Sigma converters operating at 4 x CD sample rate (176.4kHz)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29#

你说的没错,Delta Sigma 是经常看到的1-bit技术。SACD可能确实有优势,但市场上并非最先进的技术就会流行,这已经被n多次证实了。不论什么格式会胜出,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更高级格式的音乐光盘。不过人们对更高音质的兴趣比对视频的要低很多,对视频质量的提升余地比对音频的大很多,普通CD的音质对绝大多数人是足够了,这也是普通CD格式能这么长时间不变的原因。
TOP
30#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0-2-26 13:19:00 发表
你说的没错,Delta Sigma 是经常看到的1-bit技术。SACD可能确实有优势,但市场上并非最先进的技术就会流行,这已经被n多次证实了。不论什么格式会胜出,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更高级格式的音乐光盘。不过人们对更高音质的兴趣比对视频的要低很多,对视频质量的提升余地比对音频的大很多,普通CD的音质对绝大多数人是足够了,这也是普通CD格式能这么长时间不变的原因。

呵呵正常 就好像俺一样,俺的SACD碟就十几二十张,CD一两千张
自己喜欢音乐和音响,另外自己也从事相关工作,自然对SACD之类的格式兴趣比较浓。
流行不流行关键是看性价比,和市场推广,但是不流行的东西,里面包含了好多精品。
大路货有大路货的活法,稀奇古怪的也有其存在的道理,尖端东西有尖端东西的市场。
法拉利技术好,但是不是每个人能用,甚至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真的法拉利。
SACD这种东西 ,大家都有所听闻,但是碍于专业技术的问题,没多少人能清楚其关键的原理所在。
大家知道的都是些片面的消息,而且大多介绍文章都出自于非技术人士的手中。
这些人本来就一知半解,所以你看了这些文字就更晕。
然而,做技术的大多文笔不好,何况要把深奥的理论,用简单的文章介绍,那样就更难。
其实这篇东西是选自我介绍马兰士SACD监听王第12辑里面的。
为了要给大家更专业的SACD的认识,和提供深入浅出的文字,我的确花了好多心思啊。
所以,一贴上来有人就乱回贴,确实有点火,觉得很不被尊重。
再加上广州最近恶心的天气,人噪的很。所以请大家见谅。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