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继续折腾SME FIII蛇仔唱臂 [复制链接]

查看: 29976|回复: 142
131#

我们调较唱头所用的规尺标准有多种, 第一种是罗夫根Loefgren(1938年 - 是最早计算制定的公式), 第二种是贝瓦尔德Baerwald(1941年), 第三种是西格雷夫Seagrave (1956年), 第四种是史蒂文森Stevenson (1966年), 格雷姆丹尼斯Graeme Dennes在1983年综合了各种解决公式, 发现它们在数学计算上和Loefgren的相同。

通常我们使用的都是Loefgren, Baerwald和Stevenson的规尺标准, 它们各有优点:-
Baerwald 一失真在唱片的开始和末尾相等, 中段最高
Loefgren一失真在横越唱片时尽量减至全面平均低
Stevenson一失真在唱片的開始最高而尾段最低
它们的循规角null points是:-
Baerwald 一66.0 and 120.9 mm
Loefgren 一70.3 and 116.6 mm
Stevenson 一60.325 and 117.42 mm

当校正唱头准确的循规角null points时,将会同时获得正确的有效长度effective length一这当然要根据安装距离,正确的'超距overhang和偏移角offset angle来决定。
TOP
132#

通常很多人都認為那些跟隨唱臂而來厰方的規尺一定是準確無誤的, 但實際上卻並不如此, 例如我的SAEC 308L唱臂厰方規尺的超距是5mm, offset angle是11.2度, 安裝距離是265mm, null points是43.8/61.1mm, 唱臂的有效長度是270mm, 但我察覺在唱片外圈的失真很大, 聲音有些剌耳和毛噪, 我用了的厰方數據輸入在Vinylengine網上的唱臂規尺比較圖表後, 發現厰方規尺的失真比起Stevenson, Baerwald, 和Löfgren规尺標準的失真高得多:-

http://www.vinylengine.com/tonearm_alignment_comparator.php?m_el=270&m_oh=5&m_oa=11.2&compare=d&submit=calculate

我們可以看到最高失真達2.239%, 所以我改用了Baerwald的計算規尺, 把超距改為13.828mm, 安裝距離仍然是265mm, 但唱臂的有效長度則變成278.828mm, null points 相對也改為63.103/119.173mm了. 大家也可以用上面的圖表輸入自己所用唱臂的規尺數據比較一下失真率是高是低.

TOP
133#

垂直循跡角VTA(vertical tracking angle)的調校  
我們一般都以為只要將唱頭調整到與唱片水平平齊為正確, 事實上那並不是全對的, 本來唱片切割頭的標準角度是20°, 但是唱杆在唱頭上是否是20°則大成問題(由10°到30°以上都有,  就算是20°在針壓下也可能变成18°或以下),這也直接影嚮到SRA(stylus rake angle)唱針傾斜角, 亦即是唱針邊緣接觸唱片槽的角度, 真正來說我們要調校的是SRA而不是VTA, 但在球形唱針則只有VTA而沒存SRA, 說起來很複雜, 相信用圖解說明比較容易:-







我們可以利用VTA/SRA的調校來適應和配合個人的口味或系统的音色, 較高的VTA/SRA時高頻比較亮麗光輝, 低頻變厚或混濁模糊, 相反時高頻則減少而低頻收緊.
有些規尺上有些一行行的橫線是用來測度和調整VTA之用的:-







規尺的正確使用方法:-





通常我們都以觀察唱頭蓋/唱頭相對唱片的平行來判斷, 再以聆聽來作最後决定, 因為有些唱頭在較高或較低VTA的情况下最好聲, 所以玩黑膠折騰是在所難免.
TOP
134#

現時的唱頭的VTA大約在22°至24°之間, 當加上針壓後便變成20°了.
TOP
135#

好资料!!强顶!!!!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6#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同厚度的唱片部都會影响唱頭的VTA/SRA, 但是否當我們播放每一張唱片都要調整一次正確的VTA/SRA呢? 這要看個人對此方面的想法是否那麽執着了, 我倒沒有這麽的走火入魔般的恆心和耐性.
另一方面卻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有些唱片如Columbia classical和 DG唱片的錄音帶點光輝, 我們可以用較低的VTA/SRA來適應, 而Vanguar, Columbia 爵士 和流行樂唱片卻以稍高的VTA/SRA較好聲, A&M, Warner Brothers和 Flying Fish的錄音唱片則要正常的VTA.
現在唱片切割頭的標準角度是20°, 但之前唱片公司們是各有各的標準, 所以很多舊些的唱片都是以不同的角度(0°-20°)刻割, 這樣一來更令VTA/SRA的調校這一方面倍加複雜和頭痛, 唯有不加理會隨遇而安的靜心享受音樂吧!
最后编辑KCC123 最后编辑于 2010-02-05 08:53:05
TOP
137#

原帖由 KCC123 于 2010-2-5 8:49:00 发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同厚度的唱片部都會影响唱頭的VTA/SRA, 但是否當我們播放每一張唱片都要調整一次正確的VTA/SRA呢? 這要看個人對此方面的想法是否那麽執着了, 我倒沒有這麽的走火入魔般的恆心和耐性.
另......



很细致,厉害!


TOP
138#

VTA我就调个大概就可以了,反正唱片厚度都不一样,根本不可能每次播放都去调。。。。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139#

這叫做吹毛求疵, , 簡直係除褲放屁.
TOP
140#

赞同KCC123前辈的观点!

个人认为其实针压的大小对VTA/SRA的影响比调整唱臂座高低一两毫米的影响大得多,我是以(平整的)180g的唱片为准,使唱臂与唱片基本上保持平行就行了,播放120g或90g的唱片时,唱臂座部分唱臂可能会显得高一两毫米,播放220~240g的唱片时可能会显得低一些,但是9英寸长的唱臂座高低一两毫米“角度”改变(对VTA)实在影响不大,而针压改变0.02g,针杆可能就会有“可察觉的”角度变化,因此最后还是要在唱臂与唱片调整到基本保持平行的基础上,让“耳朵”进行一系列综合性调整去决定“是否收货”。

另外,许多唱片是不够平整的,如果过分强调VTA/SRA的影响,没有压圈的转盘系统,那么是不是这些唱片就无法听了?显然大多数人不会这样认为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