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随想)))))) [复制链接]

1#
经常有网友发帖讨论国产音箱产品,赞少贬多,拜读之后感慨万千。国产音箱产品的问题出在那里?出路在那里?夜深了,思绪翻滚不能平静,信手写下自己的感想,可能严谨不够条理不清,望网友们补充和完善。

扬声器单体(喇叭)
扬声器的研究与生产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哥级的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不在少数,北有“南京”和“七九七”,南有“国光”,东有“飞乐”,广东省过千人的大型扬声器生产厂也有不少,小作坊更是多如牛毛,如果加上那些材料供应厂和销售公司,我国音箱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怕与丹麦的总人口有得一比。台湾省的扬声器材料生产量原来占全球总量的2/3,现在大约有2/3的台商已经来大陆投资设厂。可以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扬声器生产基地,也可以说中国的扬声器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基础,当然也要说中国目前还不是扬声器大国。
从扬声器单元的结构形式上来看,几十年的变化并不大,仍旧是以“动圈式”为主流,新型结构的扬声器单元至今还多是镜中花水中月,即使是那些已经投入使用的“静电式”、“带式”扬声器单体都还存在着许多的先天不足,有待完善,至于什么“离子式”、“数字式”更还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中国人素以勤奋聪明著称,“高仿”岂是难事?在中国的南边可以找到任何非原厂生产的“世界知名品牌喇叭单元”,当然形似神不似,此材料非彼材料。扬声器及其系统看似简单,实则是高科技、多学科的综合产物。我国扬声器产业较国外先进地区而言起步较晚,在高科技手段运用和材料科学的研究方面确实目前还处在落后状态。
在扬声器产品的材料来源上中国“地大物薄(博)”,好的纸浆(做喇叭纸盆)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为那些木材都生长在北美的高寒地带;应用于扬声器的金属材料合金(做高音)中国在工艺方面一直没有突破,压延工艺、氧化工艺都还没有过关。去年有一个台商给我推荐一款44芯的钛合金高音膜片,说是什么阳极氧化新工艺,纳米材料,结果……;高分子材料在扬声器的运用中国也落后于人,蜂巢三文治结构是德国人的强项,天然蚕丝处理是日本人的强项,丁基橡胶和PU合成材料是罗威人的强项……。我经常与一些“喇叭佬(广东人对扬声器技术人员的戏称)”聚会聊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叹:“不是我们不会做好喇叭,而是我们没有做好喇叭的材料”。
是不是自己没有好材料就做不了好喇叭?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做好材料?拿来主义不行吗?!
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们闭门造车霸王硬上弓,喇叭材料一定要自己生产,以致我们一直落在“强人”的身后。打肿脸充胖子和忌讳他人赚了自己的钱以及妄自尊大是影响国产扬声器单体进步的三大祸根。
今天国门大开,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地球村”,如果我们直接运用国外最好的喇叭材料,同国外那些先进的单元厂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的扬声器单体在短时间定会有飞速的进步,可喜的是这样的思想正在被广东的一些企业慢慢接受,同时也出了一些好的产品。借鉴→借用→制造→创造,走好四部棋,我对国产扬声器单体充满信心。
扬声器系统(音箱)
昨天观看江西电视台的《红歌会》20进12突围赛,一个完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而又69岁“高龄”的选手宝全大叔成功晋级,一些训练有素的选手却被无情淘汰,看到这里无意中令我联想到国产音箱的状况,是否这就是答案?训练有素的选手各有亮点,有高音好的、有低音好的,而宝全大叔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只剩下流畅、自然、平衡、真切。评委万山红老师点评淘汰选手时一语道破:“为技术所累、为技术所困、被技术捆绑”。李双江老师如是说:歌唱不是单拼技术实力而是看谁能感染人。李双江知青出身,最终成长为东方歌舞团团长和歌唱家,应该是悟到了“感染人”的真谛,决非简单的歌唱技术。我想红歌会的状况恰恰映射了国产音箱的现状。
扬声器系统最终的“指标”其实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感染力”,那些几十上百个参数和指标,都是为这一个指标服务的。国产音箱的问题到底出在那里?以下是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目的与目标
今天的技术手段我们已经可以轻易的控制扬声器单体的居多指标,为什么国产的喇叭出口量居世界之最?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达到外商要求的一切常规指标,而且价格万分低廉。指标有用吗?当然!指标可以说明一切吗?不然!
国内现时的情况是:喇叭工程师只谈指标,音箱设计师只能够对喇叭工程师提出指标要求,至于那些目前技术手段还无法测试的指标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无法沟通,最终做出的音箱当然是指标优秀,声音……。我也从事喇叭开发,扔掉的指标优秀但声音不满意的喇叭不计其数,因为这些喇叭虽然可以通过我的仪器,但过不了我的耳朵关。很多人说听感是不准确的,而我可以负责的说听感好的喇叭指标差不到那里去,起码它的幅频特性、失真大小、瞬态反应是稍有“耳朵”的人就可以感知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听感之中去捕捉我们想要的声音。比如有二只不同喇叭的测试参数基本相近,但它们的“泛音的包络”(现阶段还无法准确测试)可能相去甚远,我们选那只呢?肯定选“肉耳”听感好的,此时常规仪器已经无能为力了。影响喇叭听感的主要是用来推动空气的“软件”,即纸盆或膜片,而这又与它们的材质、形状、制造工艺等息息相关。“软件”好了其它参数的调整就易如反掌。既然这么简单,为什么做好喇叭这么难?一考技术人员有不有“慧耳识软件”的能力(这一点最难),二考技术人员的耐心(反复试听改进真的很烦人啊),纯技术的要求难度其实是不高的。
对指标的要求不可以无止境,扬声器是个怪物,好了这里就坏了那里,如果不合理的进行取舍和妥协定会误入歧途。我们有些技术人员喜好钻牛角尖,指标不离口,但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这个指标。
开发一款音箱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目的(产品的定位),然后才是目标,目标可以细分到具体的参数。如何将各种分解后的小目标都向既定的目的靠拢,如何合理取舍就考设计师的水平了。音箱设计师最难突破的是心里的“美好愿望”,总想做出指标最优秀的产品,还不自觉地拿自己产品的指标与世界名牌比对,常常自我陶醉,自以为打败了人家。指标可能会欺骗人的眼睛,声音却不容易欺骗耳朵。
我一直认为音箱是特殊的乐器,是艺术品,好音箱是创造出来的,我对它充满敬畏;也有人说音箱是工业产品,可以用指标来度量,HI-FI、HI-END……。










分享 转发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2#

随顶。。。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3#

re

果然是业内认识,长见识了。
TOP
4#

顶 谭工!!!
Creek EVO + Melody EL34 + Spendor  S3/5R
TOP
5#

别说过程 给个结果出来 别说理论 来个实践!
QQ:384670308 
TOP
6#

原帖由 吹水公 于 2009-12-8 19:32:00 发表
别说过程 给个结果出来 别说理论 来个实践!

刚刚同YCC谈及水公,改天到你府上拜访!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7#

我觉得中国缺的不是材料也不是技术,是音乐。喜欢音乐懂音乐的已经够少了,在做喇叭的就更稀有了。

不过话说回来,99%的喇叭就是个会响的工业零件。至于发烧友关注的,其实是很小的一小撮,除了发烧友谁又在乎呢。

大家可能注意到,hiend产品无不是来自及其富裕的国家,这些东西说穿了就是一帮吃饱了没事做的闲人折腾出来的。要说中国的工厂里面,靠那帮一月收入还不够去高档餐厅消费一回的小工,做出奢侈品级的HIEND产品,偶反正是不信。

低收入国家,生产不出奢侈品。
TOP
8#

原帖由 拨弦弄影 于 2009-12-8 20:23:00 发表
我觉得中国缺的不是材料也不是技术,是音乐。喜欢音乐懂音乐的已经够少了,在做喇叭的就更稀有了。

不过话说回来,99%的喇叭就是个会响的工业零件。至于发烧友关注的,其实是很小的一小撮,除了发烧友谁又在乎呢。

大家可能注意到,hiend产品无不是来自及其富裕的国家,这些东西说穿了就是一帮吃饱了没事做的闲人折腾出来的。要说中国的工厂里面,靠那帮一月收入还不够去高档餐厅消费一回的小工,做出奢侈品

这个((((随想))))有深度!!顶顶!!!!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

[quote] 原帖由 拨弦弄影 于 2009-12-8 20:23:00 发表
我觉得中国缺的不是材料也不是技术,是音乐。喜欢音乐懂音乐的已经够少了,在做喇叭的就更稀有了。

不过话说回来,99%的喇叭就是个会响的工业零件。至于发烧友关注的,其实是很小的一小撮,除了发烧友谁又在乎呢。

大家可能注意到,hiend产品无不是来自及其富裕的国家,这些东西说穿了就是一帮吃饱了没事做的闲人折腾出来的。要说中国的工厂里面,靠那帮一月收入还不够去高档餐厅消费一回的小工,做出奢侈品
所言甚是,单也并非全部。希望不久将来真正的国产音响可以让国人为之动容!
TOP
10#

都有道理,应该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要有好材料、高端技术、要懂音乐、要生活的优哉游哉。。。
TOP
11#

好贴。支持。谭工做的音箱反响很不错,好好做下去,你的营销手段不错,迟早有一天会出好成绩的。
不过,建议不要去搞什么功放,音源,线材等等其他的,就专注做你的音箱。有机会一定听听你的音箱。有人说谭工的音箱是放在录音室用的,如果我还记错,应该也有一款是面向家庭用的吧。
TOP
12#

回复 11# 091M3Q6005 的帖子

谢谢你的支持与鼓励。
要将一款产品真正做好的确需要“千锤百炼”,我也一直在将有限的品种作不断地完善,只是每改进一次就加深一次对我原来那些老客户的愧疚。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13#

谭工挺实在,顶了!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14#

原帖由 谭工 于 2009-12-9 18:35:00 发表
谢谢你的支持与鼓励。
要将一款产品真正做好的确需要“千锤百炼”,我也一直在将有限的品种作不断地完善,只是每改进一次就加深一次对我原来那些老客户的愧疚。

顶谭工!
TOP
15#

好帖子,难得一见!指标好的声音不一定都好这是事实,材料问题是国产货的死穴这不一定。我接触过不少喇叭,记得有对南京产的外观仿JBL835的专业箱子,喇叭和分频器做工都很细致。声音而言中音的密度厚度很有魅力,我觉得超过了JBL,但是高音就没发跟JBL的钛膜比了,没有激情!低音深度厚度不错但也没有JBL的透明度,高低音两头败。广东产的家用箱在分频器的设计上问题不少,更大的问题是元器件的劣质和制作加工的拙劣。遇过好多箱子里分频器电容焊错位置(当然也会响),换好的电容声音立马脱胎(但要焊对位置)。记得一次修一对广东产的psa专业低音炮,发现两个18寸低音喇叭居然设计是串联的(说明书标4欧,实际是16欧,低级错误),改为并联立刻生猛威武起来,总结是广东人做生意太早没时间念书。研究过BOSE喇叭和分频器,总结是技高一筹。很多进口箱箱体轻薄,喇叭单体瘦弱,分频器也简单至极,可就是中听。拆过尊宝的烧友会有感慨,ROGERS也一样。国内用进口单元做箱子的也不少,可声音就是怪着点。
TOP
16#

我觉得国外音箱好听,不单只是材料问题,最重要的一环校声技术,
如老牌乐爵士从底至高如(LS1   STUDIO3  3/5A等)至今仍无不受到烧友的追棒!
这些经典小喇叭人家就是校声得好平衡得好,不管放什么题材的音乐都会迷人,所以
就是我认为玩音响玩得是平衡!!!
TOP
17#

    总想做出指标最优秀的产品,还不自觉地拿自己产品的指标与世界名牌比对,常常自我陶醉,自以为打败了人家。指标可能会欺骗人的眼睛,声音却不容易欺骗耳朵。

    说的好!
TOP
18#

原帖由 谭工 于 2009-12-9 18:35:00 发表
谢谢你的支持与鼓励。
要将一款产品真正做好的确需要“千锤百炼”,我也一直在将有限的品种作不断地完善,只是每改进一次就加深一次对我原来那些老客户的愧疚。


言过了,产品总在进步和变化,不进步才需要愧疚。
盼望以后有机会享受谭工的作品。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19#

回复 1# 谭工 的帖子

李双江知青出身,最终成长为东方歌舞团团长和歌唱家,应该是悟到了“感染人”的真谛,决非简单的歌唱技

双江老师1963年中央音乐学院毕业,随后从军,先后在新疆军区歌舞团,总政歌舞团任独唱演员,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系主任一职,没有到过东方歌舞团,也没有做过知青,知青不是他那个年代的产物。
TOP
20#

回复 19# 凡人哥 的帖子

不好意思,笔误。应该是蒋大为。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