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zl2211 于 2009-9-8 11:10:00 发表 现场与音响各有千秋,双方都不能取代对方。我感觉现场与音响的最大区别在于现场各种乐器的定位真实具体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9-8 11:47:00 发表 我感觉HIEND器材播放交响乐定位更清晰。尽管这是一种幻觉。 |
施兄所言并未幻觉,音场的形状、乐器的定位、乃至乐器形体和重量感的体现,都是高级重播系统必须具备的素质。从广义上讲,越高级的系统,定位越清晰、乐器的分离度越高(尤其是大编制的作品,可以把很多独立的乐器单独分离定位)而不显得凌乱。当然在音乐会现场,大多数的座位上是听不到高级HiEnd系统那么清晰的乐器分离度的,所以有些朋友说HiEnd系统可以高于现场,我不太赞成这样的观点。虽然我还没有机会跑到指挥的位置听,不过从我现场很多位置的尝试,我发现越靠近指挥的前排中心位置,可以得到更多的乐器细节和定位信息。尤其是协奏曲,或者有独唱人声声部的管弦乐作品(比如大地之歌),前排座位可以取得类似录音那样的乐器对乐队的比例,后排的座位则比例完全不对,乐器很多时间内会被乐队掩盖,尤其在东艺大厅这样声音稍薄的场合,甚至钢琴有时都会被乐队淹没。
另外,现场的乐队分布是横向宽、纵向浅,音场的宽度大、深度小。录音则有两种,现场录音和现场音乐会的音场分布基本一致,而录音室录音,通常没有像音乐厅那么宽广的场地,乐队在录音室里的排列和现场相反,横向窄、纵向深,音场宽度小、深度大。录音室的空间高度往往也低于现场。
音响器材必须正确还原每种不同的音场和乐器在其中的定位,这种还原能力同时也影响了乐器(包括人声)的形状还原。如果一个录音室的录音在某音响系统体现了异常深的深度和异常宽阔的宽度以及异常高的高度,那么这个还原基本是不合格的,其乐器的形状也势必大大超过真实乐器本身。一套较高素质搭配得当的系统,是可以做到正确还原录音现场的比例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鉴于现场音乐会是电声发明以前几百年唯一的古典音乐欣赏模式,我对系统的要求,只要能够做到类似现场音乐会的比例就行。音场宽度高度必须足够,对音场深度要求不高。乐器定位和分离度,能达现场的中间效果就行,即离乐队稍远的中部座位或者稍靠后座位那般稍有点含混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每做一次声音上提升,都应该相当于现场座位的前移,其金钱的代价,也同现场票价一样,投资增加往往是不成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