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 [复制链接]

查看: 35183|回复: 154
1#

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借论坛的平台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分享 转发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

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

音质的评价标准有两种,第一种是客观标准,即仪器检测标准;第二种是主观评价标准。其中仪器检测标准(即客观标准)是明确的,主观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因此首先客观上要检测出好的性能,才是具备客观基础的好音箱;当进行主观听音评价时,为了尽可能涵盖全面,并尽可能减小因人而异的现象,应以“解析力好坏(音乐清析度高低)”、“生动感强弱(音箱表现音乐是否鲜活)”、“结像力好坏(声音是否凝聚、声像聚焦定位是否明晰)”、“空气感强弱(是否具有丰富泛音、弹性)”、“透明度高低(声音穿透力好差)”、“声音能量密度(强或弱)”、“低频下潜深度(低音是否自然丰富)”、“各个频段有无异音(声音純度高低)”等多方面进行“等级制考量”;

“共振”、“自激”、“谐波”、“箱声”、“刺耳”、“烦躁”、“雾气”、“模糊”、“发闷”“畀音”、“发飘”、“狭窄”、“无力”、“拖尾”等等都是形容音箱不好的主观评价词语。

所谓音质评价“等级制考量”是就考核的内容划分成约干个等级,便于区分。通常是划分为十级。

为了建立“等级”数概念,某些考量项目有时候还可以对应文字解释,例如:1~2级——很差;3~4级——差;5~6级——一般;7~8级——良好;9~10级——优秀;等等。


另外,关于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我们还可以参考或采用美国音响评价专家DanielKymin(丹尼尔•库明)先生不久前提出的五条评价音箱的标准,来补充完善音箱的音质评价。

(1)语声、歌声的中音部分应开阔
如果不同风格的歌唱家的歌声听起来多少都带点鼻音,有点发闷或是干硬,就可以肯定音箱对中频段的响应有些问题了。

(2)中低音应无失真
对中音的考察以人声为主,人声是大约在150Hz-2500Hz 的频率范围之内的,包括讲话声与歌唱声,主要是对音箱最易具有的中频的染色现象进行分辨,如人声不稳、音调不连贯,人声中带有明显的低重“鼻音”现象,声音干涩、空洞、发闷,——这些都可以被看成音箱明显的缺陷。即使是个最小的书架式音箱也仍会在低频段有些低重“鼻音”输出,如果听到的低音吉它声不怎么清晰,有些过响或有隆隆声,甚至某一音阶或某组音阶过响,便说明音箱对60 到150Hz 这段频率的响应不大好,如果浑厚的男声听起来带点“腔音”或是有些做作,同样说明在此频段内的响应不佳。

(3)高音段别出问题
虽说好些音乐的乐曲并不会出现很多的高音(指10 kHz~20kHz 这一段),但爵士乐和摇滚乐中有明显的高音,因之,可用录音质量良好的爵士乐CD 唱片来进行测试聆听。在这类CD 唱片中,多半总会有些一再反复出现的清晰的瞬间过渡段。试听时,要认真地听有无沉闷感或“发烧友”们常说的那种含混不清。

(4)低高音部分有良好的瞬态表现
在低高音部分(指1 kHz~10kHz 这一段)主要使用弹拨乐、管弦乐与交响乐音源进行听评,要求声音自然柔美、节奏轻快,轮廓鲜明,要注意的是声音有无明显干死的感觉和过分粘稠凝滞的现象,总之这一音域对听者与声源的要求较高,音箱能达到以上的要求我们就认为较好了,不再进行苛刻的要求了。在超高音域中我们采用清晰的爵士乐和一些如破碎声、劈裂声、鸣叫声等特色音源,主要考察音箱高音的瞬态表现力。在反复的瞬态高音中看音箱是否发音清脆、干净、是否刺耳,有无毛刺、劈裂声、沙沙声等明显的失真现象。

(5)低音以沉稳、凝重、雄浑、弹性为佳
因为人耳对低音的明感度比较差,所以失真一项可以不过多的计较,我们主要是看低音是否单薄无力,是否空洞干涩——像从纸盒或小木箱里发出的,以沉稳、凝重、雄浑、弹性为佳。在这点上,低音单元材质好、体积大、箱体重、板材厚、密封好的音箱会有更好的表现力。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

这个问题挺复杂,还得要功放,线材,配合~
TOP
4#

欢迎教师爷又发表高论!!!

象俺们这种不懂技术的银就只知道两个字--------好听。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5#

原帖由 bennyting 于 2009-7-28 13:39:00 发表
这个问题挺复杂,还得要功放,线材,配合~


音源、功放,线材都“过关”是前提。

过分强调搭配也不可取,那是用一种错误掩盖另一种错误的办法。仅仅是个人观点,大家畅所欲言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

音箱搭配也很重要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7#

松兄的标题是“音箱的音质”而不是音响的音质,是吧?

这我倒觉得确实有个搭配问题,不知道松兄所贴文章里评价音箱的时候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8#

音源、功放,线材都“过关”是前提。

换言之,音源、功放,线材都是“参考级”。

如果过分强调“搭配”,默认“用一种错误掩盖另一种错误”的方法,那就无法考量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7-28 14:04:00 发表
音源、功放,线材都“过关”是前提。

换言之,音源、功放,线材都是“参考级”。

如果过分强调“搭配”,默认“用一种错误掩盖另一种错误”的方法,那就无法考量了。


还有重要的一条:

听音室一定要“过关”。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

当进行主观听音评价时,为了尽可能涵盖全面,并尽可能减小因人而异的现象,应以:

1、“解析力好坏(音乐清析度高低)”、

2、“生动感强弱(音箱表现音乐是否鲜活)”、

3、“结像力好坏(声音是否凝聚、声像聚焦定位是否明晰)”、

4、“空气感强弱(是否具有丰富泛音、弹性)”、

5、“透明度高低(声音穿透力好差)”、

6、“声音能量密度(强或弱)”、

7、“低频下潜深度(低音是否自然丰富)”、

8、“各个频段有无异音(声音純度高低)”

等多方面进行“等级制考量”;考核项目采取“等级制考量”加上“等级划分文字解释”,“因人而异”的现象会大幅度降低,可获得较好的主观评价一致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