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寨乐话——遥远世界的回声 [复制链接]

241#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7-31 15:31:00 发表
惟有几点额外的联想:

“未必表达”不等于“从不表达”,更不等于“不知所云”;

艺术家口是心非确实常有,但绝非所有;

学者们的研究考证要是都不值一提,寻常业余人士全靠直觉瞎猜难道就意义非凡了吗;

东西方的音乐教科书上要全都是废话、假话、大话,大家也就不用急着受普及教育了。吃饱了一抹嘴儿就骂厨子这种事儿更干不得;

日记若能替代音乐表达的艺术特性,即便作曲家们想不开脱裤子放
说得好,同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2#

回复 240# bodyheat 的帖子

哈哈,补充的对,所以都不可太当真,包括我的话,都是随口一说,玩玩而已。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243#

柳浪闻莺——西湖小夜曲

德沃夏克的《弦乐小夜曲》总是把我带到西湖边,那春絮浮动、柳浪闻莺的时节,弦乐的丝丝缕缕真的就像迎春绽放的柳条,如此地让人心情愉悦,一个美好的春天又到了,而且是在这美丽的西湖边,我更愿意称之为“西湖小夜曲”。它将春日里的慵懒和花开时节那时时涌动的迎春豪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一时是慢节奏的精雕细刻,一时又是冲天而起的弦乐巨浪;这巨浪又让我想起西湖边的喷泉,在设计上应该说是国内属一属二的喷泉美景,到晚上进行配乐表演,引得游人无数,那配合喷泉的实在应该放这段音乐,因为它真正是西湖的完美写照。另外,这曲子还具有很大的舞蹈性,配合喷泉的喷放可谓天衣无缝。下次你去西湖前先听这部音乐,看看你对西湖的感受是不是会别有情致。我还想补一句,啥时候西湖边真放这首曲子了,啥时候那美丽的西子湖畔就再也不会出现飙车撞人的禽兽行径了。
dvo.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7/31 21:31:22 上传)

dvo.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7-31 21:33:51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44#

大家大胆的说坚决揭露那些假冒伪劣的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评论家大家和深明一样勇敢的说才是真性格,别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整天唧唧歪歪的哈哈。
TOP
245#

与神明兄心有戚戚。
PRO + 诺丁汉十周年LP + Prism sound Orpheus + JBL4344MKII
TOP
246#

神明写得好,要赞!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7#

回复 246# shinelb 的帖子

谢各位鼓励.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48#

一万道太阳的金辐,撑起一把天蓝伞

——莫扎特第13号小夜曲

这标题是顾城的诗句,请允许我把它作为莫扎特这首曲子意境的主题词。在听这曲子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电影“莫扎特”中的一个情节。影片开始时,当那位年轻的神父去看望垂死的萨烈里时,后者哼出几段自己的曲子,问神父是否听过;对音乐并不十分在行的神父当即摇头表示从未听过。当无可奈何的萨烈里最后哼出莫扎特这13号小夜曲旋律的时候,神父马上表示他听过,并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唱起来,并冒失地问萨烈里这是否为他所作-----

这应该是莫扎特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当这曲子行进时,我们感受到所有的小鸟都歌唱,所有的小草都青翠,所有的小溪都清亮,那金色的太阳的光环一轮一轮向我们涌来,而心头的喜悦也如泉水一样一波一波地翻涌上来------他的心里怎么会盛装如此多的快乐,而他又怎么会创作出如此美妙的作品------太阳下的一切都踩上了优美的舞步,伴着这美妙的旋律翩翩起舞。末了,我们只好用陆游的那句诗作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首曲子足以将那些心中有美的人引进音乐的殿堂;听了它之后,我们也就会理解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说:所谓死亡就是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49#

曲调太上口的作品容易失去新鲜感,即使是莫扎特的作品也是如此。
现在我已经不能听像小夜曲,或第39、40,但是前一段听安魂曲,还是让我心驰神往。
TOP
250#

换一个看门人再听,保证有新鲜感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251#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9-8-1 14:30:00 发表
曲调太上口的作品容易失去新鲜感,即使是莫扎特的作品也是如此。
现在我已经不能听像小夜曲,或第39、40,但是前一段听安魂曲,还是让我心驰神往。

一样的,安魂曲听多了,你仍然会想念曲调上口的小夜曲,或第39、40,呵呵。
TOP
252#

老柴的第一交响写得很不错阿,一部俄罗斯冬日的画卷,第二乐章如此凄美,末乐章却是老柴为数不多的带着光明和希望的结尾。为什么讨论柴一钢的人多,侃侃这个的人却这么少呢。
TOP
253#

天才降生

天才降生:G小调第25交响曲(K183)

18世纪的某个清晨,欧洲的某个古老小镇(也许就是萨尔茨堡);晨曦若有若无地挂在树梢上,并透过枝叶将它斑驳的影投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雾气笼罩了整个小镇,它现时还沉睡在黎明里;街道上只依稀散布着几个清扫的老人----

这时,一辆急驶的马车从街道的远处奔驰而来----同时,莫扎特第25交响曲的起句劈空而至,那么凌厉,那么急促,那么让人无可抵挡,像是一个婴儿那响彻寰宇的第一声啼哭,似乎在宣示一个天才的降生

这音乐的第一个主题尚未奏完,那马车已然消失在街道的另一个尽头,而我们尚未看清马车及马车里的人到底是什么模样,仿佛它们只是来宣告这划时代事件的来临,而并不关心别人是否能看清自己是什么样子。现在,既然这任务已经完成,它们便要急迫地消失,像是它们的存在会防碍那正剧人物的出场似的。这时,音乐的第二个主题开始奏响,一刹间小镇的街道里充满了各色人等,一切都像旋风似地转起来,并由此开始了白天里的一切活动;仿佛像吹了气一样,小镇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恰似那天才的路过给这一切都贯注了灵感,并由此踏上了正常的途程。——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3-11-06 17:35:06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54#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9-7-31 12:34:00 发表
呵呵,这个帖子热闹,粗粗看了几页,也来插句话。一部音乐作品表达了作曲家何种具体的感情是一个永无答案的问题,即使作曲家健在告诉你,你也未必相信,言不由衷对于艺术家是常有的事。至于后人的引经据典,多方考证就更不用提了,基本只有写教科书的意义,你听出某处音乐撕心裂肺的痛苦说不定只是作曲家的便秘或者痔疮引起的。听音乐切忌和某某人和某种具体的情感挂钩,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事是十三不靠的音乐史家捣鼓出来的。


                        俺当跟屁虫补充一下,“你听出某处音乐的撕心裂肺的痛苦说不定只是自己的便秘或者痔疮引起的。。。。。。。。。。。。。。”哈哈
TOP
255#

天才降生(2)

电影《莫扎特》用了这曲子作为开始曲,乐队是内维尔.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田野学院乐队。电影里的情节是让那马车驶过维也纳的街道。这部交响曲确乎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交响曲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作于1773年10月,是莫扎特在萨尔茨堡任乐队第一小提琴手时创作的(这一年他18岁),为此他还挨了大主教的一顿臭骂,说它是“爆发出无节制激情的作品”,“像是有人在台上大声喊叫”。就连莫扎特的父亲,也认为这部“交响曲中爆发出来的热情已经超出了美的界限”。只有当时萨尔茨堡宫廷乐队的首席海顿先生(约瑟夫.海顿的弟弟)对它大加赞赏,并评论说“它对萨尔茨堡的傻瓜们来说真是太美了!”这真是一部“品质迥异的作品,也是他的交响曲中最早一部被公认的杰作”。这是莫扎特的第一部小调交响曲,小调往往倾向于严肃而非轻佻、热情而少嬉笑或光彩的作品。“这部小调交响曲明白无误地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起始的高音弦乐确如大主教所说,其凌厉的开场在某种意义上确如某种神经质的呼叫,给听过它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它完全不同于以往宫廷音乐那刻板的开头,难怪认定音乐是为了“娱乐和消遣”的大主教会感到不舒服,也难怪“那些老老实实的萨尔茨堡宫廷乐师们对这部交响曲不感兴趣,就是他的父亲对这部作品也没有多少理解。这部作品富有感伤的激情和英雄般的悲观,显得高雅、卓越。”虽然有些躁动不安,但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这部交响曲的编号是K183,我以为应该算作是莫扎特作曲生涯的开端,他以这部雄健的作品进入乐坛,真是再合适不过。它宣示了音乐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那种乐思汩汩流淌、欢乐如喷泉般迸发的风格以这一曲凌厉的姿态登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56#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7-31 18:28:00 发表
德沃夏克的《弦乐小夜曲》总是把我带到西湖边,那春絮浮动、柳浪闻莺的时节,弦乐的丝丝缕缕真的就像迎春绽放的柳条,如此地让人心情愉悦,一个美好的春天又到了,而且是在这美丽的西湖边,我更愿意称之为“西湖小夜曲”。


对我来说,Coates的《静静的湖泊》更贴近西湖的月夜微风拂柳。
超级歌剧迷
TOP
257#

回复 256# yilinliulin 的帖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能不忆杭州”——对应杭州及西湖的万千风情,自然有很多音乐可与之应和。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8-03 07:25:38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58#

我没去过西湖,东湖倒是去过几个的。
感觉拉威尔钢协的第二乐章最像我心目中夜晚的西湖。
TOP
259#

孔老夫子的最爱

刚才等地铁的时候偶在那儿琢磨,你说这孔老夫子其实他是一个美学家及音乐艺术鉴赏家,他听韶乐竟听得三月不知肉味,还有他经常慨叹“浩浩乎吾从周”,据我推测,他所“从”的也是周的“乐”,——那时的礼与乐本就分不开。他那“暮春者,春服既成”乃至最后“吾与点也”的美文其实是一切中国“闲”士大夫的美学宣言,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论断更与西欧古典美学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老先生是性情中人,所以一到了社会领域就难免说一些“热昏的胡话”;“ 为尊者讳”这在现代法律看来就是一个包庇罪——就是你老子犯了罪也包庇不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与中国人口过剩是个什么关系,偶未研究过,不敢妄下断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更是断了当今一切驴友的念相,更使靠旅游增加GDP的想法泡了汤。老夫子最大的功绩是整理出诗300,那些不过是当时的流行歌词;托老先生的福,词都留下来了,谱却没有,要不然偶们就可以在喝过燕京啤酒后,一边拍桌子一边唱“硕鼠硕鼠,无食我薯”了。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8-03 12:57:19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60#

按肖邦兄的理论,需有便秘或者痔疮,才能与音乐产生共振共鸣。

那么,孔老夫子,估计便秘或痔疮病得不浅呐,所以产生如此多的共振共鸣,进了都出不来,所以他老人家听得更加 “三月不知肉味”。

肖邦兄常有 共振共鸣的大作发表,估计也是常常隐忍不发,才能有此文采,不输于孔老夫子。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