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寨乐话——遥远世界的回声 [复制链接]

201#

回复 198# alma 的帖子

当然有,全都给你备好了——到时偶代表阿巴多为你接风洗尘,上海的兄弟们来多少啊?到时一块喝,听完偶们到后海的酒吧喝它个一醉方休。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7-30 08:33:07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02#

激情、苦闷与彷徨

柴大官人的小协本就是热门曲目,在陈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上演后,更使它成为响彻大街小巷的名曲;看来陈导不仅喜欢京剧,还喜欢古典音乐,不然他不会还以老教授之身在电影里过了把瘾。在宏阔的大厅里听这支曲子,它那激烈喧嚣的强烈效果让你兴奋不已,但实际上这首曲子表达的却是一种深层的痛苦和压抑的、无以表达的欲望(还好,它通过这首曲子表达出来了)。抱歉,偶实在不能像有的朋友那样听出一丝一毫的“忧国忧民”,偶倒是听出了一个人与社会的对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柴大官人经常处于“比天高,比海深”的极度痛苦中,现在让我们随着他的音乐深度体验一回他的痛苦:

乐曲在狂暴的开场过后,便是一种被钳制的欲望的呻吟,像是被藤条箍紧的娇艳花朵,或是被金笼锁住的无助小鸟,在几番冲突后,并未得到逃脱。乐曲中的一切发狠都是在自己内心完成的,但对于发生于自身的厄运却没有丝毫改变,一次一次地冲击,一次一次地败下阵来。他甚至都无法将自己这种隐秘的欲望加以表达,他只能在音乐中以曲笔渲泄之。这注定是无法得到解决的问题,所以,第一乐章的结尾得到升华了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因之,这音乐乃是表达人的冲突、痛苦和无奈;如果他能够超越这痛苦,他就不是柴柯夫斯基了。

第二乐章是自怜自爱,在经过了第一乐章的强烈冲突之后,在这里他只有自己舔自己的伤口,依次来过,顾影自怜,无人理彩。

第三乐章在第二乐章的休息和整顿后,展开了柴柯夫斯基式的反抗。弦乐一次次发起冲锋,独奏小提琴像是弦乐风暴中的闪电,或是风口浪尖上的一片白帆,这表现了柴柯夫斯基英雄的一面。一个人与社会的对抗。

在柴柯夫斯基的隐秘欲望中,我猜想还有他对梅克夫人的爱;我们知道,老柴的作曲生涯与这位贵族夫人的赞助分不开,为此,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品位高雅的夫人。但这位夫人对老柴有一个奇怪的要求,只能通信,不能见面;为此,他们之间留下了一大批弥足珍贵的音乐史料,这对我们今天了解柴柯夫夫斯基的音乐无疑有很大帮助。这首乐曲一开始是题献给梅克夫人的,我想这也许可以理解为老柴对梅克夫人的爱情献曲,但这也是无法公开表白的。据说梅克夫人在看过这曲子后没有什么表示,而作品在几经辗转首演后(很多人都认为这部乐曲无法演奏),也获得如潮的恶评,当时维也纳的乐评人有说它“臭气熏天”的。不过,老柴音乐,包括其他俄罗斯音乐确实有其粗犷和不太精致的一面;与柴柯夫斯基同时代的勃拉姆斯差不多也是这么评论老柴音乐的。

我想再补充一点的是,柴柯夫斯基在音乐中所表达的冲突,包括他的交响曲,通常都不会得到解决,这是他无法超越其自身生活的表现;而在贝多芬的音乐中,那种冲突一定是要得到解决的,不解决他的音乐是不会结束的。甚至在贝多芬那里,音乐一上来就是对痛苦或冲突的征服,狂风暴雨式的进击和搏斗。贝多芬的音乐重在征服和战胜,柴柯夫斯基重在表现那种痛苦、苦闷和彷徨或者说悲怆的过程或体验,这种悲怆在他监死前的第六交响曲,即冠名以“悲怆交响曲”的终曲中也没有得到解决,他就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了我们。柴柯夫斯基的死因按传统的说法是死于伤寒,但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他真实的死因缘于其时他的“那点事”被人查知,社会权贵要求他自杀,老柴就在这样的无奈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确实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一说法因梅克夫人在其生命晚期突然中断对他的资助而得到佐证,我猜想梅克夫人也听到这一传闻并得到证实;否则无法解释后者这一做法的原因。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7-30 08:48:39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03#

柴小协也与一些俄罗斯民族传统的一些元素有关的。
老柴对本民族的音乐元素也有研究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4#

回复 199# alma 的帖子

我那是喝完白开水再吹的,广东话就叫“吹水”,不靠谱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205#

回复 202# shenming 的帖子

俺倒是没有听出什么一个人与社会的对抗,纯粹的自怜自爱却是有的,俺还认为这是老柴除三大芭蕾外最唯美的曲子了,也是我还想再听的老柴作品之一。而老柴的音乐,我却认为是真实的,比贝多芬真实,因为现实中的冲突,从来就没有解决过。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206#

我谈谈对柴小协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首比较“健康”的作品。
与柴6不同,柴6才是很难接受的,病态的。
但柴小协的慢乐章是非常优美的,很健康的,最多有一点伤感,
犹如在追忆逝去的青春,风格和意境与如歌的行板有点类似。
末乐章的激昂感觉还是比较健康的,这个乐章中间穿插了一些优美的乐句。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7#

“第三乐章在第二乐章的休息和整顿后,展开了柴柯夫斯基式的反抗。弦乐一次次发起冲锋,独奏小提琴像是弦乐风暴中的闪电,或是风口浪尖上的一片白帆,这表现了柴柯夫斯基英雄的一面。一个人与社会的对抗。”

同意。这段听柯岗的演奏最为过瘾,那真叫运斤如风。柴小协是柴科夫斯基的弦乐作品之中我现在唯一还喜欢听的。
TOP
208#

原帖由 alma 于 2009-7-29 21:19:00 发表
肖申克的救赎与莫扎特,已经是音乐爱好者的陈词滥调了。不过昨天下午cctv6重新播放了这个电影,安迪所播放的这段莫扎特确确实实打动了哦我。我是歌剧盲,所以赶紧打开google查了一下,原来是费加罗里的一段-------晚风轻轻吹过树林,卡娜娃和弗雷妮的演唱录音。

网上有很多码字儿不负责任的错误信息,请注意排查。
电影里那个“待到微风轻拂时”唱段取自DG Bohm版“Figaro”,演唱者是Gundula Janowitz和Edith Mathis。即便没买OST,电影中安迪同学取唱片时也专门有封套的特写,是不是头版就要有请LP达人去分辨咯~~~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09#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7-30 8:45:00 发表
抱歉,偶实在不能像有的朋友那样听出一丝一毫的“忧国忧民”,偶倒是听出了一个人与社会的对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柴大官人经常处于“比天高,比海深”的极度痛苦中,现在让我们随着他的音乐深度体验一回他的痛苦


您不会以为老柴写什么都是在围着个人那点儿绯闻隐私转吧!?为那点儿事儿犯得上弄件艺术作品吗?皇后乐队的Freddy Mercury都干不出来的事儿,你以为老柴这种身份的十九世纪顶级知识分子会呀?人家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后面也不用跟着您“深度体验”了。

记得斯特拉文斯基曾经面对质疑者断然回答道“他(老柴)是我所有人当中最俄罗斯的!”,有时间自己慢慢体会这话的分量吧。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10#

回复 209# bodyheat 的帖子

最俄罗斯的就是最"忧国忧民“的吗?斯特拉基那点水平,让偶琢磨他的话——我哪有那时间?瞧他那点水平——维瓦尔第把一首曲子写了600遍——他的感悟力不过如此。他那春之祭,是有史以来“最不要脸”的声音——野猫叫春而已,然后就是最没有文化的群魔乱舞。俄罗斯就是俄罗斯而已,不代表任何东西,——除了比别人更压抑和更放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11#

在四大小协里,我认为柴小协是要差一些的。贝多芬和勃拉姆斯没的说,门德尔松风格非常突出。
倒是柴小协我觉得一般,比它好的小协应该还有不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2#

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小协我认为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甚至更高的殿堂,尤其贝小协表达的思想非常崇高,但也不乏浪漫、平易近人的情绪,这首作品会令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以及生活的意义,所以我最喜欢贝小协。而勃拉姆斯表达的是一种萧瑟、落寞的伤感情怀,她仿佛在说:生活本来如此,人生不都是喜气洋洋的,她包含的意义很丰富。而门德尔松歌颂了人的青春和欢乐,是积极上进的,青春和生活多么美好。但柴小协就有点中心不是很明确,不知他究竟最终想说什么?呵呵,乱说一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3#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7-30 11:52:00 发表
最俄罗斯的就是最"忧国忧民“的吗?斯特拉基那点水平,让偶琢磨他的话——我哪有那时间?瞧他那点水平——维瓦尔第把一首曲子写了600遍——他的感悟力不过如此。他那春之祭,是有史以来“最不要脸”的声音——野猫叫春而已,然后就是最没有文化的群魔乱舞。俄罗斯就是俄罗斯而已,不代表任何东西,——除了比别人更压抑和更放肆。


哈哈哈哈~斯特拉文斯基“那点水平”在贵眼里都跟“野猫叫春”似的,您还用成天地混BBS???!!!——谁再说中国没人才我跟丫急。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14#

感觉老柴在他的小协里想说很多东西。有很激昂的表达,也有对美好往事的追忆,慢乐章非常优美,我很喜欢。但我在听这部作品会觉得迷惘,就是不知老柴最终要表达什么。也许是他的犹豫和矛盾令他不知说什么才好?呵呵,这是我的主观感受。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5#

再清楚不过的3乐章音乐陈述,简短节说——

渊远流长的民族历史画卷 / 歌颂大好山河 / 激情般的生活 >>> 向往甜蜜爱情的人 >>> 对本民族的热爱关切 / 幸福属于俄罗斯人民

你要能感受到Lalo老师《西班牙交响》中对吉普赛民族苦难、民族性格、民族信念的深切表达,就容易分辨和理解柴小协的民族性主题。包括两年后创作的“弦小夜”,异曲同工。很明显,这个时期壮年的老柴对俄罗斯马上就要迎来西欧式的社会变革还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

到了1893年时候,耐心期待社会进步变革多年的作曲家开始感到某种程度的绝望了。加上同时梅克夫人长期友谊和资助的断绝更刺激了这种绝望情绪,但这个外因绝不是《悲怆》主要表达的内容——那么大的艺术家没那么下作,他只是性情格外敏感而已。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16#

我更喜欢shenming的那种自由性表达,是发自肺腑的,尽管不一定全对。呵呵。
各位朋友莫怪。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7#

回复 213# bodyheat 的帖子

巴托克牛B,到死都没有口饱饭吃;易中天老师刚说过‘不弱智当不了领导”,偶因为不弱智,只好在BBS上混了——但偶劝你不要攻击BBS,尤其是168的——这是偶来过的最好的地。孔老夫子说过三个乐,偶一直想不起来第三个乐是什么,今儿经您这么一提醒,想起来了——上168发帖,不亦乐乎?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18#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7-30 13:43:00 发表
我更喜欢shenming的那种自由性表达,是发自肺腑的,尽管不一定全对。呵呵。
各位朋友莫怪。

各有所好、各持一词、各取所需......原没什么可怪的。老兄自不必萦怀~

不过,俺倒是曾偶尔想过这样的小问题:
一生固执地监守民族信念和自我天性的老柴,相比那位只是为了巴结某位大人物,随时可以背叛自己教派信仰,为之提供优质服务的巴赫先生;相比那位由于得到某个帝王赏赐的金鼻烟壶而四处炫耀的贝多芬先生,到底谁更有风骨、谁更令人尊敬呢?!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19#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7-30 16:21: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7-30 13:43:00 发表
我更喜欢shenming的那种自由性表达,是发自肺腑的,尽管不一定全对。呵呵。
各位朋友莫怪。

各有所好、各持一词、各取所需......原没什么可怪的。老兄自不必萦怀~

不过,俺倒是曾偶尔想过这样的小问题:
一生固执地监守民族信念和自我天性的老柴,相比那位只是为了巴

Bodyheat兄这个问题不小,蛮尖锐的。
TOP
220#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7-30 10:47:00 发表
原帖由 alma 于 2009-7-29 21:19:00 发表
肖申克的救赎与莫扎特,已经是音乐爱好者的陈词滥调了。不过昨天下午cctv6重新播放了这个电影,安迪所播放的这段莫扎特确确实实打动了哦我。我是歌剧盲,所以赶紧打开google查了一下,原来是费加罗里的一段-------晚风轻轻吹过树林,卡娜娃和弗雷妮的演唱录音。

网上有很多码字儿不负

误信坊间传言。雅诺维茨是俺最喜欢的女高音之一,特别是最后四首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