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728293031323334» / 7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T-F3IIMC唱头的情结 [复制链接]

查看: 207458|回复: 718
301#

原帖由 吹水公 于 2009-3-8 18:31:00 发表
最好的目前只能是mc 要不要来个pk


我当然相信,因为电子技术的进步,微信号放大目前早已经不是问题。而mc头的线圈是直接参与振动的,振动信息的获取相对更直接完美,这方面是mm头不能比拟的。因此,只要唱头放大器素质够高,信噪比能够有保证,输入阻抗匹配得当,往往入门级的mc头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02#

在低噪声电子元件没有普及民用的年代,mm头的“高输出”优势大概会称霸天下,至少它比用“升压牛”输出相同电压时失真小得多;而那个年代mc头却很难展示它的优势,甚至为了获得“高输出”去适应放大电路而失去了许多本来应有的优势,402mc头就存在类似的问题,因为玩过它,体会更深。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03#

MM唱头附带磁体的重量,远小于低输出MC唱头的线圈,所以对于循迹能力的要求小于MC,所需的针压也小于MC,而且由于MC唱头受输出线圈引线的限制,其切割磁力线的摆幅也小于MM。
但从拾取唱片的信息量来看,除了中频尚可一拼,高、低两端的信息量以及延伸都输给了低输出的MC,就目前的理论来说,由于MC唱头的针杆连着线圈,可以直接感受到唱片信息的变化,所以信息量比MM足。但对于这个观点我始终抱有疑问。
结合低输出MC+输出牛以及高输出MC的表现来看,我始终认为是线圈巨大的电感量吞噬了高、低两端的信息量。
在黑胶唱片鼎盛的时期,由于受电子管放大能力的限制,MM、高输出MC、MC+升压牛大行其道,但如今高质数唱放的放大能力已经达到了70db以上,我们还允许信息量再受到巨大线圈的电感量吞噬吗????
基于这个理念,我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一堆唱头,准备研制出低于0.5甚至0.3毫伏的MM唱头,希望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P3080039.jpg (, 下载次数:159)

jpg(2009/3/8 20:59:56 上传)

P3080039.jpg

TOP
304#

阿杰你想自己搞MM头啊?

是搞就搞MC啦,我们那位做唱盘的大哥都自己搞了MC头啦。
壮士豪情怀天下
英雄仗义本无名

江门市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
TOP
305#

呵呵!自己搞唱头?牛!!

如果声音又好,那就更NB!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06#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3-10 0:16:00 发表
呵呵!自己搞唱头?牛!!

如果声音又好,那就更NB!
基本可以忽略 除了精神可嘉
QQ:384670308 
TOP
307#

零件重新组合都有点困难哦。

不过,支持试验。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08#

MM唱针是可以随便更换的,我只是按输出灵敏度的比例降低感应线圈的圈数而已,这有什么困难?
正因为MM唱头有上述如此多的优点,我试验的目的是弄清高、低两端的信息量是否真的被线圈的电感量所吞噬,并不是自制唱头。
低输出的MM唱头是前人没有想过的理念,曾经想过如果试验成功后,能否通过关系找唱头制造的厂家转化成商品,但这里面牵涉到巨大的商业利益.........
所以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不会公布结果。
TOP
309#

首先:支持有目的的试验。其实我就做过许多各种各样类似有目的的试验,积累的体会和经验是一般人不能体会到的——好处多多。

个人认为,mm头较高的直流内阻肯定是吞噬信息的一个方面;较高的电感量肯定是影响高频延伸的主要原因;移动(振动)的磁钢体,变化的“电感”量是引起失真相对较大的一个因素。而mc头这些方面就解决得比较好。

减少线圈砸数,降低直流内阻,同时也可以减少线圈的电感量,可以试试。至于变化的“电感”量引起失真相对较大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办法,不知道阿杰兄有什么好注意?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0#

原帖由 阿杰 于 2009-3-10 16:57:00 发表
MM唱针是可以随便更换的,我只是按输出灵敏度的比例降低感应线圈的圈数而已,这有什么困难?
正因为MM唱头有上述如此多的优点,我试验的目的是弄清高、低两端的信息量是否真的被线圈的电感量所吞噬,并不是自制唱头。
低输出的MM唱头是前人没有想过的理念,曾经想过如果试验成功后,能否通过关系找唱头制造的厂家转化成商品,但这里面牵涉到巨大的商业利益.........
所以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不会公布结果。

GRADO也有低输出的MI头。。。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