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顶级数字音源的极度诱惑 [复制链接]

查看: 29123|回复: 120
81#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2-12 13:47:00 发表
现在大家手上使用的CD机,绝大多数还不能很好的发挥16bt/44.1KHz这个CD制式标准,不要以为芯片具备24bt/96KHz的能力就可以还原好16bt/44.1KHz的信号,制约芯片正常工作发挥的因素多着呢。
另外CD唱片的制作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常常容易被忽略或不引人重视,我对比过一些电台限量版的CD唱片,那些市场上买来的正版CD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甚至可以认为这些市场上买来的正版CD简直是“垃圾”。许多朋友都听过ABC公司的母带直刻版CD唱片,想想就知道唱片制作生产过程中信息损失的程度有多大。所以为什么老是抓住所谓的“格式问题”不放??个人认为这样是毫无意义的,只要发挥好CD格式的标准,我感说没有几个人能够区分出“更高格式”的声音又好在什么地方。我这里就做过CD与SACD同场对比的试验,一万多的某进口品牌SACD机播放《江河水》SACD唱片,CD机就播放《江河水》普通CD唱片,结果品牌SACD还不如我这台破CD呢,参加同场对比试验的人里面就有大家熟悉的名琴LP兄…………

CD制作过程中的“信息损失”是很难避免的,母带直刻版CD不是每一张都有条件作的。SACD制作过程一样。你想一下,为什么开盘带声音活声感那么好?就是信息量大无压缩。SACD不是什么终极方案,将来会有信息量更加惊人的数码音源。
如果你在稍微好一点的系统里面多听几张SACD就知道了,不用同一曲目来回比较,非常明显的差距,原因很简单,就是“格式”,质的差别。
我以前用的是SIM Audio Moon Eclipse,也不能算差的东西了,和DCS 的SACD P8I相比,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密度感、信息量、动态有很明显的差距。
SACD也有录音很烂的,例如水星的那一批,但是那是小部分,DSD录音的,认真制作的,十有八九把CD远远甩在后面,其实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原因明摆在那里,很多人就是不愿意相信。
最后编辑kevinlove 最后编辑于 2008-12-12 14:02:58
TOP
82#

CD目前没必要大折腾了,在这样的格式下怎么搞都是鸡肋
http://weibo.com/1599753740

@jeff摄影与古典音乐
TOP
83#

按照马克思同志的说法,社会主义是先进于资本主义的。可是就目前来看情况似乎还不完全是这样。所以说,不见得是台SACD播放音乐就能好过CD。但是当我们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以后,情况肯定就不一样了!到那时候咱们都给办公室电脑配上高文呵、MBL呵还有威信呵什么的当作多媒体做视频聊天或者打游戏,以此来拯救一下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虽然是这样,不过我们现在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嘛,先这么等等喽。
TOP
84#

顶一下
TOP
85#

原帖由 陆仁 于 2008-12-12 14:08:00 发表
不见得是台SACD播放音乐就能好过CD。


这句话还是非常唯物主义的。
但是一旦听过稍微上点档次的SACD播放器,就明白,CD再怎么搞,都赶不上的。
不过在选择SACD的时候,播放CD的效果确实是最大的担忧,而且毕竟SACD玩家少,没有太多的参考。这恐怕是大多数玩家的担忧。
最后咬牙上DCS,结果还是比较满意,即使是播放CD。
TOP
86#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2-12 13:47:00 发表
现在大家手上使用的CD机,绝大多数还不能很好的发挥16bt/44.1KHz这个CD制式标准,不要以为芯片具备24bt/96KHz的能力就可以还原好16bt/44.1KHz的信号,制约芯片正常工作发挥的因素多着呢。
另外CD唱片的制作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常常容易被忽略或不引人重视,我对比过一些电台限量版的CD唱片,那些市场上买来的正版CD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甚至可以认为这些市场上买来的正版CD简直是“垃圾”。许多朋友都听过ABC公司的母带直刻版CD唱片,想想就知道唱片制作生产过程中信息损失的程度有多大。所以为什么老是抓住所谓的“格式问题”不放??个人认为这样是毫无意义的,只要发挥好CD格式的标准,我感说没有几个人能够区分出“更高格式”的声音又好在什么地方。我这里就做过CD与SACD同场对比的试验,一万多的某进口品牌SACD机播放《江河水》SACD唱片,CD机就播放《江河水》普通CD唱片,结果品牌SACD还不如我这台破CD呢,参加同场对比试验的人里面就有大家熟悉的名琴LP兄…………
[quote]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8-12-12 9:19: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cktony 于 2008-12-11 20:55:00 发表


这话没错,除了格式,还与解码精度,时钟精度,数字电路特性...........................有关.
TOP
87#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2-12 13:4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8-12-12 9:19: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cktony 于 2008-12-11 20:55:00 发表
用一台稍为好一点的转盘,例如文豪,高文36十,或WADIA270,用回DCS的ELGAR PLUS作解码,只用44.1听普通CD,小心比较.便可听出它的升频,或把PCM讯源转作DSD再解码,原来是多


松大侠这段话说得好!!!

有几个人听到过CD片-----全部的声音???

关键就在CD机,不在CD片!!!
TOP
88#

,时钟精度,数字电路特性
==========================================================
和这些倒是没有什么大关系的。

和接地居然大有关系,我以前虽重视,但重视得还不够!!!
TOP
89#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8-12-12 16:4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2-12 13:4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8-12-12 9:19: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cktony 于 2008-12-11 20:55:00 发表
用一台稍为好一点的转盘,例如......

还真没几个人听过CD片的全部信息。

厂家还是老老实实地挖掘完CD的潜力吧。
TOP
90#

顶山河兄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