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11. 鲍尔特(Boult)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和伦敦爱乐乐团演奏的艾尔加作品英国著名的“3B”指挥家之中之一便是鲍尔特(Boult)。他出生于1889年英国的Chester,青少年时候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学校。年幼的Boult是个体弱多病的小孩,在1905年冬天他患了严重的疾病。为了能够尽快康复,他的家人把它送往南非去疗养。也正是Boult体弱,他父母决定把他送往威斯敏斯特就读(可能那个学校的校规有利于经常请病假)。
尽管它校长(Dr.Gow)自己本身很喜欢音乐,但威斯敏斯特学校并没有把音乐教育列为重点。幸亏学校的一位叫做Ranalow的音乐老师对此十分重视,正好Boult那时对音乐产生兴趣,所以Ranalow就顺便教他乐理。
有关Boult的生平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不过这里限于篇幅就先放下不提。我们先来看看Boult在EMI录制的艾尔加两首著名作品:《谜语变奏曲》与《威风凛凛进行曲》。这两首曲子应该算是浅显易懂的一类。《谜语变奏曲》的实质就是Elgar用乐音来描绘他的14位朋友和亲人(包括他自己)。而《威风凛凛进行曲》则是表达了一种奋进、光荣的感觉。
Boult跟艾尔加有交情,因此《谜语变奏曲》是Boult的拿手好戏。Boult的指挥属于冷静那种类型,BBC乐团的中提琴首席BernardShore回忆说,Boult在指挥过程中双脚像钉死在地板上似的,一动都不动;并且Boult的的动作很简练,幅度很小。
Boult这个在1970年8月初金斯威大厅录制的谜语变奏曲,线条简练、各乐段听上去浑然一体。
提到Boult在EMI的录音,就不得不提制作人ChristopherBishop。Bishop负责了Boult在EMI的几乎所有录音,他一共为Boult制作了43个录音。Bishop在1964年加入EMI的时候Boult只是在EMI里录过很少的几次录音。但64年Bishop来了之后情况就大大改变了。到了70年代的时候,录音工程师Christopher Parker也几乎次次都为Boult的录音负责调平衡,更加使得他们合作的录音素质始终保持在顶尖的一流水平。
图片从左往右分别是:Christopher Bishop,Adrian Boult,Christopher Parker
Boult是相当注重乐队各声部平衡的一位指挥。他觉得假如麦克风里面收录的声音是他满意的话,那么现场的观众所听到的也必定是满意的。因此在录音的时候通常是Bishop和Parker在控制室里调好平衡,然后Boult上来听过觉得过关了,他们就会一直用这个设置来进行录音,而后期基本上不做修改。假如录完一段,Boult试听的时候发现某一声部的声音不清晰或者音量不足的话,他并不会让录音师用仪器把声音给调大这种方法来弥补;他会下去跟乐队说,你们的A声部声音太大了,把B声部给盖住了,所以A声部等一下重录得时候要小声一点演奏。因此Boult在EMI的录音音效都是相当自然的,很少有人工刻意调整的痕迹。
同时Boult觉得假如让乐队重复好多遍同一个乐段,乐手们必定会疲倦;再加上他事前已经把乐队训练好了,所以在录音的时候Boult总是习惯一次性录很长的一大段,一次通过不作任何修改。这种情况下Boult的录音母带有相当一部分有很高的完成度,不用经过太多的剪辑与混音。因此这也使得80年代EMI首次以CD格式出版Boult的一些录音的时候,可以采取AAD的方式直接从模拟开盘带直接转录到CD上去。
这张CD里的两个录音体现了我上面所介绍的情况。由于Boult能够一次过录好一大段,所以他的录音进度很快,效率高。所以70年8月6号录完《谜语变奏曲》之后,Bishop发现他们原先安排的日程里有两大段时间空出来了,后来Bishop就提议Boult录一首不是英国作曲家的作品。Boult挑了布拉姆斯第三交,该录音出版之后销路很好,使得EMI决定为Boult录完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艾尔加的《威风凛凛进行曲》一共有五首,其中最受听众欢迎的是第一和第四两曲。
这五首进行曲,第1,4,5都采用大调音阶,而2和3则是小调,所以2和3粗略听上去进行曲的感觉稍弱。英国风格的进行曲很多都采用A-B-A-B’的结构,其中A一般是比较嘹亮、奋进的曲调,而B则一般是优美、甚至有悲壮感觉的旋律。Elgar的第一首威风凛凛进行曲中B段的旋律,异常优美、动人。就连Elgar也曾经这样感叹:“天啊,竟然给我想到这个旋律了!”现在西方很多中小学毕业典礼上,广播里肯定都会播放这首曲子。
Boult的演录,各声部都相当真实、自然。弦乐生猛,而铜管、敲击乐器音量动态都很真实。在第四首进行曲的B段里,当弦乐组演奏的时候,定音鼓是按照拍点以很小很小的力度轻轻敲击的——如此细微的一个细节,被麦克风捕捉下来了。这个录音低频下潜得特别低,当大鼓(Bass Drum,不是Timpani定音鼓)敲起来的时候有很明显“撼人”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英国化风格的演绎,或许它的张力不会像其他指挥家的版本那么具有“让人心跳加速”的感觉,但它独特的魅力是值得我们仔细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