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复制链接]

41#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各路人马从8同角度去分析这部交响曲,确实让人兽医肥钱,比一些划拳嗅腿,无饼呻吟滴铁有意义多料.
TOP
42#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哎, 怎么又把这张贴出来了, 郁闷啊, 求了很多时间没碰到的  
TOP
43#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我把Felix兄的好帖搅了。罪过。
我也和Felix兄一样,对EMI录音情有独钟,非EMI有什么重量级录音师和发烧录音,而是EMI犹如故宫深不可测宝藏的录音曲库中实在是珪玉无数。朱里尼在EMI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早期录音、布尔特的英国曲目以外的德奥作品录音,尽管不时地可以在EMI现在的一些廉价系列中见到一、二,但由于这些录音录制的年代往往已经是60年代晚期至7、80年代,在一般音乐玩家眼光中,这些录音和EMI黄金年代的那些著名的重量级经典相比,显得黯然无光。但是这两位大师用朴素、不同于德奥指挥家厚重严肃的语言演绎的这些录音,实在是具有深刻的价值的。由于已经处于立体声模拟录音技术的最成熟时期,这些录音几乎没有可挑剔之处。
另外像巴比罗利指挥的勃拉姆斯、德沃夏克作品也属于这种情况,这些录音犹如有待开发的金矿,其真正价值却被低估了。
TOP
44#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原帖由 名级潜水艇 于 2008-10-25 14:41:00 发表
各路人马从8同角度去分析这部交响曲,确实让人兽医肥钱,比一些划拳嗅腿,无饼呻吟滴铁有意义多料.


请使用正确的中文来发帖,谢谢。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45#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哪里哪里,yilinliulin兄的发言才是这个帖子的精彩之处,请您多多分享宝贵的观点和信息!

我也是觉得用是否是“黄金录音时期”这样世俗的眼光来去评判艺术家的演录是很不公平的,也没有道理。难道一定非要是50年代的录音才具有艺术价值并且好听?音乐艺术不是从属于唱片工业的,唱片工业的发展跟音乐艺术的发展毫不相关(事实上现在大家常听的很多经典作品,很多传说中的演奏大师,出现在没有唱片工业的几百年前)。

不过现在人们(包括一些唱片公司)对离自己生活年份不太久远的演录的忽视,恰恰就造成了这些演录中的一部分唱片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罕有”。现在烧友中盛传的“罕见高价”的唱片,其实不是罕见,而是很多时候人们不愿出或者出不起卖家要的价钱。比如说大家什么时候见过Kogan的SAX或者ASD429之类的缺过货?只要你有个几百dollar,各种网络渠道里肯定至少有一个有“现货”;但又比如说韩德里指挥的苏联作品,只要能找到“现货”那肯定不贵,运气好的话最多就几块钱(因为这个年代没几个人知道他还在EMI里录过这样的作品),但问题是能找到现货吗?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8-10-25 18:08:00 发表
我把Felix兄的好帖搅了。罪过。
我也和Felix兄一样,对EMI录音情有独钟,非EMI有什么重量级录音师和发烧录音,而是EMI犹如故宫深不可测宝藏的录音曲库中实在是珪玉无数。朱里尼在EMI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早期录音、布尔特的英国曲目以外的德奥作品录音,尽管不时地可以在EMI现在的一些廉价系列中见到一、二,但由于这些录音录制的年代往往已经是60年代晚期至7、80年代,在一般音乐玩家眼光中,这些录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46#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坦率的说,塞尔在EMI的这版德八相比其在CBS的录音,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当然,我指的是演绎,而并非录音质量
TOP
47#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EMI的歌剧有很多宝藏。。。

可惜都ART了。。。

还有些绝版了,哭。。

F兄有空也给偶介绍介绍下吧!
变歌剧粉丝僇~~~~~

俺的博客,用的是真情和心血挥就的
http://blog.sina.com.cn/u/1246760840
TOP
48#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虽然我的EMI没有一张是ART,主要是因为我不喜欢ART的封面,但是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坛里的都说ART不好。难道仅仅是为了降噪而损失了一些所谓的细节。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TOP
49#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Felix原是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在广州读中学时候是海印李源那里的常客。
他的帖子基本上插不上嘴,我就说些八卦的。
TOP
50#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4. 贝尔格伦德指挥博恩茅斯交响乐团演奏的肖斯塔柯维奇第七交



这是一个无论演绎或者是音效都让人满意的录音。

生于1929年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指挥家贝尔格伦德,他最擅长演绎本民族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作品。除了在芬兰本国内,60至70年代的时候贝尔格伦德在英国乐界也相当活跃。西贝柳斯中晚期的一些著名作品,芬兰境外的首演都是由贝尔格伦德来指挥的。

博恩茅斯交响乐团并不算得上是英国最顶级的乐团。不过他们在贝尔格伦德的指挥下表现出当仁不让的一流水平出来。EMI这款由著名录音师Eltham(就是那位为Fremaux录下一系列“发烧录音”的仁兄)负责,录于1974年的录音,由于它体现了演绎与音效的完美融合,所以能够名列TAS榜之上。

取名为“列宁格勒”的肖氏第七交,一直都被大家认为是多多少少都带有政治成分的作品。后来肖氏在《见证》一书中,对这首作品的意图却有另外的最新阐释。我觉得肖斯塔柯维奇的交响曲在目前大牌唱片公司的目录里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按理说如此多产交响曲的作曲家,应该值得我们去发掘他的交响曲全集(尽管不是首首都“容易入耳”)。但目前来讲唱片公司发行新录音,肖斯塔柯维奇的交响曲似乎不在名单上面。肖氏的交响曲不像贝多芬的那样具有那么重要的划时代意义,不过作为当时那个大环境下的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仍然是值得我们多去品尝,多揣摩的。

所有的交响曲文献里面,可能就只有肖氏这部作品是在不断有炮弹在附近爆炸,在危险的环境下写成的,并且还在战场附近首演。因此这些因素必定会使得它的风格和音响效果具有特殊的气息。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51#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原帖由 素数 于 2008-10-27 23:31:00 发表
Felix原是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在广州读中学时候是海印李源那里的常客。
他的帖子基本上插不上嘴,我就说些八卦的。   



原来是北大的牛人哦,

崇拜!

已经搬张板凳学习啦!
变歌剧粉丝僇~~~~~

俺的博客,用的是真情和心血挥就的
http://blog.sina.com.cn/u/1246760840
TOP
52#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原帖由 牛牛523 于 2008-10-27 23:20:00 发表
虽然我的EMI没有一张是ART,主要是因为我不喜欢ART的封面,但是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坛里的都说ART不好。难道仅仅是为了降噪而损失了一些所谓的细节。


呵呵,ART在中国发烧友中差不多臭名昭著了,至于为什么不好?我还真没看到过有说服力的论点,希望 felixcat 兄能谈谈。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53#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ART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啊,有的不错有的的确不好。我觉得这个决定因素首先在人,其次才是技术本身。制作的人技术好,经验丰富,那器材不够先进也不成问题;相反没经验又不认真地制作的话,器材再好技术再先进也没用。

再说封面上印着ART,它制作的时候实际上有没有用ART呢?大公司就一定有诚信吗?这可不一定。我买过ART“世纪原音”系列里巴比罗利指挥英国弦乐的CD,打开包装拿出CD翻过来一看,内圈赫然印着当初正价老版的编号。我说EMI要省功夫,旧酒换新瓶那不是不可以,用旧版的混音但骗我们用ART重新混过音那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好歹也把模子上的编号改一改,搞得跟包装上一致一些行吗?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10-28 15:47:00 发表
呵呵,ART在中国发烧友中差不多臭名昭著了,至于为什么不好?我还真没看到过有说服力的论点,希望 felixcat 兄能谈谈。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54#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5

5. 巴比罗利指挥英国弦乐作品



英国指挥大师巴比罗利(Barbirolli)年轻时候曾经主攻大提琴演奏,在柯文特花园歌剧院乐团、伦敦交响乐团里面担任大提琴演奏。后来他觉得这样干不够过瘾,自己自费组建了一个只有12名成员的乐团。再经过一些年的奋斗,在1927年乐团的水平达到为艾尔加的《为弦乐团而作的序曲与快板》进行了首次录音这样的地位。艾尔加听了他指挥的演奏之后有点吃惊:“I'd never realised it was such a bigwork”。艾尔加这部作于1905年的作品在当初首演的时候并没受到太大的关注,可以说是巴比罗利使得这部本来命运不佳的作品扬名的。


艾尔加的《为弦乐团而作的序曲与快板》,编号47,题献给美国耶鲁大学的Sanford教授,这是我在图书馆里面找到的版权年份为1905年的总谱:



这个EMI的录音正确地反映出弦乐器组成的乐团的真实声音。这部作品里面高中低各声部的分量都是很恰当的,在EMI的优秀录音之下,弦乐器很多细节都明显地反映出来了,比如说下面的红圈部分:



四重奏中的第二小提琴,和弦乐团的小提琴、中提琴拉奏的每个等高音符(也就是谱中的“黑色蝌蚪”),都要求以32分音符的速度“颤奏”(“蝌蚪”尾巴上的三条小杠)——这是一个相当细微的细节:假如录音的时候录音师对回响掌握不当,这个细节很容易就没掉的,导致大家会以为这些每一个都是整体的长音。Decca那个Britten的版本这个细节就比较弱一些,不容易觉察出来。巴比罗利这个版本,任何人一听就能听出这个地方的演奏技巧。

艾尔加这部作品讲究弦乐四重奏与伴奏的弦乐团之间的配合。我们来看看这个录音里面的伦敦小交响乐团(Sinfonia ofLondon)。伦敦小交响乐团创始于1955年。由于英国的艺术家是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所以伦敦各大交响乐团的演奏家或者一些独奏演奏者可以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组织成一个不太固定的乐团。当初的Sinfonia ofLondon就是以这种形式存在。当然它也有固定的团员。这个乐团现在尚健在,但由于目前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萎缩不振,导致该乐团目前主要靠为电影声轨录音来维持生计。他们以前的官方网站是:http://www.sinfonia-of-london.com,但现在这个链接好像失效了。

在巴比罗利的安排下,弦乐四重奏声部与弦乐团的融合度相当好,但是同时却又能够让听众感受出四重奏声部的独立地位。

这张唱片接下来的艾尔加的另一部作品《小夜曲》。很精致的一个演录。

这张唱片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沃夫威廉斯的两部作品——《黛利斯主题幻想曲》和大家耳熟能详的《绿袖幻想曲》。假如从旋律的动听性来讲,《黛利斯主题幻想曲》其实更加好听,所以我个人觉得《黛利斯》的艺术成就远远要超过《绿袖》。电影《Master and Commander :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里就用了《黛利斯》的片断作为配乐,在船长为了保护战舰只好忍痛让落水的一位水手牺牲的那一幕出现,音乐配合之下达到相当感人的效果。

这套录音里面除了《黛利斯》之外,其余所有作品的录音地点都是Kingsway大厅,录音师是Davidson和Parker,这里可见虽然人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好的录音场所也同等重要。在TempleChurch录制的《黛利斯》——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来录音,完全是按照巴比罗利的特殊要求,而并非是因为Kingsway大厅排不上期。在《黛利斯》里面有一段是描绘类似“远方回音”的乐段,巴比罗利认为在混响时间稍长一些的TempleChurch会有更加好的录制效果。结果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对的。

最后不得不提一提《绿袖》,因为巴比罗利有大提琴演奏背景,所以他在这部作品里面特别突出了大提琴的分量,而稍微压制其余弦乐器的音量,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有个性的演绎,再众多演奏方式单一的版本里,巴比罗利的这种演绎无疑是一个亮点。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55#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图文并茂,又长见识,又长乐理,感谢楼主。
新年换个新头像~
购碟,换碟的兄弟来:http://shop33919193.taobao.com/
TOP
56#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ART 的事情实在不好说,拉宾后来立体声的那套<帕24随>,ART了之后的声音真不如法国廉价版2CD(薄盒的小提琴名家精选)的声音自然...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57#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6. 兰赫贝里指挥爱乐乐团演奏的科特尔比管弦乐集



科特尔比,英国作曲家。他11岁时曾经创作过一首钢琴奏鸣曲,让大作曲家艾尔加大加赞赏。在进入伦敦的“三位一体”音乐学院学习之后,科特尔比展现出独特的音乐天份,他甚至在奖学金申请时胜过了霍尔斯特(Holst)。

科特尔比创作过一些正统的严肃的古典作品,但后来他转向于创作轻古典作品,主要用于为当时的无声电影作为伴奏,或者作为下午舞会、沙龙时的背景音乐。正因为创作取向贴近百姓、贴近商业,所以尽管没有被确证,但科特尔比的确在民间有“英国第一位百万富翁作曲家”的称号。

凯特尔比的作品经常取材于东方或者异国情调的素材,包括欧、亚、非。这些民族风情浓厚的曲子,科特尔比附以色彩斑斓的管弦乐配器,在众多管弦乐作品文献当中放射出异样的光彩。

目前关于Ketelbey作品集的比较全的录音市面上常见的并不多,大部分只是录了一首《波斯市场》而已。而这套EMI的录音,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科特尔比的代表作。指挥兰赫贝里被称为“芭蕾圣手”,他擅长指挥轻松、富有戏剧效果的管弦乐作品。这个录音的音效是典型的EMI风格,温暖、湿润,整体效果相当和谐,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动态,很好地展示了庞大的爱乐乐团和合唱团的完美配合跟演绎。
最后编辑felixcat 最后编辑于 2008-10-31 03:03:27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58#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7. 米开朗琪里演奏的拉威尔、拉赫曼尼洛夫的钢协



这套录音里面的两首钢琴协奏曲都分别是两位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代表着两位作曲家创作生涯的成熟风格,因此无论从乐曲结构还是旋律构思,都洋溢着大师们不尽的才气。

拉威尔的G大调钢协(他还有另外一首“左手”钢协),我个人感觉:第一、三乐章初次听上去就像在描述一群顽童在耍闹——但是多听几遍就不难发觉其实里面包含有一些讽刺的意味,其中第一乐章的结尾部听上去就真像一部闹剧的收场那样,让人忍俊不禁。第三乐章又短又急促,对钢琴独奏者的技术要求极高,在这个录音里面大家可以欣赏到钢琴怪杰米开朗琪里(Michelangeli)的清脆玲珑的琴声(他的“招牌菜”)和一丝不苟的准确度。

拉威尔的这部钢协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第二乐章——一首小夜曲式的慢板。我自己觉得这个乐章里面的旋律算得上古典音乐里最感人的旋律之一。这个乐章除了无限的凄美之外,还带有“冥想”的意境。有些钢琴家弹奏都在“冥想”上表达得不是很够,但米开朗琪里在这里就表现得异常出色。Gracis指挥下的爱乐乐团和钢琴独奏的默契配合也为这一乐章的意境表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帮助。在录音的那一年(57年3月)Gracis对于当时老一辈的一些指挥大师来讲还属于“新一代”的层次,但从录音里面可以看出他对乐队的控制力还是很称职的。

这张CD里另外的拉氏第四钢协,乐队部分有相当多的抒情乐段——这些乐段的节奏是相当自由的,可以任由演奏者自行发挥。钢琴怪杰米开朗琪里的怪除了脾气怪之外,节奏的掌握也是具有病态的严格。所以假如他和一些个性强烈的指挥合作的话,很有可能双方因为意见分歧而导致互相削弱——其实就算是比较“温和的”演奏家来说,拉氏的钢协在一些极度抒情的乐段之中,乐队与钢琴的配合也不容易做得好(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就是追求这样的自由节奏),比如说Katchen的(Decca)、Richter的(DG),都有配合“不当的”地方(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了)。但在这里米开朗琪里和指挥格拉斯(Gracis)的配合却宛如天衣无缝那样,一遍听下来,让人意犹未尽。我发现有这么一个规律:但凡有唱片能够让你每每听完之后产生强烈的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这个录音多数都会是公认的名版:因此若要意犹未尽,首先必需演绎得当(所谓艺术魅力),其次客观音效必定要有相当素质(音效不佳,让人的耳朵产生疲劳感觉,何来意犹未尽?)

这个录音录于1957年3月的Abbey Road一号录音室,属于EMI早期立体声录音。在这版CD里听上去,母带的背景嘶声有点明显,但是各种细节、弦乐的甜美度却是很有特点。很明显除了钢琴之外,录音里面的弦乐器等的真实声音肯定不会像这个录音里面那样子——现实中并不存在声音那么甜腻的小提琴,也不会存在动态这么狭窄的管弦乐团。不过这没影响我们听这个录音时的享受的心情。我们很肯定当年录音现场的声音肯定没有很好地(我这里“好”的定义是“忠实记录”)被模拟母带记录下来,不过既然这个演出已经属于过去时,并且人去不能复返,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从这个带有“美丽失真”的录音中,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跟“想象”去缅怀大师昔日的光彩。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59#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我发现有这么一个规律:但凡有唱片能够让你每每听完之后产生强烈的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这个录音多数都会是公认的名版:因此若要意犹未尽,首先必需演绎得当(所谓艺术魅力),其次客观音效必定要有相当素质(音效不佳,让人的耳朵产生疲劳感觉,何来意犹未尽?)”
说的对,的确,如果一张碟放进去,很自然的听到结束,而且还是感觉怎么这么突然就结束了,那肯定是合自己心意了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60#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为什么坛子里的那么多人喜欢评论老版本呢?为什么很少有人评论新录音呢?新的录音才是我们所最需要了解的,对买碟也是个指导。

如今的新录音,拿EMI来说John Freaser制作的,Mike Clement录制的东西非常好啊, 演绎有Simon Rattle, Jansons,温格洛夫,提薄地那些大腕。这些录音才更接近现场。现代的录音才更能反应出演奏细节。

当然,老的录音不是不好,至少老大师的演绎非常精彩,也和新的有很大的不同,但老的录音已有太多人评论了,我们到处都能看到。而且已有一定的收藏,好坏只要自己拿出来听听就行。

所以,呼吁坛子里的大侠能对新的录音做更多的评论,对我们购碟起到指导作用。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