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051525354555657» / 8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17893|回复: 819
531#

现场的优点很多,譬如说声压、无压缩的动态、声音的一些物理特性、现场的气氛、以及现场的特殊性等等。现场的声压就是CD是很难模拟的,现场声音的物理特性譬如某些声音也是麦克拾取不到的,而正是这些声音所形成的泛音是现场声音温暖的重要原因。因为单件乐器的泛音可以在场后做出来,而合奏时的泛音是很难做出来的。古典音乐不同于其他音乐,他是和声的艺术,不同声部交融所形成的音色丰富多彩。通俗说,二个人的二重唱形成的是三个泛音,三个人重唱形成的是N个泛音----由此带来音色的变化。这种和声会在某个距离上会形成一个新的声音,这就是和声的艺术,古典乐听的就是这种和声所产生的新的声音,这个声音必须在一定距离上才能得到。距离太近我们只能听到不同的声部而得不到不同声部所融合形成的美妙声音。

现场的气氛也是录音难以创造的,现场往往是音乐家比较疯狂的时候,富特文格勒最好的几个录音都是现场,伯姆也是现场的疯子,切利更是以拒绝录音闻名,当然这些都是过世的音乐家,所以这不过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意思说现场往往可能听到最疯狂的表演,这个概率在录音棚里是很少出现的。我一直认为高素质的音乐厅现场有近乎完美的音乐和音效。

那么为什么有的朋友会认为CD录音更好呢?
TOP
532#

录音的核心技巧不是麦克的摆位,而是后期的调音,更重要的是对音乐和声音的理解。CD/LP的录音在后期都要做过的,我们现在所听到的所谓直刻唱片现在基本上都是用来写书而很少用来听。好听是CD/LP做的声音的目标,同时也可以调整录音时演奏的失误,有时为了获得一个更完美的唱片,四个乐章分属于三个演出的情况也时有所见。譬如说很多发烧女声唱片里的那些极为清晰透明的声音在现场是无法得到的,又譬如器材玩家所喜欢的夸张低音也是现场听不到的。因而所谓后期处理,可以说是录音师对前期录音素材的加工处理.如声像的分配,各个声部音响的平衡,音色的调整和动态的调整,还有二点是体现录音师个性的处理,一个是透明感的表达;另一个是对各类特殊录音现场空间声音的再现,也有人说就是声场塑造。

还是说说唱片吧,先说著名的RR,那些动态很大被认为很发烧的录音,其实这些声音很不真实,decca、EMI、DG等大公司的录音情况也有差异, Decca的录音也被不少乐迷炮轰,原因是虽然动态大声场佳但是有点假。也有不少人喜欢EMI的录音因为自然、宽松、真实。这些都是唱片公司和著名录音大师的不同声音追求所致。

那么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什么是HIFI呢?
TOP
533#

alma兄所说情况代表了现代录音的“主流”情形。

回顾六十年代中后期电子管技术发展到“巅峰”时期的黄金时代,有许多的优秀录音至今仍然具有崇高的地位,当时的后期处理手段并不像现在那么的“方便”以致于实际上变得非常复杂,“录音效果好坏”主要依靠主(副)麦克风的现场摆位应用技巧和录音时选择的音乐厅自然混响效果,那个年代大多数立体声录音甚至只有用到两只主麦克风而已,根本就没有“副麦克风”的概念。所谓的“后期处理”主要是剪辑,后期“加工处理”的幅度和手段都是非常有限的。而正是这个时期,却产生了许多经久不衰的经典录音。由此可见,麦克风是可以把收集到的声音信息记录下来的,你把他摆放到什么位置,他就记录下什么声音;音乐厅的效果怎样,它就记录下怎样的效果。而且高素质的音乐厅现场有着近乎完美的音乐和音效,这类后期“加工处理”的幅度和手段都非常有限的录音,却是相对最自然真实的,也是最保真最HIFI的。

个人认为优秀的录音,其核心技术技巧仍然是麦克的摆位应用技巧,而不是后期的调音处理。后期处理的重点应该是针对不够理想的音乐厅去“克服音乐厅的先天不足”,而不是刻意美化音色。自然流畅的声音就是HIFI。而刻意美化音色的声音是商品。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34#

"自然流畅的声音就是HIFI。而刻意美化音色的声音是商品'

谢谢松兄回复,我们要握手。我们对Hifi的认识是一致的。
TOP
535#

谢谢松香味兄,alma 是我在168 一个马甲,我还有一个马甲在168,你可能更为熟悉,

呵呵,我不告诉你。兄去问shinelb吧。你是我非常尊敬的大侠,得罪了啊。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07-24 04:36:04
TOP
536#

这贴要专门找一天去学习~
TOP
537#

音场高手果然厉害!
TOP
538#

跟紧了就不累。哈哈
逗你玩儿
TOP
539#

原帖由 alma 于 2009-7-24 4:26:00 发表
"自然流畅的声音就是HIFI。而刻意美化音色的声音是商品'

谢谢松兄回复,我们要握手。我们对Hifi的认识是一致的。

难得年轻有为的“志同道合”者啊,不一般…………

对于下面这个观点我有不同看法。“通俗说,二个人的二重唱形成的是三个泛音,三个人重唱形成的是N个泛音----由此带来音色的变化。”

所谓“泛音”,可以认为是在发出基音的同时产生的动态分解分量,也可以是不同声音相互干涉产生的新的动态分解分量,还可以是早期反射声与基音通过时间相位差相互干涉产生的动态分解分量等等,它产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分量分布变化万千,它是“音色”的主要元素,是我们赖以区别不同声音的基础。

不是所有泛音都能美化音色的。和谐的泛音能美化音色,令人愉快;不和谐的泛音能恶化声音,令人讨厌。二个人的二重唱不一定只形成三个泛音,如果进行采样分析,结果会告诉你泛音的数量一定是一个数目不小的N个,它们的能量大小与分布也没有绝对的规律,同样的两个人歌唱同样的曲目,时间地点不同,泛音的能量大小及分布就有变化。音色这东西很是奇妙,因为它需要通过空气(或其他传导介质)来传播,太多的因素可以导致它的改变了,O(∩_∩)O哈哈~扯远了,对不起!总之“二个人的二重唱形成的是三个泛音…………”的说法值得商榷吧。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9-07-24 14:36:26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40#

有价值的好贴,顶!

楼主松香dx更是以澄明的心境玩味HIFI之人,感谢松香大哥过往对偶的环境问题的指点,在您的帮助指点下得到启发根据实际家居的可行性做了休整,改善明显,谢谢。
生命的精彩在于把握浪漫与现实间的契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