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唱片的电平。 [复制链接]

查看: 6676|回复: 45
21#

回复: 关于唱片的电平。

原帖由 algernon 于 2007-10-28 21:14:00 发表
看来知识结构差很多。呵呵。我承认这么做,会引入很多非线性噪声,听感远不如线性非时变放大那样自然。但是就dynamic range这个指标而言是提高的————我真的没见过“动态感受”这种说法。你认为这么做,聆听效果打......



请问,如果一首重金属歌曲,和一首交响曲,如果他们两者的最强音幅度相同,你是否就认为两者的动态是相同的?
TOP
22#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有關電平,有玩卡帶錄音的人比較好了解。
◎請多用夏威夷自古流傳下來的「荷歐波諾波回歸自性法」--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這四句話來靜心以及和人分享,一定會讓你富在工作。
◎「張明彰博士的故事」局部內文—
「.....華人是一個很奇怪的族群,他們可以為自己的汽車添上最好的汽油,為房子做最好的護理,可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就不捨得投資。」
TOP
23#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英雄!! 您说的动态 真的不是 dynamic range好伐。您的耳朵不能在嘈杂的重金属里区分出那些最微弱的细节,不代表这机器不可以啊。。dynamic range作为一个衡量系统和信号质量的指标,并非是为了你的耳朵而设计出来的好伐。
TOP
24#

回复: 关于唱片的电平。

原帖由 algernon 于 2007-10-28 21:22:00 发表
英雄!! 您说的动态 真的不是 dynamic range好伐。您的耳朵不能在嘈杂的重金属里区分出那些最微弱的细节,不代表这机器不可以啊。。dynamic range作为一个衡量系统和信号质量的指标,并非是为了你的耳朵而设计出来的......



大哥,请简单,直接明了的回答我的问题,是否一首重金属歌曲,和一首交响曲,如果他们两者的最强音幅度相同,你就认为两者的动态是相同的?

先回答是或者不是, 然后你需要解释的话,再解释,可以吗?
TOP
25#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我问的是音乐的动态,而不是机器的动态,我不知道机器的动态有什么好问的,每台机器的说明书上都已经标明了.
TOP
26#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呵呵。您就继续玩概念偷换吧。您要一开始就不提 动态 这个术语,我根本就懒得回这个帖子。dynamic range的定义我前面也说了,计算这个指标要用到的值的定义我也说了。您就开始扯实际听感。难道您不知道人耳在大音量的情况下,会因为掩蔽效应听不到弱音?人耳这种大动态的感受器官,并非是说大音量的情况下能直接听到弱音的细节————即便是古典音乐的大音量的乐队齐奏,你也很难区分出小提声部的某些细节例如松香味。人耳的大动态,意思是,大音量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大音量,小音量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小音量,明白不明白??? 现在我就回答你的问题,如果重金属和古典,在最大值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是cd标准,那么其动态是一样的————这个非常好理解,因为好的重金属音乐,并不只有那种声嘶力竭的重音,还是会有一些非常动人的弱音的。
TOP
27#

回复: 关于唱片的电平。

原帖由 algernon 于 2007-10-28 21:32:00 发表
现在我就回答你的问题,如果重金属和古典,在最大值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是cd标准,那么其动态是一样的————这个非常好理解,因为好的重金属音乐,并不只有那种声嘶力竭的重音,还是会有一些非常动人的弱音的。


非常独到的见解,我的理解就是因为CD的标准是相同的,所以不论什么音乐,只要最强音相同,所以动态是相同的.

理解正确吧?

如果一首流行歌曲的最强音量超过了一首交响乐的最强音,那么这首流行歌曲的动态范围就超过那首交响乐曲子,是吧?

有点意思.
TOP
28#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搞笑了去了。谁规定了古典的“动态”就一定要比流行的“动态”高的?!诸位难道是冲着“动态”这个指标而听古典或者听流行的。看你在扯“我的理解”,这就足够表明你自己对于计算 dynamic range这个技术指标所需要的参数的定义的模糊了。没搞明白定义,乱用什么术语啊。又不能提高文章的技术含量的。
TOP
29#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没有啊,我觉得我们完全是不同的理解,所以觉得你的观点很新颖,很独到啊.
TOP
30#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您这话只能说明您在学术方面有些。。 一个学术术语的定义,必须要简明扼要,避免二义性。尽管有时候文字表述会略有出入,但是实际决少会出现对某个定义“理解不同”这种情况;否则使用该术语的学术共同体的第一要务就是排除定义的二义性。别说是两个华人之间讨论了;术语的定义,这是在全球范围各种语言下都必须统一的。

您对我的定义并不能给出有力的反驳,例如给出权威文献上的定义以表明我前面给出的那个口语化的定义是错误的,也就只好扯扯“理解”了。

还是那句话。没事儿别乱用术语。乱用术语并不能提高你的文章的学术水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