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唱片的电平。 [复制链接]

查看: 6675|回复: 45
11#

回复: 关于唱片的电平。

原帖由 Raxel 于 2007-10-28 10:20:00 发表
提高的是数值上的理论动态,缩小是实际的听感动态.通过提高弱音,减小弱音和强音比,就是缩小动态.你所谓的CD最小电平,只是静音时候的音量,毫无实际意义.



英雄!!

静音音量为0个量化步长,我说的最小幅度是1个量化步长!!

一个量化间距,代表cd标准能够支持的最小信号就是幅度范围在0-1之间的波形。这可能是一个幅度为1的正弦波,也可能是幅度为2^14的正弦波上的一些细节波纹!!

你所谓的“听感动态”(从来没见过这个术语),也许是一段曲子不同部分的强弱对比,这种对比程度,在这种录音下,的确是变小了。但是“动态范围”,是实实在在提高的,也就是说,你在相同音量下,可以听到更多的音色上的细节,比如松香味更加传神。
TOP
12#

回复: 关于唱片的电平。

原帖由 algernon 于 2007-10-28 18:14:00 发表
但是“动态范围”,是实实在在提高的,也就是说,你在相同音量下,可以听到更多的音色上的细节,比如松香味更加传神。



你说的这个现象,我认为恰恰是说明了动态的减小.
TOP
13#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英雄。。你说啥就是啥吧。。
TOP
14#

回复: 关于唱片的电平。

一个量化间距,代表cd标准能够支持的最小信号就是幅度范围在0-1之间的波形。这可能是一个幅度为1的正弦波,也可能是幅度为2^14的正弦波上的一些细节波纹!!


原帖由 algernon 于 2007-10-28 18:47:00 发表
英雄。。你说啥就是啥吧。。


你把量化精度和实际的动态范围(而不是CD的理论最大动态范围)搞在一起了.
TOP
15#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英雄。。

在老的唱片的数字化处理情况下,波形的最大值没有达到cd理论极限:这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来的;而你所说的这类带有大量削顶失真的波形,其最大值就是cd的极限值。动态范围定义的最直白的说法就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cd标准的最小量化步长没变,你说动态范围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这种理论上的定义真没啥好争的。你跟我说破了天,真不如随便找本信号与系统仔细看看里面关于dynamic range 这个术语的定义。你如果对学术特别的感兴趣,不妨拿支笔,算算cd标准下16bit量化的dynamic range的极限值是多少,看看跟标准给出的数据是否相同。
最后编辑algernon 最后编辑于 2007-10-28 19:52:02
TOP
16#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compressor和limitor 限幅器出来的不是削顶失真,你搞错了.他们是通过提高弱音的幅度,减小强音,弱音之间的差距,来获得在普通音响上更好的表现,就是你上面说的,在相同音量下,可以听到更多的细节.

精度和理论动态范围值有对应关系,这对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但顶贴和这个帖子的主题,讨论的并不是这个问题.CD理论动态值毫无意义.你的观点无非就是因为音量提高了,所以充分使用了CD动态范围,所以动态大了,但现实不是这么回事情.
TOP
17#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您这说法。。怎么看起来象是语音通信里的u律或者A律压缩。。u律和A律压缩是可以在不改变每个样本的比特数的前提下提高动态范围的。。这是常识。。

注意,你说的这个弱音的定义,并不是计算dynamic range的时候用的指标。你说的弱音被放大后,相对于这个被放大的弱音,自然就会有新的“弱音”。以前淹没在量化噪声里的小信号(也就是幅度小于一个步长的信号),因为被放大,自然就从量化噪声中“脱颖而出”。

至于幅度过强的信号通过limitor之后出来的是什么,不妨自己搭个电路,然后接个示波器看看。。
最后编辑algernon 最后编辑于 2007-10-28 21:00:41
TOP
18#

回复: 关于唱片的电平。

原帖由 algernon 于 2007-10-28 20:57:00 发表
您这说法。。怎么看起来象是语音通信里的u律或者A律压缩。。u律和A律压缩是可以在不改变量化级数的前提下提高动态范围的。。这是常识。。

注意,你说的这个弱音的定义,并不是计算dynamic range的时候用的指标。你说的弱音被放大后,相对于这个被放大的弱音,自然就会有新的“弱音”。以前淹没在量化噪声(也就是幅度小于一个步长的信号)里的小信号,因为被放大,自然就从量化噪声中“脱颖而出”。

至于幅度过强的信号通过limitor之后出来的是什么,不妨自己搭个电路,然后接个示波器看看。。



前面我漏说了半句,音频处理器使用的compressor的一个主要功能也是衰减强音.但过强的信号出来的并不是削顶失真,而是经过压缩的波形.

这里讨论的应该是有效的声音.所以你说的所谓的从量化噪声中脱颖而出的所谓小信号,并不是有效信息,也不影响实际听感上的动态.

你的动态扩大的基础是建立在最弱音,你认为是理论上的最低值.那么如此得出的动态范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不是实际聆听音乐的时候获得的动态感受.
最后编辑Raxel 最后编辑于 2007-10-28 21:11:58
TOP
19#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而且按照你的逻辑,和理论.动态是由最强音决定的.换句话说,一首重金属音乐,和一首古典音乐,如果它们最强音幅度相同,那么他们两者的动态是相同的.

但实际是这样的吗?
最后编辑Raxel 最后编辑于 2007-10-28 21:14:41
TOP
20#

回复:关于唱片的电平。

看来知识结构差很多。呵呵。我承认这么做,会引入很多非线性噪声,听感远不如线性非时变放大那样自然。但是就dynamic range这个指标而言是提高的————我真的没见过“动态感受”这种说法。你认为这么做,聆听效果打折扣,这个我不反对。但是没必要非要在理论指标上来找依据。正如您而言,“如此得出的动态范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你不应该因为他没有实际意义,就不顾这个指标的定义,来把另一个跟这个指标完全不同的计算方法硬套到他的头上。

至于限幅器么,品种是很多的,咱俩犯不着因为品种和功能上的差异,而吵半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