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5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复制链接]

查看: 109629|回复: 515
141#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现如今,艺术家特别是表演艺术家之间的较量,早已不是技巧甚至艺术气质和思想深度上的比拼,当大家的技巧都达到一个相对比较高而且是比较稳定水准,而所谓艺术气质已经可以由形象顾问来打理,而思想深度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的时候,包括社交能力、作秀水平以及包装技巧在内的各种艺术之外的功夫,便构成了艺术家之间角力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像古尔德这样的讨厌音乐会,也几乎从不混场子而只喜欢在录音室里灌制唱片的独行侠似的钢琴家固然是艺术家,而喜欢作秀,有着浓厚的派对情结和爱好的钢琴家如郎朗,今后未必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他自己想做而大家也认同的“大师”,只是,如果他总是这么一如既往地按照他所擅长的时尚秀场的路数和社交派对的做派来弄音乐的话,那么,他可能会离音乐越来越远,那时,我们或许有了一个像或者足以玩转各种国际性的高级社交场且能因此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钢琴大使,但那些已经不关音乐什么事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2#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和很多人的感觉一样,我一直觉得郎朗去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舞台上或者什么沙龙宫廷夜宴上秀一秀他的高超琴艺和舞台风采,无害而且和他的音乐作风很般配,但他真的不是那种能够从心底里打动人的演奏者,也不是那种对作品有自己独到理解的诠释者。作为一个钢琴表演艺术家,无论是现场还是唱片,他都有足够的能力和能量让听者兴奋、亢奋甚至HI起来,他夸张的肢体语言、酷毙帅呆了的狂放表情,当然,还有那一甩头一挥手的招牌动作,足以令有幸去到他现场的观众(未必是听众)为他晕眩为他尖叫为他疯狂。很显然,郎朗在今天这样一个作秀的时代,强有力地延续了源自李斯特并在后继一代又一代钢琴家们手中发扬光大的炫技传统,但我们从他的音乐中,却没有感受到多少那个古典时代优雅、高贵、内敛、谦和、大度、从容等诸多美德的回声。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3#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就像没有人说过郎朗在技术上有什么问题一样,同样没有人能实实在在地指出他在那些伟大经典作品理解和处理上有任何独到创新之处。郎朗出道至今一共出过六张盘,这个成绩对于一个年轻的钢琴家来说,应该是不错的,但奇怪的是,与媒体及粉丝们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誉相比,来自专业乐评家的评论却很谨慎,很多人则干脆对此保持沉默。其实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觉得,郎朗的音乐作风的确有点不太端正,“秀”的痕迹太重,任何曲子到了他手里都能被他捣持得那么悦耳动听,那么神轻气爽,那么得意洋洋,那么精彩过瘾。比如,有乐评家就已经指出:“他把贝多芬的G大调第四和降E大调第五弹得神采飞扬,光华万丈,似流行音乐一样叫人甘之若饴;把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弹得生龙活虎,如脱缰的坦克横扫一切路障;把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弹得欢天喜地,像乡村婚礼一般热闹粗俗。”这话说得有点刻薄,但却是事实。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4#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从郎朗这次北京音乐节上的“单挑”十大钢协的杰出表现看,古往今来似乎没有他弹不了的曲子,而经他之手流出的音乐,又无一不是那样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光芒四射,现场效果或者媒体反响绝对一级棒,但无论怎么说,也还是脱不了那种他特有的秀场感觉和沙龙味道。我听郎朗钢协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是一个力量型选手,动不动就血脉贲张、激情万丈、斗志昂扬、快马加鞭,这使他在处理一些快板乐章的时候,很能得心应手;如果是现场,配合他的夸张的肢体语言,的确很有舞台效果,但老实说,一味雄赳赳气昂昂地飞白走黑,只能让人觉得浅薄、轻佻、油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5#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郎朗的键盘里,绝对缺乏静穆、沉思、内省和冥想的气质,这不仅妨碍了他对德、奥作曲家哲学深度的把握,而且也使他无法在法、意作曲家瑰丽迷幻的音色世界中徜徉停留,至于那种宽厚、绵长、充满诗意的斯拉夫式的忧郁,更是与他澎湃亢奋、飞扬跋扈的琴声无缘。这一点,听听他的“拉二”就再明显不过了。在那张编号为B0003902-02的盘中,拉赫玛尼诺夫在慢板乐章中所表达的沉郁、悲悯的浪漫情怀,被郎朗弹奏的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而拉氏典型的绵密有致、跌宕起伏的长句子,在郎朗手里却被搞得上气不接下气般气喘吁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6#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固然,艺术家是要有个性的,但如果这种所谓个性,在缺乏足够生命内涵的沉淀和艺术气质的浸染的情况下,变成了一种空洞无物的时尚标签和表情符号,变成一堆似是而非的招牌把势,那这种个性也就只配拿来秀秀而完全丧失了审美的价值。如我们所闻,郎朗的音乐,个人痕迹太过明显,过于郎朗化了,比如编号477 6719的那张盘,据说一度在美国排在古典音乐唱片榜的榜首,但那也未必证明这就是贝一、四钢协值得夸耀的经典诠释,其实,它甚至连最有新意、最有特色的演绎也算不上。尤其是贝四这首“以钢琴声部纤细而又深刻的歌唱性见长”的作品,怎么听,都觉得粗放、豪迈有余而精致、细腻不足。虽说这与迄今为止这首曲子的各种经典演绎版本均有不同,但谁会把这种“不同”看成是有价值的个性创新呢?事实上,到齐默尔曼与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在DG出的那套盘为止,贝多芬这五首钢琴协奏曲值得称道的新的整体诠释者,还没有出现。看起来,郎朗想要凭着这张盘而成为贝多芬五部钢协最值得期待的诠释者,的确很不现实。回头郎朗的B0005827-72盘,我倒觉得,或许他朝着莫扎特上发展可能会比他老惦记着贝多芬更值得叫人期待——如果他能更为优雅更为天真一点的话。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7#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至于媒体说什么“郎朗是继霍洛维茨、鲁宾斯坦之后,钢琴界又一个新的领军人物”,这基本上就是瞎掰。“霍洛维茨、鲁宾斯坦之后”是个什么概念?不就是当代吗?从鲁宾斯坦最后一次进录音室至今30年、霍洛维茨最后一次谢幕至今20年以来,死了的不算,除了布伦德尔、阿什肯纳吉可以功德圆满地安享“大师”的终身荣誉外,国际钢琴界这个江湖上,基本势力范围都被上世纪四十年代出身的权贵们把持着,他们是:波里尼、阿格里希、毕肖普—科瓦塞维奇、佩莱希亚、皮雷斯、内田光子以及拉杜"鲁普,等等,同样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埃森巴赫和巴伦伯伊姆原本都是钢琴家,但水平一般公认最多也就属于二流档次,他们后来转型去做指挥,事实证明是明智的选择。至于个中原因,一定程度上倒是应了霍洛维茨说过的那句著名刻薄话:“指挥棒里不会出错音”。和流行乐坛不同,古典音乐非常重传统、讲师承,而且看资历,郎朗的师傅能混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郎朗这个在这个圈子里才混了那么几年的后生晚辈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8#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但在秀场、沙龙里慢慢混出点感觉的郎朗却宣称:“我要用我的音乐,我的黄皮肤告诉世人,中国是出色的,中国人是出色的!”这是典型的秀场语言,和音乐其实没什么关系。我不知道郎朗说的“世人”中包不包括倍受他本人推崇的已故大师霍洛维茨?如果包括的话,那么他说这话里是不是有点叫板霍洛维茨的意思?因为大师生前说过,两种人不适合弹钢琴,一是女人——因为他觉得女人会把生孩子看得比弹钢琴更重要,另一种人就是东方人,而香港人郎朗应该算是东方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9#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文章比较长,大家慢慢看吧。哈哈;P ;P ;P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0#

回复:剑胆琴心:谈谈几位钢琴家

一下子发这么多感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