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复制链接]

查看: 32998|回复: 134
121#

回复:"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看来和尚和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啊
TOP
122#

回复:"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听了一年多的古典,最近一次让邻居投诉是因为老柴,也仅一次而已。;P
搞得我好想卖了它。(柴456)
TOP
123#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zjize 于 2007-10-17 19:19:00 发表
谢谢!同好同好!
柴六我喜欢的版本反而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的版本,穆的反而排在我喜欢的第二去;柴五我喜欢切利的,他的那个录音是别有一番风味,推荐你去听听。

好啊,有机会找来对比看,是哪家公司的碟?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24#

回复:"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应该是RCA.
我的MSN空间地址http://spaces.msn.com/members/berlinerdeutsche84/
最近成了星战迷……Go!Darth Vader!Go!用你的黑暗原力!
TOP
125#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zjize 于 2007-10-20 10:01:00 发表
想听人的音乐,可以找老柴!他的音乐始终是人写的音乐,写的是人的情感。想听上帝的音乐,那就找巴赫吧。
奇怪的是,偶就不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P ;P ;P ;P

支持:老柴是言情高手,德沃夏克也一样,"自新大陆"中的慢乐章就是一首活生生的"念故乡",和中国人的思乡情结是多么的互通!
老柴、老德的音乐属易懂型,但往往被一些人说是缺少“深意”。这让人费解,听音乐不是科研,钻牛角尖干嘛!
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值得去听听,特别是乐仙莫扎特,喜欢老些的音乐一定也会喜欢莫扎特,他写的是愉悦的心情。
出自"日出而作,日落而宿"老实人巴赫的音乐,我想不是上帝的音乐,是他送给上帝的音乐.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26#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leewang 于 2007-10-20 23:20:00 发表
听了一年多的古典,最近一次让邻居投诉是因为老柴,也仅一次而已。;P
搞得我好想卖了它。(柴456)

;P;P;P
柴可夫斯基的 "'第四'、‘第五”、‘第六《悲怆》'”被称为柴可夫斯基的‘悲剧三部曲”。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07-10-21 11:52:05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27#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于1893年八月完成,是专为他的事业支持者、知音和精神恋人梅克夫人而作。
      柴可夫斯基本人非常喜爱这部作品,说自己“将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了......”并说:“在这一生中,我从来也不曾感到这样满意、这样骄傲和这样幸福!因为我知道自己写成的确实是一部好作品。”“我肯定地认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特别是‘最真诚的’一部。”柴可夫斯基曾想将第六交响曲命名为《标题》、《悲剧》,但总感到不满意。当柴可夫斯基的弟弟莫杰斯卡建议用《悲怆》来命名时,柴可夫斯基兴奋异常,连声说“好极了’并立即将《悲怆》写在总谱的封面上。
      “柴六”交响曲由柴可夫斯基亲自指挥首演,几天后,柴可夫斯基毫无征兆地突然重病而溘然长逝。他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

   第一乐章,大管奏出阴暗、抑郁的慢板引子,好象地狱中传来的垂死老人的呻吟。呈示部主部主题紧张、不安的痉挛性音乐形象与引子浑然~体。副部主题首先由加了弱音器的弦乐奏出,旋律优美如歌、温暖真挚、宽广安宁,崇高而富诗意,仿佛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甜蜜回忆,充满了对幸福、光明的渴望与憧憬。柴可夫斯基的注解是“我又呼吸到了家乡的空气。我又听到了妈妈的声音。”这个“回光返照”般的主题被称为人类交响乐文献中最美妙绝伦的慢板主题。聆听过后,常令人心碎无比、怆然黯下。一声炸响的霹雳将音乐带入展开部,冥想回到现实,狂风暴雨般的音乐表现了内心的激烈冲突。展开部结尾响起了俄罗斯教堂中《与圣者共安息》的挽歌音调,音乐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再现部再一次出现了焦灼不安的主部和代表光明与幸福的副部。作者向往美好的极大热情在悲痛中逐渐消逝,孤寂的单簧管慢慢地散去。低音弦乐器8次反复拨奏的步伐般下行音阶凄切而无奈地结束了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优雅抒情的五拍子圆舞曲与无限哀伤的中段交织在一起,好象回忆中的辛酸与甜蜜如藤蔓般缠绕萦回。
   第三乐章,谐谑曲与进行曲的奇妙结合使整部交响曲达到了高潮,表现了斗争、反抗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象征着人类为理想而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通常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悲怆》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速度缓慢的哀歌,浸透了安魂曲的气氛。下行的哭泣般的旋律给人呜咽凄凉之感。一个经受着百般折磨、蹂躏的灵魂,在死神面前最后一次体验生命中所感受过的一切。他依然在向生活致意……  
  幽暗的背景下,沉闷的锣声响起。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悲哀绝望中,主人公终于投向死亡的怀抱。音乐在葬仪般的气氛中静静地结束。      
 
  此曲可直接听第一、四乐章.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07-10-21 11:50:52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28#

回复:"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好贴.请继续添砖加瓦.有意思啊....柴六写的实在是好啊.喜欢
TOP
129#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7-9-21 12:43:00 发表
爱hifi兄,有没有批评巴赫的言论呢?哪怕是歪批,贴上来瞧瞧。


(孩子搞笑的言论,别啪砖)孩子钢琴刚过中央音乐学院六级,在弹巴赫作品时和她老师(研究生毕业,音乐系钢琴专业)的共同感觉.

"我最讨厌的就是巴赫的各种钢琴曲. 找不到旋律,难记,反复又无常,啰嗦,象是迷宫.找不到一点美的东西'.

她们还感叹: '他活了那么久,生了那么多孩子,更可气的是他的孩子们还写钢琴曲'.
最后编辑hifi40cn 最后编辑于 2007-10-23 12:55:02
TOP
130#

回复:"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童言无讳,往往闪烁智慧之光,老巴赫的小儿子对他老爸估计也说过这些话吧。;P 还好,J.C的钢琴曲还是很好听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