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心中的马勒 [复制链接]

查看: 16854|回复: 85
21#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开始听古典的时候,什么都听,现在几乎只听马勒了。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鸣,马勒的音乐仿佛是从偶心底响起的一样。

另外,偶倒是觉得在马勒后期的音乐,不和谐音符比以前少了,或者说音符只见的过渡顺畅了。8,9已经很少能听到2,3中的突如其来的跳跃......偶想,人是会变的吧........
TOP
22#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马勒和他同时期的人比,已经是很古典的了;P
最起码他大部分还坚持采用四乐章、奏鸣曲式,和声也很传统
最后编辑江月 最后编辑于 2007-07-18 15:12:43
TOP
23#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为什么每次谈到马勒就有那么多人凑上来?如果要说晚期浪漫派,说他同时代的作曲家的作品也都很值得聆听啊:埃尔加、西贝柳斯、尼尔森、甚至拉赫玛尼诺夫,也都不乏感情真挚、音响爆棚的作品啊。
TOP
24#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马勒音乐最让我着迷的是他早期的青春激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礼赞,中期内心的挣扎、渴求,晚期对生命终极的思考,以及终其一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交织着欲望、幻想、宿命,千丝万缕,我们可能也需要一生的时间去感悟
TOP
25#

回复: 我心中的马勒

原帖由 myshirley 于 2007-7-18 15:29:00 发表
为什么每次谈到马勒就有那么多人凑上来?如果要说晚期浪漫派,说他同时代的作曲家的作品也都很值得聆听啊:埃尔加、西贝柳斯、尼尔森、甚至拉赫玛尼诺夫,也都不乏感情真挚、音响爆棚的作品啊。


这些作曲家也一样有很多粉丝的,只不过对于有些人来说,马勒更容易击中要穴
TOP
26#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人有时很奇怪,越是明晰直接的越是忘得快,越是晦暗不明(不是晦涩)越是喜欢,而且每次听来或许都有新的感受。马勒后期的音乐中充满了一些晦暗不明的东西,特别是马九。我每次听马九,情绪里洋溢着很多东西却什么都说不出来。这与布鲁柯纳第九完全是两回事。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7-18 19:03:27
TOP
27#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不同际遇不同心境不同年龄的对马勒的“个性”有不同的见解。正如这贴子所言,刚毕业离校不愁柴米油盐的年纪,只可能对马勒的交响曲的音响效果痴迷,在社会“磨”过一段日子发现许多的事情与理想是两回事,事与愿违的时候,便懂得了更深透的思考,变得更成熟。马勒的音乐正是这活灵活现的写照:第一交响曲体现到马勒极富青春气息的,“第五”之后,身体的状态日渐下降,生活的突变,遇人处事的不顺,形成惶恐不安、极度矛盾的状态,所以充满不和谐的音符,有人认为马勒是制造“噪声”的疯子。但“第九”正是他的思想升华,对生与死的思考,超越自我,超越死亡,是对生龠的一种坦然。
TOP
28#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毛主席在红楼梦中看到了阶级斗争,郭沫若在红楼梦中看到了诗词鼎世,偶老婆在红楼梦中则看到的是爱情故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

马勒的作品值得玩味,值得多角度去欣赏。
不仅是听众,也没有指挥家能生成掌握全部马勒的内涵而冠以权威的口碑(大概要除了号称马勒转世的伯恩斯坦,也有不少人对他不以为然)。

马勒同样也不适合于所有人。
在马勒作品中能找到共鸣的几率并不比贝多芬,莫扎特大。能找到,就是缘分。偶珍惜这个缘分。

如果有时光机器,偶很想越过一百年,去了解后人是如何看待马勒。
TOP
29#

回复: 我心中的马勒

原帖由 jahal 于 2007-7-18 21:08:00 发表
毛主席在红楼梦中看到了阶级斗争,郭沫若在红楼梦中看到了诗词鼎世,偶老婆在红楼梦中则看到的是爱情故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

马勒的作品值得玩味,值得多角度去欣赏。
不仅是听众,也......

很有道理!
TOP
30#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比较喜欢后期的马勒,特别是7,8,9,大地之歌,7太迷人了,9的简练最吸引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