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738394041424344»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回望勃拉姆斯(第45页有小克莱伯指挥布拉姆斯录影)!! [复制链接]

查看: 67929|回复: 524
401#

回复:回望勃拉姆斯!!

这是波里尼和阿巴多77年与维也纳爱乐的录影,两位大师年轻气盛,意气风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2#

回复: 回望勃拉姆斯!!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3#

回复:回望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奏鸣曲,OP.1,C大调,作于1852-1853年,呈献给约阿希姆。共四个乐章:1、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带有强烈的律动性,第二主题的柔性、旋律性与之相对照。发展部是由第二主题第二乐句的赋格开头,柔和而略带灰暗气氛,然后两个主题展开对位与纠缠。2、行板,c小调。勃拉姆斯注为:“根据古老的德国情歌”,并附上歌词,歌词取自《德国民歌集》:“月亮悄悄地冉冉上升,青青的一朵小花。穿过银白色的小云爬上天空,青青的一朵小花。玫瑰长在幽谷,少女身在大厅,啊,国色天香的魅力玫瑰。”此歌词配以12小节为主题,配以3个变奏与结尾。3、谐谑曲,稍带热情的快板,e小调,中段速度转快,为C大调。4、热情的快板,C大调,回旋曲式。主题与第一乐章开头主体的律动性相同,两个副主体都具丰富的表情。结尾为不太快的急板,用增三和弦奏出一种紧张感。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4#

回复:回望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奏鸣曲,OP.2,升f小调,作于1852年,论创作年代其实早于第一号。共四个乐章:1、有力而从容的快板,升f小调,奏鸣曲式。以贝多芬风格紧张的第一主题开头,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旋律作为对比。发展部先是两个主题分别的发展,然后再重合。以第一主题赋格发展,2、表情丰富的行板,b小调,自由的变奏曲,由主体和富于幻想、即兴风格的3个变奏构成。其主题旋律,有说法来自雷格贝克的抒情歌曲《冬之歌》。3、谐谑曲,快板,b小调,3段体。这一乐章主题与第二乐章近似,实际是二乐章变奏曲的结尾。而且谐谑曲部分短,中段显得长。4、如歌的行板,升f小调的序奏到主部随意而从容的快板,奏鸣曲式。主部呈式部中,第一主题的赋格形成经过部。再现部强调了对位手法,最后以升F大调结尾。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5#

回复:回望勃拉姆斯!!

这两首作品,里赫特在迪卡有一个版本好象是三星带花。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6#

回复: 回望勃拉姆斯!!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7#

回复: 回望勃拉姆斯!!

1947年福特文革勒与梅纽因一起排练《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7-04-24 14:47:3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8#

回复: 回望勃拉姆斯!!

2002年欧洲音乐会上沙汉姆和阿巴多演出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9#

回复: 回望勃拉姆斯!!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10#

回复:回望勃拉姆斯!!

《学院节庆序曲》作于1880年。当时,德国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哲学荣誉博士学位,勃拉姆斯特作此曲以示答谢,勃拉姆斯自己称这部作品是“索贝(当时比利时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风格的快乐的学生歌曲集锦”。是一首 “非常快活的大学庆典序曲”,“令人欢笑的序曲”。全曲明朗,欢快,与同时期完成的《悲剧序曲》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部作品1881年1月4日首演于布雷斯劳大学,勃拉姆斯亲自指挥。《悲剧序曲》作于1880年,是《学院节庆序曲》的姐妹篇,勃拉姆斯当时给他的一个朋友写信说:“我不得不写一首悲剧序曲,以此来满足我忧郁的本性。”“两首曲子,一悲一喜。”这两部序曲,是音乐会经常演奏的曲目,柔美的情调,深刻的内涵,正是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的体现。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