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 [复制链接]

查看: 41867|回复: 322
281#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8-13 0:21:00 发表
8000,10000,12000处都存在尖峰的。。。
我觉得您还是测一下吧。。既然这么方便。。我也想看个究竟呢;P ;P


举手之劳。

这是仍然采用1000Hz的原始信号,对于stereo mix录音的频谱分析,不过采用的是另外一个时间点,可以看到您所怀疑的那些原来的“尖峰”没有了,别的地方又出现了别的“尖峰”,可见您所怀疑的那些地方都是随机事件,不是谐波:



这是静音下录的“空白声音”的频谱分析: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282#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电子元件热噪声基本上具有广谱随机噪声的特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83#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8-13 20:50:00 发表
电子元件热噪声基本上具有广谱随机噪声的特点,…………



(发点牢骚,与主题无关)
哦。。。这个还得看能量谱。。。。看上面那个谱线不大直观。。问题是噪声也都有噪声的指纹。。
我记得原先看discovery讲美军的通讯设备和雷达,人家从全世界范围(废话啦,美军几乎在哪里都有驻军和军事合作的)收集到的各国军事无线电信号后进行分析,把每个国家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都加以“指纹化”,通过先进的协同模式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对方的信息设备配置,比如预警机上的雷达收到了敌方雷达的信号送到后方的超级计算机上进行识别。这些雷达可能是一些机动的导弹发射车之类的,可以很有效的进行隐蔽以欺骗间谍卫星。得到这些信号后通过与“指纹”的对比就能确定对方的布局。。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信息站能力。恐怕咱们的p l a目前还是很欠缺的。节目中那个美军的负责人骄傲的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可以发射信号的电子设备能够逃脱他们的监视。。甚至一些武器还在试验阶段美军就掌握了它的大量电子性能的信息。。。看看目前东亚布满的“宙斯盾”系统,一大半都是指向中国的。不知道我们的二炮有没有欺骗此系统的能力呢?省的雷达一开机就被人家知道是什么导弹了。。。扯得有点远。。但是恐怕p l a也得仰杖agilent的测试仪器和texas instruments,analog device的模数芯片以及motorola的dsp。。。

另外的从各种媒体看到一些报道,都间接指出了美国国会前一阵继续通过对华高技术出口禁令的根据。。比如中国将先进的民用设备改造之后东拼西凑凑出性能非常先进的卫星啦,导弹啦等等。想想也是,就看出口给巴基斯坦的飞机吧,它使用俄罗斯/以色列技术背景的雷达,俄罗斯血统的瞄具/火控系统,但是却能够对巴基斯坦拥有的美国导弹进行制导。。。


当东拼西凑成了习惯,有谁在真正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技术系统呢?
TOP
284#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先仿造,再创新,这是捷径,是正路子。
TOP
285#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有些东西,是跟本仿不来的。比如电路可以,芯片就不行。结构可以,材料就不行。
必须有人重复美国30年前做的东西。实验,基础研究。。。
TOP
286#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8-13 22:24:00 发表
有些东西,是跟本仿不来的。比如电路可以,芯片就不行。结构可以,材料就不行。
必须有人重复美国30年前做的东西。实验,基础研究。。。


说的非常好!引用结论和推导结论,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对结论的理解、以及对结论灵活应用与发挥的能力。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87#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以现时人的认知,去谈论黄金时期(模拟)艺术成就............
不易找得着北,我是通过实听去感受它的
TOP
288#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没有了??
TOP
289#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8-13 22:24:00 发表
有些东西,是跟本仿不来的。比如电路可以,芯片就不行。结构可以,材料就不行。
必须有人重复美国30年前做的东西。实验,基础研究。。。


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
要做到真正理解、灵活应用与正常发挥,“必须有人重复美国30年前做的东西。实验,基础研究。。。 ”等。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90#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好贴。以下有感而发:

一、楼主在开篇提到的“粗糙的明亮感”,非常生动。先不说LP,现在我们听Mercury的绝大部分录音、CBS早期的佳录音(比如瓦尔特的勃拉姆斯)、RCA的发烧录音。。。都存在这些“粗糙的明亮感”(听听瓦尔特勃二开头的弦乐齐奏)。和现代的数码录音相比,这些粗糙感反而显得生动,直接、好听,先声夺人,能够切肤感受到音乐的锋芒。现在大家习惯说的模拟味儿,黑胶味道,大部分就是这种声音。但从另一方面说,不够细致、全面、平衡是其缺点。说实话mercury的有些录音不耐久听,有些吵耳。。。。。不管怎么说,这些录音很有特点,后来的很多数码录音就显得平庸,尽管更细致,更平衡,更全面,更真实。。。。打个比方,这些老录音好像梵高的麦田,大面积的纯黄与纯蓝产生强烈的对比让人触目惊心,一下子就被触动了,感动了;可是当你真的站在那块麦田前面,除了麦子就是麦子,灰灰土土的,什么感觉都没有,甚至还看见了虫子。

二、上面提到了数码照片和模拟照片的对比,我完全同意。假以时日,数码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甚至超过人类也未可知。

三、论坛不如以前了,为什么不定期清扫垃圾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