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音响组合与听音室:唯美6号+钟神大旗舰世纪版+金诗韵DAX2+E3 [复制链接]

查看: 160495|回复: 241
11#

不错!收藏!
TOP
12#

历时3年,3天前迎娶金诗韵dax2se金螺丝版,经过调试,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声音。
现役器材:
转盘:东方之声E3,电源线为新德克PC02;04年5月购入;
解码器:金诗韵dax2金螺丝版,数码同轴线为鲨鱼散线DIY,光纤线为钟神的,电源线暂时用卡达丝金5;
前级:钟神JA2世纪版,电源线为卡达丝金5,DAC与前级为平衡信号线,有2条(钟神原配,卡达丝自然平衡参考线);04年8月购入
后级:钟神JA100世纪版,电源线为VDH大主流,前后级信号线为卡达丝自然平衡参考线;
钟神大旗舰为04年8月购入。
音箱:杰作唯美6号,喇叭线2条:新德克FS-2和钟神智能喇叭线(双线分音),用了一种很独特的接法,以后详细说明。音箱于04年4月购入。
其他:上海产5000VA高精度(1%)交流稳压器,DIY带交流滤波排插(武汉刘晓骏兄处购买)

忘了说:器材架是贵族的坚实系列,双排三层的。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3#

听音室正前[upload=jpg]Upload/20069153462568004.jpg[/upload]
TOP
14#

马背上的水手 在 2006-9-15 3:47:14 发表的内容
听音室正前[upload=jpg]Upload/20069153462568004.jpg[/upload]


把后来贴的图的属性如[upload=jpg]Upload/2006915346256800455555.jpg[/upload][/quote]粘往前面就行
TOP
15#

再说说交流稳压和滤波的问题。
为这套音响专门买了个国产的交流稳压器(5000VA)。
关于交流稳压是否需要的问题,一直有两种意见。支持的意见是认为首先必须保证电压稳定才能有好声音;反对意见认为多个香炉多个鬼,交流稳压使器材在播放大动态信号时反应延迟(大电感的作用)、影响瞬态表现,应坚决不用。
我的观点很明确:如果电压不稳,器材的声音表现值得怀疑,甚至连安全性都存在严重隐患,所以原则上应尽量采用。

94年时的器材非常低档:国产的one 497CD、天逸586(?)卡拉OK前级、湖山BK2*100JMKII后级、低频霸主,自己动手进行了摩机(功放和低频霸主,还在音响报刊上发了几篇摩机的文章,呵呵!),当时住的地方电压严重不稳定,可以明显感受到电压波动对声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我当时没有用稳压电源的时候,常常能听到电压偏低偏高带来的音质变化,经过1、2月的“专门训练”,我已经可以从声音来猜测电压的实际数值——先猜,再用万用表测量,误差在3伏特以内。

以上经历,绝非虚构!所以,从95年开始,我就坚持要给音响配交流稳压器——现在也不例外。只是功率裕量要留大点,按实际消耗功率的5倍以上考虑,还有就是挑选好一些的品牌。95年我买的是上海振华3000VA的,现在的系统用的是同厂(改名了)5000VA的,其实整套系统消耗功率大概就是500瓦,10倍裕量应该足够吧?

其实用交流稳压器的弊端,可能充其量就是影响大动态时的瞬态响应;但是好处是很多的,除了稳定电压保证设计的工作点之外,自耦变压器就是一个大电感,可以把电网中的高频污染有效去除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有些地方电压严重偏高,甚至有240~250伏的,难道大家就不担心哪天器材被报销了?

至于交流滤波,因为同样的道理,我认为加上之后至少可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实话实说,我还从没比较过加或不加交流滤波的差别,惭愧!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6#

装修得很漂亮,音箱也很好,喜欢
TOP
17#

两个花瓶去掉后,应在此位置放置两个半园或园的造型东西,以消除驻波。
TOP
18#

听音室是专用的,只作HIFI,没有AV功能。看碟和K歌在客厅,有另一套专用的音响。
听音室是03年装修的,当时把两间房子的隔墙打通,得到一个专用的听音室(是偶买这套房子的三大理由之一,呵呵),尺寸是:
长:6.2米,宽3.7米(呵呵,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高2.8米

装修时专门考虑了听音室的声学处理问题,原则是首先必须追求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统一,所以各类看上去乱七八糟的音响道具一概不用(如扩散板、天花的泡沫漫反射等等);其次因不喜欢木地板,所以一律用了地砖(800*800);第三正面用石英砂岩的文化墙作漫反射;第四是硬环境采用带有装修效果的软性材料处理(左右侧墙和后墙一律用较厚的窗帘铺满),地面等器材定型后再根据需要购买地毯。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9#

器材的选择
器材的选择主要根据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和声音风格确定。我听交响乐比较多(占70%)吧,从83年上大学开始到88年,只听交响乐,不听流行音乐;88年后受同宿舍一哥们(英语系研究生)的影响,开始听点英文流行音乐,也偶尔听点齐秦,勉强接受了流行歌曲;93年以后才正式接受流行音乐(因为卡拉OK的缘故,呵呵);加之个性因素,喜欢比较平衡、大气、中性、全面的系统,也即是比较喜欢监听风格,因此,过于个性化的东西我总认为是一种“病态美”,心里不愿意接受。听过一些典型的英国声的组合,某些音乐的表现确实很好,可以打9分;但是就表现力的全面性而言,发现不少组合放交响乐简直无法入耳。

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这点非常重要——不少人在辛辛苦苦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后,却突然发现并非自己想像的那样美好。所以,萧伯纳说,人生有两种痛苦:一是得不到自己心爱的东西(相信很多发烧友都有这种体会),二是得到了自己心爱的东西(!!!)。

所以,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点非常关键。有些人成天到晚忙于器材升级,不断地换机,可能领略了不少器材的风格,“阅尽人间春色”,但是究竟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值得怀疑了。

古希腊的箴言值得深思:“认识你自己”!
费尔巴哈曾说过,“你是什么人,你就选择什么哲学”。这话可推而广之:你是什么人,你就选择什么音响;你是什么人,你就选择什么音乐。。。。。。。。。。。。。。。。。。。。。。。。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20#

钟神的世纪版旗舰,说是国货精品应该没有争议。但是好像对于高价的国货,一般有这么一种倾向:看得起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看不起——发烧界(!有这么一个“界”么?)似乎有种倾向:跪在地上看洋货;居高临下看国货。
回顾从90年代以来国内音响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崇洋之风从来就没断过。95年前,指责国货用料不好,普通元器件怎么可能出好声;等到95年后国货用料很扎实、补品云集时,又说电路才是关键,电路不好怎么可能好声!大约96~98年以后,国货对电路、电源都很下功夫,又说外观设计和工艺质量有问题,怎么看都象土炮!2000年后国货的工艺也上了台阶,这时却说国货没有音乐味,原因在于音响是技术也是艺术,我们的设计师都不懂音乐(特别是西方古典音乐,没有听过现场音乐会)——工匠是造不出艺术品的。偶想,如果下一代国内的设计师也有很好的音乐素养了,有些人还是会找出一些理由,比如,人家有几百年的文化底蕴,我们充其量算个半路出家,怎么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靠,好像整个中国,就他懂得音乐、就他懂得音响。

大致来说,洋货的缺陷被美其名曰风格,国货的风格被叫做缺陷。
等哪天人们心态平和了,无论国货洋货,都能平视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不过有些人注定要一辈子跪在地上的,没办法。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