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系统的“气势、霸气、场面及规模感”的表现力及DIY摩机方向... [复制链接]

查看: 13084|回复: 93
41#

通过稳压模块后半波整流和全波桥接仍然能够听出明显的区别,说明这个稳压模块的噪波抑制能力就相对比较差,不过大电流稳压模块差不多都有这个缺点。我还是认为全波桥接好些,声音不满意应该从更深层次的环节上找原因,不要停留在“理论证明不理想反而更好”的误区里。
我比较喜欢在“理论证明非常理想的为什么反而不好”的问题上投入精力,自己认为这样就不会迷失方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TOP
42#

松香味 在 2006-8-1 20:28:44 发表的内容
一套动态、瞬态和平衡感良好的系统,在中等音量(八~九点音量位置)下,完全可以较好地表达出“气势、霸气、场面及规模感”;在大音量(11~12点音量位置)的情况下,“气势、霸气、场面及规模感”应该能够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气势、霸气、场面及规模感”必须在大音量(11~12点音量位置)下才能够较好地表达出来,那么这套系统的动态、瞬态和平衡感方面,大概就有些不足之处,同时还可能存在“声音不够鲜活”的问题。
如果在大音量(11~12点音量位置)下虽然能够较好地表达出“气势、霸气、场面及规模感”,但是同时又感觉比较“吵耳”,那么这套系统的动态、瞬态、平衡感和失真指标方面,大概就有些问题了。
当然,节目源录音的水平对系统的表现影响非常大,上面说的是指选择优秀录音作为节目源的情况。例如公认的“试音碟”等。
喜欢DIY的朋友,你的系统是什么一个情况呢?你认为问题出在什么方面呢?有明确的DIY方向了吗?
个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欢迎讨论。




看来老兄已深得"发烧三味",我一直在坚持这样的观点.另外,达到这样境界的系统,大可在"不吵"的音量下播放钢琴或大提琴的独奏,如果你还有一定的音准概念的话,你还发现,系统播放的音乐,基本上没有什么"音不准(通常是略为偏高)"的缺陷,每个因都很稳,尤其是"长"音,不仅稳,还有着一种飘逸\流动的美感呢!

反过来,如果低频"劲度"不足,\中高频的"张度"有不好,那就只有所谓的"音色"佳了,貌似绵密细腻,实质上,只要播放点独奏,哪怕小提琴的独奏,g弦的音一定不准\甚至d1弦都有问题,e2弦上把位或者很光艳(有所谓"高贵"感),下把位,就是一段细线,清秀得发瘦,软而无力,腔音发扁……

不知说得对不对?错了请坛上兄弟批评指正,也请原谅。
TOP
43#

高啊,我近期也在研究基音准不准的问题
TOP
44#

卖油翁1 在 2006-8-3 11:28:02 发表的内容
高啊,我近期也在研究基音准不准的问题


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解决办法别忘了大家哦
TOP
45#

偶觉得要得到HIEND的声音,首先要有相当的技术指标。
偶对那些数百W的纯后级能做到+/- 0.1 dB, 0 - 300 kHz, +/- 1 dB, 0 - 1000 kHz. +/- 3 dB, 0 - 3 MHz.很是佩服。
TOP
46#

南海和尚 在 2006-8-8 16:12:02 发表的内容
这种完美的系统要配好太难了,不定因素太多,


我并不否认搭配的作用,对于“个性”突出的器材搭配就更加重要。但如果南海和尚兄弟也是DIY爱好者,我个人认为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利用仪器设备检测手段,去努力做到“每件器材都力求平衡精准”上,而不是去如何搭配。
平衡精准——看似简单,其实几乎包括了电声系统所有的技术指标要求和音质评价要求。难度肯定不小,但是如果期望追求尽量接近“理想”的声音还原,好象这是唯一的途径或者说办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TOP
47#

这种完美的系统要配好太难了,不定因素太多,
TOP
48#

老哥 在 2006-8-3 12:08:36 发表的内容
偶觉得要得到HIEND的声音,首先要有相当的技术指标。
偶对那些数百W的纯后级能做到+/- 0.1 dB, 0 - 300 kHz, +/- 1 dB, 0 - 1000 kHz. +/- 3 dB, 0 - 3 MHz.很是佩服。


非常赞同!需要补充的是: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后,接下来的所谓“润色效声”才有实际的意义——才可能真正接近“鱼与熊掌兼得”的境界。


松香味 在 2006-8-8 20:31:30 发表的内容


我并不否认搭配的作用,对于“个性”突出的器材搭配就更加重要。但如果南海和尚兄弟也是DIY爱好者,我个人认为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利用仪器设备检测手段,去努力做到“每件器材都力求平衡精准”上,而不是去如何搭配。
平衡精准——看似简单,其实几乎包括了电声系统所有的技术指标要求和音质评价要求。难度肯定不小,但是如果期望追求尽量接近“理想”的声音还原,好象这是唯一的途径或者说办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再次强调: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TOP
49#

松香味 在 2006-8-8 21:48:26 发表的内容
你可以不“参考”。个人认为将来会有你说的“更高科技的仪器来量度”声音吧,难道不会有吗?记录下的声音可以“改变”它,也可以“清除改变”让它还原;这已经不是什么神话。难道声音的“好”或者“不好”永远不能用仪器来量度吗?



大师 你目前最高级的测试仪器都是“金耳朵”,不错吧

无论玩钉脚还是音箱调试,到最后还要去找名琴LP和几个“金耳朵”过来,才能得到一致结论,看来这是目前最科学的测试手法了

其实更科学高级的声学仪器早已有
TOP
50#

MTU 在 2006-8-8 22:48:37 发表的内容
看来大师不肯提供出用脚钉使声音变好的测试数据啊,
越看越似陈英光 , 都系得个“斋up”




哈哈!!!!大概在前十年左右,我第一次在香港的杂志上看了他的几篇关于器材评论的文章我就反感,再说我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公民,怎么能和他相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