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系统的“气势、霸气、场面及规模感”的表现力及DIY摩机方向... [复制链接]

查看: 13070|回复: 93
11#

我的前级再动手前除您所指出的问题外,再有就是开大音量时喇叭会发出拖拉机声和大风声.(用了20多年的机).

把前级电源的电容和线路板上的部分电容换了后`上述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声音气势磅礴且干警清晰.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 声音太凌厉而且往脸上冲. 过去能听到的毛毛声或烟雾声现在听不到了. 非常明显的是曲目之间的间断时间也变长了. 反正是一点乐感都没有.

正在头痛中........

DIY 不是简单的换电肉.(自学第一课)
最后编辑DVDA
TOP
12#

扑通一声 在 2006-8-1 22:11:58 发表的内容
我的系统以音色见长,大动态就完全不行了,没有感觉,但有听高级器材动态强的音色却有些还不如我的便宜货,想想心理也平衡了,两者都满足估计花费不小啊,而且自己的是书架箱,估计先天就有不足
以后常识调整脚架看看会不会有改善


比较关注扑通一声兄的发言,思维敏捷明朗大概是突出的优点。个人认为一套“便宜货”能够以音色见长已经非常难得,如果不计划DIY摩机,安心听音乐就可以了,拿银子去折腾大可不必,除非银子“大大的有”。
如果计划DIY摩机,可以从提高动态、瞬态方面入手,包括提高控制能力、提高阻尼系数等。应该会有明显改善。
TOP
13#

Real 在 2006-8-2 0:57:18 发表的内容
卖油翁1 在 2006-8-2 0:17:45 发表的内容
松兄功力深厚,所说极是。对于良好的系统,我的看法是在中小音量时,声音要充分展开,毫无局促感;中大音量时,气势磅礴,但毫不刺耳!





----------------------
想像里的鸟托邦!
在听过多套比较到位高档系统基本无法接近。
退一步,音乐厅现场也不常达到~~~


Real 兄弟说的的确是事实,经过录音师的“润色”后“音乐味”往往都是更好,但不是更真实。一些发烧公司推出的名琴录音专集碟子,很多朋友不一定喜欢,我就非常喜欢,因为它基本上没有“润色”,它真。同一张专集碟子如果还有其他演奏曲目的录音,你会发现,同是用这些名琴演奏和录音,这些演奏曲目的录音经过录音师的“润色”后“音乐味”更好。
——这就是为什么“音乐厅现场往往达不到录音的效果水平”的根本原因所在。
TOP
14#

我的系统以音色见长,大动态就完全不行了,没有感觉,但有听高级器材动态强的音色却有些还不如我的便宜货,想想心理也平衡了,两者都满足估计花费不小啊,而且自己的是书架箱,估计先天就有不足
以后常识调整脚架看看会不会有改善
TOP
15#

分析得非常确切,听了松兄的分析,我不再打算升级系统了。
TOP
16#

我所说的只供参考,既然采用就这个设计方案,还是注意在DAC前进行完善的数字滤波处理以及变压器的品质上多下功夫,尽量“扬长避短”。
其实每个设计方案都有优点和缺点,只有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才知道如何“扬长避短”,才能够出好声。
“扬长避短”实际上是DIY族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掌握的“撒手锏”。
TOP
17#

我的高丘25垫在天朗箱下
TOP
18#

这是汉子在隔壁那边讨论如何打摩平价影碟机时谈的一些,仅供参考。
原帖由 andyhsub 于 2006-7-31 13:14 发表
我的是万利达DVP600, 如果要磨,怎么磨啊?
可摩的地方很多,有电源、模拟部分和时钟等,在这些主要方面内还可以再细分。汉子在进行探索时,在一台影碟机内能找出多达十几甚至二十个环节进行摩改调校。在这么多个点上进行改进,每一处的收效有大有小,但累积起来是相当可观的,关键在于怎么使这么多个点形成合力,往好的方向发展。
汉子摩机惯用“多变压器分级供电”,分得越彻底越好,同时采用“优化组合法”校声,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手段,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因汉子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优化组合校声法”,着重于平价元器件的搭配,故可用平价元器件出好声,所以摩改工程浩大,花费却不高。现在汉子打算和一些体积庞大且昂贵、所谓的“顶级元件”说拜拜了。
想用平价影碟机出好声,首先得面对数码声、晶体管声这两个最顽固的敌人,将它们的嚣张气焰压下去,才能看到好声的希望。
原帖由 inteltt 于 2006-8-1 02:10 发表


汉字真是强啊!一般这种机器摩摩要费多少米啊?
并不需要太多,摩机的关键在于抓住要点,以低投入出高效益,这样的机器堆砌大量贵价补品并收取很高的手工费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试想有米之人还用买这样的机、摩这样的机吗)。反而是在校声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声音不对或达不到要求时还要思考分析是什么原因,是哪个环节出问题、哪个环节需要改进。对汉子来说,时间、精力、好心情和灵感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有好心情和灵感,才能完成高水准的摩机,就如搞艺术创作一样。
汉子是很乐意帮朋友摩机的,但是是兴趣使然,有机会练手艺、提高水平何乐而不为,另外能为朋友排忧解难也是非常乐意。摩机这工做不快,是慢工细活,摩过的机型大多不同,每种机型都会遇到很多新问题,绝不能生搬硬套某型的经验图省事。因汉子摩机喜欢多点开花,尽可能地使各个环节实现优化组合,故工程浩大,其中的艰辛若非亲厉则难以想象。像汉子最近摩的一台老爷三碟VCD机(朋友手头紧,想把老爷VCD机摩了顶用年把时间,到时候再升级CD机),一共在20个环节进行校声,每个环节都备有三五个元件,大家算算看有多少万个排列组合。当然不可能试过所有组合,只能用“筛选法”减少工作量,但量依然很大,累计开关机不下百多次。很多时候连续校声几个钟头,结束时腰酸腿麻、打磕睡是家常便饭。汉子对朋友说:“你还是把这VCD用残了再考虑升级CD吧!”。汉子给它多加了3个变压器和7组稳压。外省一位朋友寄来一台老爷索尼CD机请汉子帮摩,汉子给它加了5个变压器和多组优质稳压、更换运放等等,到后来还剩几个子给自己做辛苦费?按慢工细活的工程进度估算,汉子一个月最快也只能做两台。
汉子真的非常喜欢摆弄音响,那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感觉就像气功的“入定”,非常爽。要是被摩改的机器发出自己想要的声音,那就更爽。
经过多年的历练,汉子对声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器材发出的令人不愉快的“数码声”、“晶体管声”非常敏感,欲除之而后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汉子专门拿“数码声”和“晶体管声”最多的低端器材练手艺,化腐朽为神奇那才叫真本事。现在汉子已经养成了一个驴脾气,对于自己弄过的器材,是要求VCD/DVD出CD声,CD声出LP声,石机出胆声,音箱出英国声。且不管结局如何,能让其出多少就尽量让其出多少。
汉子在摩机时遇到的一个很令自己苦恼的问题是:摩机时用上了全新未用或闲置很旧的元器件,过几天元器件老化后声音竟然变了,有时还挺大,变成了自己不需要的声音,令先期的校声工作形同白费,又得重新校。所以做不快,周期长。  
原帖由 inteltt 于 2006-8-1 12:44 发表
那万利达高度约7CM,不知道好不好摩哦。。
你原来不是说5CM吗?是7CM就好办了,可在里边圈养好多牛牛。5CM或以下就难办。
采用“多变压器分级供电”方式围点,各个击破,采用“优化组合校声法“打援,多路阻击,再使出平时密不示人的“杀手锏”对最顽固敌人实施精确打击,定点清除,誓要攻克失真堡垒。
最近从别人那里学来一绝招,能有效地克制低档数码音源的“数码声”,能使声音变得圆润无毛刺,而且更透明、更凝聚、更清晰。但很奇怪,它对中、高频的改善特别的大,对低频却有负面影响,汉子目前正在潜心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使这一”杀手锏“在同失真的战斗中运用得更纯熟,一击必杀!
原帖由 nadesico 于 2006-7-31 21:12 发表


老形象的~
不过我的主张是发挥“数码声“、“晶体管声“到极致
而不是像马63那样加大音染,去引开注意
老兄所说的“数码声”和“晶体管声”恐怕是另有所指吧,应该是指低失真的数字电路和晶体管电路,呵呵。
汉子这里所说的是特指恶性失真,它们带来的是冷冰冰、硬帮帮、毛躁刺耳的听感。
63牺牲了高频这一块,加强了中频的表现,因此多少带有音染。实际上它走的是一些老派英国器材的路数:既然人耳对高频失真特别敏感,那么干脆把超高延伸砍掉,连同超高频失真一块砍掉,人耳不就对高频失真不敏感了吗?所以这一类器材高频昏暗,中频浓郁甜美。一部分朋友喜欢这种风格,因高频无刺激性,听着不累。也有一部分朋友不喜欢,认为声音太假,是病态美、扭曲的美。
TOP
19#

扑通一声 在 2006-8-1 22:14:3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兄,您自己DIY音箱,不知道对摩CD有没有什么心得,小弟超级菜鸟,电路知识老早忘记了,最近弄了个便宜的CD机想随便摩一下,听说换晶振会有很大改善,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可能,望帮忙参考


兄不要太谦虚,便宜的CD机换晶振会有一定改善,建议模拟输出部分的退偶电容同时更换上更好的电容。注意配对。
TOP
20#

壮家汉 在 2006-8-2 13:10:45 发表的内容
多谢老兄诤言,汉子当铭刻在心,时刻不忘。

这么说:汉兄已上道?祝蒸蒸日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