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戒烧必读 [复制链接]

查看: 213060|回复: 348
41#

回复 148楼circle的帖子

音色是音乐的基石,音响是播放音乐录音的工具,自然要还原音色!
老兄多次提及立体声问题,其物理、心里机制,了参考这本书。
TOP
42#

回复 155楼circle的帖子

        看!real兄是很明白您要说什么的。我也明白,这样就进入发烧友喜闻乐见、滔滔不绝、我对你错的领域了。
        而我之所以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把问题带回到基础领域,您可知为何?
        讲结论,过程慢慢来。
        结论——音响重播,不是还原什么,而是一个再创作过程。知不同而豁达,知取舍而满足!
TOP
43#

看图说话
       如果我们把玩音响的水平按百分制打分,把还原录音水平用“绿线”表示,把个性化水品用“红线”表示。那么,我认为:
1. 到达及格线的过程只相关于“还原录音”的水平
2. 及格线到80分的过程与“还原”和“个性化”水品相关,且“个性化”水品的边际效益开始占优,“还原”水品的边际效益无限递减
3. 80分-100分的过程,只与个性化有关,且边际效益无限递减。
TOP
44#

回复 162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高保真是基础,毋庸置疑。在及格之前不谈其它。但有个问题:如果仅是“还原录音”,就有唯一正确的声音。那各发烧大牌hiend的东西为何不随价格档次的升高声音越来越趋于一模一样呢?  为何所有的大烧不走到用同样的系统、绝无差别的空间、唯一的供电系统……来得到唯一正确的录音还原呢?   就算有唯一正确的声音,由于个体生理构造带来的声音差异又如何去补偿,要不要确定一个唯一正确的生理构造标准背后的DNA样本呢?
TOP
45#

“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 Herodotus
这个话我以前不知何意!
TOP
46#

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吧!
TOP
47#

轻松下,再继续读后感

听听这首讲大爱的歌——
Everywhere I go
all the places that I've been
Every smile is a new horizon
on a land I've never seen
There ar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different faces different names
But there's one true emotion
that reminds me we're the same
Let's talk about love
我去不同地方,
我到过的任何地方,
每一张笑脸都是我从未见过的一道崭新的地平线,
人们在这世上,
拥有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名字,
但始终有一种真感情在提醒着我们是同类,
让我们一起来谈论爱吧……

学着刘汉盛大师的口吻来一段——
从音响播放的角度,这首歌要打动你,有三个方面:
1.开头降B大调的主题呈现是否能“静若处子”(音响的背景是否够黑)
2.中部童声合唱的的主题再现是否有宽广的舞台(音响的音场营造)
3.最后一段副歌前的鼓点能不能把气氛推向高潮(音响的低频还原力)
你的系统如果死在任何一点上,都是不全面的系统,不信试试
TOP
48#

       抢个页首,后面陆续说说空间声学的一些读后感。
       来个笑话先
       一曲奏罢,掌声响起,你在哪里?坐在前排?那为何身后无掌声;坐在后排?那为何身边左右无掌声;独自坐在舞台对面?那为何第一小提琴还在你左边;孤身一人站在观众席后面?那为何独奏乐器听起来近在咫尺?!睁眼一看,自家客厅容得下那么多人吗?……
      二声道立体声,对于空间临场感的追求有惊喜,有无奈!
TOP
49#

回复 172楼circle的帖子

      说到现场,这个才是我真正拿手的东西。
      音响通过录音还原现场,只有器材的工具观是走不通的,要有器材的乐器观。这个您就更不明白了!以后慢慢说。
TOP
50#

关于试音碟,这两张我最喜欢。
因为他们都没有收录或说加入堂音成分。
单声道。
估计又要被哈哈了。谢林那张也好听,遗憾就是堂音。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1-06 22:50:4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