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极致平衡重播美学的倡导者一一蘭谷声学避震 [复制链接]

查看: 133923|回复: 136
111#

极致平衡的工作原理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假如引起振动的频率比较复杂的话(比如是一个冲击或者是一个宽频振动)一个系统一般会“挑出”其共振频率随此频率振动,而将其它频率过滤掉。物体的频率与它的硬度、质量、外形尺寸有关,当其发生形变时,弹力使其恢复。弹力主要与尺寸和硬度有关,质量影响其加速度。不同承载力的籣谷垫具有不同的尺寸和重量,本身具有不同的固定频率,因为其弹性结构,固定频率远比器材的宽广,当器材的重量压在籣谷垫上面时,会挑出器材相近的频率,合力过滤形成新的更加精细的半固定频率!这里有两个问题,一,同样的硬度,重量大的频率低,承载力过大的籣谷垫,其高刚性与轻量级器材的固定频率合拍的过少,造成效果不佳,这就是匹配的重要性!二,单套使用的籣谷垫与器材合力过滤形成的频率,与系统中其他器材仍然不再同一频率上,以致单套使用的籣谷垫并没有出现毫无疑问的出类拔萃“一览众山小”般的功效,与市面其他一切避震产品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适应系统状态而秒杀其他避震产品,也因为不适应系统状态而被打败!



说到这里,相信有见识的人已经明白,多套配合使用的籣谷垫与其他避震产品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就理论来讲,其他方式的音响避震难以企及极致平衡的高度,而且拉开的不是一两个档次!理论是完美的,但是实际使用中却并非可以轻松应对!有了玉石、有了工具,如何将它雕琢成形,讲的是功力!可以这么说,籣谷垫在实际使用中追求极致平衡本身便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没有什么是必定如此的,任何人都有失手的时候。
TOP
112#

极致平衡最基本的声音标准——  1 各频段的饱满和连贯性


         声音这玩意,要怎么说都行,反正都是抽象的,就是同一套音响,一百个不同的人现场去听都有一百种不同的看法,这就造成了空中楼阁般的音响文学,也很难让人信服。但是今天本人要引出一个概念,是实打实的硬素质,没有什么花拳绣腿,是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的,没办法花假的,也是中低价位音响绝难做到的状态,甚至是很多高级音响在状态不佳时同样难以做到的,是本人无数次折腾自己系统和多次家访协助调教,不断思考总结而创造出的一个新的说法——各频段的饱满和连贯性!


        各频段的饱满和连贯性,顾名思义就是各个频段都不会有缺失,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


1,三角铁那种“叮叮当当”高频来时不绝于耳朵,
2,中高频明亮能量感十足,
3,中频饱满,听百分之九十的人声录音都不会有让人不舒服的齿音,
4,中低频爆炸力强劲,当然这种爆炸力是看单元的,当代陶瓷单元和铝合金蜂巢低音在中低频的爆炸力是传统单元无法比的。
5,低频柔软有弹性,扎实、沉稳,结像丰厚。
6,低频之下再铺陈了隐隐约约的一层作为声音的根基,特别是交响曲的重播!


单独看除了第六,每一项都不是什么难以达到的声音素质,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系统的声音只具备了其中几项,这就是本人所说的频段不连贯!要是这么说还不令人体会深刻的话,咱们再来打个比方,:

1,在一些系统里,无论听什么录音,从来没有听到过叮叮当当的高频,这是高频上段的缺失!
2,很多系统的声音中高频不够明亮,播放小提琴没有光泽,会让人有灰暗的感觉,提不起精神,这是中高频的缺失!
3,有些系统,中高频明亮,但是听感刺耳,或者听感偏薄,让人坐不下去,播放人声不感动人,其实是中频不饱满,是中频的缺失!
4,有些系统,低频丰满但是低音没有骨头,整个声音给人的感觉就是软绵绵的,这是中低频的缺失!
5,很多系统的声音,给人清瘦、干紧、急匆匆的印象,全部都是因为低频段的缺失而导致的!
6,声音一板一眼,没有充盈满屋的音场,听交响曲时,需要营造深沉悠远的意境时,没有办法表达出来,这是低频之下的缺失!



       在这里提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音响重播美学概念:音响的重播是以中频为基础向两端延伸。音响各频段的声音是相辅相成的,人的听感要舒服,必须具备能量平衡,有多少高频就得有多少低频相衬,这个道理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在实际运用中却用千难万难,说到底就是没有把这个道理给悟深、悟透,也没有根治的方法!假如一套系统本身中高频很漂亮,但是中低频不够,就会造成听感不适,很多人的做法是将中高频调暗一点,哈,听起来就舒服了!舒服就行了,可是这是没有进取心的玩法,将本身具备的声音素质给调没了。下面再用一个图片来加深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在调整系统的时候,必须是同时关注对应的频段,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从来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加了超高音后,低频会有所进步,看明白这个图,自然就会有答案了。


       全频段饱满,也就是每一频段都突出,全部都突出的话,也就没有特别突出某一频段的听感了!这时候听动态大的录音可以很过瘾,听抒情的音乐时又很舒缓!中高频非常明亮,是有刺激性,但是因为同时具备中低频的衬托,又让人觉得刚刚好!各频段饱满和连贯才是真正的宽频!不然指标多好看,也只看得听不到!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5-01 08:33:57
TOP
113#

2,由“各频段的饱满和连贯性”倒逼问各大唱片公司的录音



      虽然某些单声道的录音也很优秀,但是在单声道的录音基础上讨论HIFI会让人觉得有点好笑,在数码录音出现前,因为各个唱片公司科技技术的独立性,使它们的录音各有所长,到了数码录音时代,录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自的风格慢慢消磨掉,又大体趋向一致,所以在此只讨论70年代中期之前的立体声录音。



一,DECCA是本人认为最全面的录音,它仅仅弱化了低频下段,使之上所有频段都非常饱满,连贯。这种声音风格一直以来是最受欢迎,看看DECCA的头版去到什么价位就知道了,再看看当代主流的HIEND器材,大体都是放弃低频下段的追求,着力于其他频段。

二,EMI大多数的录音会在超高频、中高频、超低频有缺失!听感很容易会出现肥蒙,但是EMI的录音浩如烟海,其中不乏顶级之作,如60年代克路易坦指挥的《拉威尔管弦乐集》,70年代普列文指挥的《仲夏夜之梦》,这些都是比普通DECCA更为优秀的录音,我们必须撇开这些异数来进行讨论!

三,DGG,本人一直讲DGG的录音是最为平衡的录音,因为同时弱化超高与超低,符合能量平衡的理论。DGG的录音几乎在所有中端以下的系统,甚至包括部分高端系统里很容易给人平白无味的听感,但是这不是录音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如果系统播放随便一张70年代的DGG录音,给人有美妙的乐感时,这样的系统已经处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之外的金字塔顶端了。是的!本人一直认为DGG的录音是所有器材的终极考验,播放不好DGG,就称不上HIEND。DGG可以给你超高、超低之外所有一切音乐元素,就看系统能不能将它们挖掘出来!


四,飞利浦,说白了就是次几级的DECCA!它是大公司,也是现今难得一见的没有破产的老唱片公司。但是从HIFI的角度看它的大部头录音实无足道,没有对比时,也不错,一对比就完了。所以飞利浦的录音精品就集中在弦乐与室内乐当中,交响曲的录音从来不受人追捧,价格也比较低。飞利浦也有几张发烧碟,如《夜莺》、阿卡多的《罗西尼弦乐奏鸣曲》,这种录音随便一套系统播放出来都好听,是典型的打了激素的录音,是普通系统的春药!


五,RCA,这个公司的录音是异类,最难整体把握!它的录音水平应该与DECCA不相上下,RCA录音的低频比DECCA的丰满,而且注重低频的堂音、回响,但RCA全频段美化了的一种声音,听起来粉嫩,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美化,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音染!但是,听起来是很舒服啊,弄得舒服就行啦,音染也没有什么不好。


六,数码录音,大多采用远咪的录音方式,注重整体音场的再现,远咪录音导致全频段都不饱满不突出,也是一种平衡,可惜这种录音对系统的重播要求更高!一套系统要将全频段不突出的录音播放到全频段突出的音效(这并不矛盾),这需要多大的金钱投入,想想手心都出汗!



      有代表性的大型唱片公司基本评述完,拜拜,五一假玩去啦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5-01 10:45:31
TOP
114#

于镇内具备化震结构,唱片镇在对唱片施压的同时,镇本身的震动对声音的劣化不容忽视,而蘭谷镇则通过自身重量、弹性结构与唱片、唱盘构成一个假整体,消化唱片震动的同时兼对唱盘化震,令微动态与信息瞬间提升,这也是蘭谷独一无二的设计!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5-08 16:19:56
TOP
115#

!!!!!!!

!!!!!!!
IMG_20170508_161415.jpg (, 下载次数:0)

(2017/5/8 16:18:29 上传)

IMG_20170508_161415.jpg

TOP
116#

       为了避免恶意试听,且试用会造成一定的底部磨损,故退回必须收取百分之十的折旧费用,拍下即默认此条款!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03 08:41:03
TOP
117#

...........





       有些人就是用得再好也不会出钱的,也有些人根本就不会认真地跟本人交流找到方法垫出好效果。所以为了避免恶意试听,且试用会造成一定的底部磨损,故退回必须收取百分之十的折旧费用,拍下即默认此条款!如果因为百分之十的费用而不敢购买,那就只当没有缘分咯!大家都不会有麻烦,没有真心的人我敬而远之,谢谢!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03 08:47:55
TOP
118#

有使用高级器材的朋友分享使用心得吗?
TOP
119#

有使用高级器材的朋友分享使用心得吗?
wenhuigz 发表于 2017/6/4 9:28:37

使用高级器材的朋友,一般都是潜水客,谢谢。
TOP
120#

楼主辛苦。

帮顶一下!!!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