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以下实测的电压数据用来说明电子管“阴极跟随”输出级电源的噪声与其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 L通道:
当阳极电源电压Ua1=166.0V时,测得阴极输出电压Uk1=10.95V;
当阳极电源电压Ua2=183.2V时,测得阴极输出电压Uk2=12.36V;
ΔUa=(Ua2-Ua1)=17.2V;
ΔUk=(Uk2-Uk1)=1.41V;
电源抑制比PSRR=ΔUk/ΔUa=1.41/17.2=8.2%;
● R通道:
当阳极电源电压Ua1=166.3V时,测得阴极输出电压Uk1=10.34V;
当阳极电源电压Ua2=183.0V时,测得阴极输出电压Uk2=11.78V;
ΔUa=(Ua2-Ua1)=16.7V;
ΔUk=(Uk2-Uk1)=1.44V;
电源抑制比PSRR=ΔUk/ΔUa=1.44/16.7=8.6%;
●结论:电源的纹波电压会以约8%的比例“叠加”到输出信号上去。
以我的音响系统为例:
V8i后级的实测电压放大倍数的平均值约44;
又假定电子管输出级的阳极电源电压有1mV的噪声电平,则根据“叠加原理”,在喇叭上产生的附加噪声电平值可达:
ΔVout=1mV * 8% * 44=3.52mV;这是一个可闻的噪声值。
①、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要重视对电源噪声的抑制处理。
在本CD的原设计中,电子管输出级的电源是两通道公用的。若上述假定的1mV噪声电平是由一个声道的“信号”电流引起的,则通过这一“桥梁”作用,同样可以在另一声道的喇叭上产生3.52mV的“串扰”,从而左右声道实现了“偶合”。
②、 由此得出的另一结论是:“分离”电子管“阴极跟随”输出级的电源供电,对于提高“通道分离度指标”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