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摩机日记(三) 降低音响系统噪声的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 13507|回复: 58
1#
摩机日记(三) 降低音响系统噪声的方法
陈耀华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关链接:

摩机日记(一):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63700.aspx

摩机日记(二) 降低音响系统噪声的方法: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aspx?topicid=64088

四、山灵CD-T100C
这篇介绍有关山灵CD-T100C的摩机情况。

!警告:
● 机箱内有危险电压,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生命与财产的损失。
● 没有十分的把握请不要动手,以免留下遗憾。

声明:
● 国产的山灵CD-T100C设计是很好的,用料也很到位。但由于设计、制造工艺复杂,难免出些纰漏。
● 下面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均可视为只是发生在我的机器上的个别现象。
● 当主要问题解决以后,那就是我要找的CD了。

[upload=jpg]Upload/20041128142254999.jpg[/upload]


1、问题:电源的零线进开关。
测试条件:
1)确认电网电源插座的L-N极性与(中国)三芯电源线插头所标注的L-N极性一致;
2)断开电源保护接地线;
3)断开CD与V8i的连接信号线:
● 当电源开关ON时,CD与V8i两机箱的电位差达到187.4VAC,两机箱间的短路电流为0.112mAAC;用1kΩ电阻连接两机箱,在电阻上测到107mVAC电压降;
●当电源开关OFF时,两机箱的电位差达到181.5VAC,两机箱间的短路电流为0.104mAAC。若L-N极性是正确的,此时两机箱间的电位差应该接近0V。

纠正措施:
● 交换连接到电源印制电路板AC IN的插头的两根电源线即可。

待续。
最后编辑ChenYH 最后编辑于 2007-07-08 11:04:59
分享 转发
TOP
2#

[quote]ChenYH 在 2004-11-28 14:47:35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41128142254999.jpg[/upload]


没有转盘?
TOP
3#


2、问题:输出级电子管的静态工作点超出额定值。

电子管输出级由双三极管6N3P的两个三极管并联构成阴极跟随器,其阴极公共电阻值为47Ω+560Ω;
静态时阴极电位Uk=15.07V,
则阴极电流Ik=15.07V/(47+560)Ω=24.8mA,

其中至少一个三极管的阳极电流达到Ia=Ik/2=12.4mA,
阳极-阴极电压降Uak=(176-15.07)=161V;
阳极耗散功率Pa=Uak*Ia=161*12.4=2.0(W)。

而6N3P或396A电子管在A类放大状态的推荐数据:
Uak=150V;
Ia=8.2mA;
Pa=1.5W(max)。

纠正措施:
● 用150Ω替代47Ω电阻,以减小阳极静态电流。
● 高压电源去偶电阻R3由10Ω 2W改成1.3kΩ 2W,既增加滤波效果又调整阳极电压。
测试结果:
Uk=9.2V;
Ik=9.2V/(150+560)Ω=13mA;

Ia=Ik/2=6.5mA;
Uak=(157.5-9.2)=148.3V
Pa=Uak*Ia=148.3*6.5=0.96W。
输出电子管的静态工作点完全满足推荐数据的要求。

待续。
TOP
4#


3、问题:电子管灯丝电压过低(仅5.36V);
● 测试条件:
交流输入电压:Vi=217VAC
灯丝电源负载:Ih=4 X 0.35A=1.4A (四个6N3P电子管)
灯丝电源电压:Vh=5.36VDC

● 根据数据手册,6N3P的灯丝电压极限范围是:5.7V~6.9V。

改进措施:
● 用肖特基二极管(RK34)替代电子管灯丝电压的整流二极管,减小整流二极管导通电压降损失。

● 切断连到耳放板两个电子管的灯丝供电,减轻灯丝电源的负载。

测试结果:灯丝电压提高至7.0VDC。
● 在灯丝供电回路里串入1W1Ω电阻(两个1/2W 2Ω电阻并联),在灯丝两端再并联一个16V3300μF滤波电解电容器。
测试结果:灯丝电压达到了正常值6.3VDC。


4、问题:环形接地引入噪声。
——(1)CD机壳——(2)电子管电源板的负极(见下图最右方中间一个焊盘)——(3)电子管电源板的LINE VCC接插件——(4)电子管线路输出板的LINE VCC接插件——(5)电子管线路输出板的线路输出插座——(6)RCA插座——信号线外屏蔽导体——(7)V8i功放RCA插座——(8)V8i功放机壳——V8i功放电源线的保护地线——CD电源线的保护地线——(1)CD机壳:形成低阻抗的骚扰电流回路;在这个环路中,任何一个环节产生的噪声电流都会流经信号线的外屏蔽导体,从而在其两端产生噪声电压降再叠加到音乐信号中去。
在CD-T100C中,信号模拟地另外还通过390Ω并联0.1μF电容器与机壳相连接。

改进措施:
这个闭合环路必须呈“高阻”连接,使得骚扰源在环路中产生的骚扰电流将到最低。
●切断上述环节(1)与环节(2)的连线;
●去除0.1μF电容器;仅保留390Ω的连接。

测试结果:在开机静态时,V8i功放输出的噪声电压继续由Vo=0.25mVAC下降到0.180mVAC的水平。
这是在我的“CD-T100C——V8i”放大器系统中最主要的骚扰源。

5、改进措施:在交流电源滤波变压器的两端各并联一个2.2μF/630V电容器,既可抑制电源高频噪声又向电源变压器提供无功电流,改善供电质量;

[upload=jpg]Upload/200411306263926589.jpg[/upload]

待续。
TOP
5#

高! 建议反馈给厂家,出个T100C  ChenYH版,呵呵。
TOP
6#

6、改进措施:在电子管高压电源的整流二极管上分别并联4700pF电容器,以吸收由整流二极管的非线性产生的高次谐波。

7、改进措施:在电子管的直流高压电源上再并联820μF 250VDC电解电容器和1.0μF 250V电容器,使得电源更加纯净;

8、改进措施:用横截面面积S=10平方毫米的铜编织带双重屏蔽连接RCA插座的全部四根信号电缆,并且能降低外屏蔽导体的阻抗。在这些信号线缆的周围,有电源变压器、电子管电源的扼流圈以及电子管电源印制线路板等骚扰源存在。这一段信号线缆可以理解为信号线在CD机箱内的延伸,信号线抑制干扰的理论在这儿也同样适用。

9、改进措施:为了追求最好的音源质量,我放弃了CD机的电子管耳放功能。拔去全部连接到电子管耳机放大板的接插头,这样可以:
● 避免把噪声回送入CD输出信号中;
(在信号链上,运放线路输出、电子管线路输入和电子管耳放输入是并联的。)
● 减轻对灯丝电源的负载;
● 至少减少15W的额外功耗,减少发热。
(减少发热对延长电解电容器的寿命及降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热噪声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NOVER公司宣称若工作温度上升10℃,电解电容器的寿命则下降50%。)

待续。
TOP
7#

12、改进措施:

● 在四块D/A转换集成电路PCM1704(U8、U9、U24、U25)上面用0.15mm厚的磷铜皮做屏蔽罩,用铜丝将四块PCM1704的15、16(AGND)引脚就近焊接到磷铜皮上。既起到屏蔽作用,又使得四块D/A电路的模拟地电平相等。

● 在每块PCM1704的±5V模拟电源引脚与屏蔽铜皮之间分别并联WIMA 0.47μF/100V金属聚酯薄膜电容器,以减小D/A转换电源的高频内阻。

● 用3股S=0.35平方毫米的镀银铜线絞合后连接屏蔽磷铜皮与I-V及低通滤波器的模拟地,使其保持等电位,减小参考地的噪声。

[upload=jpg]Upload/20041221930137413.jpg[/upload]

待续。
TOP
8#

好贴,顶
TOP
9#

10、改进措施:用三个WIMA 1μF 63V金属聚酯薄膜电容器并联后作为电子管输出级的耦合电容器,替代原来两个极性反相串联的ELNA 25V 470μF铝电解电容器。在满足最低工作频率对容抗要求的条件下,这样可获得更小的介质损耗角和更好的高频特性。

参考数据:V8i功放后级输入阻抗实测值
左通道: 223.7kΩ@25Hz    69.6kΩ@5kHz    9.4kΩ@20kHz
右通道: 223.5kΩ@25Hz    68.1kΩ@5kHz    9.2kΩ@20kHz

11、改进措施:用铜箔胶带封贴铝面板上的穿线方孔,用以屏蔽扼流圈可能泄漏的电磁场。

[upload=jpg]Upload/200412121252617776.jpg[/upload]

待续。
TOP
10#

好好学习!
佩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