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隆重推荐电影《金陵十三钗》 [复制链接]

查看: 16718|回复: 77
71#

看了,可能外国人无法理解为何要替换。人不是生而平等的吗?
价值观不同,对影片的评价就不同。
不获奖很正常。
TOP
72#

娱乐与艺术上升到政治高度,比较危险。我认为不是导演的问题,是观影人的审美取向和心态有问题。
    要说这部片子的问题,我认为老谋子的准备不够充分,至少在叙事结构上不够高明,另外该有的戏剧高潮没有出现,比如人物心理转变的戏剧冲突都是一笔带过,感觉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为最后的结局做铺垫,所以看了开始就知道结局,这样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显得太过苍白,毫无张力可言。
    除此之外我认为都是国际水准,比如声效,画面,镜头语言,演员的表演。
    内在与外在的不平衡,使得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不是导演的潜心制作,事实上现在的老谋子也没有潜心的时间和心境了。
    我的感觉这就是一部标准的商业大片,作为这一层来说,并不是一部很烂的电影。他无法与《活着》《秋菊打官司》等相提并论。一部好看不好玩的电影。
最后编辑凡人哥 最后编辑于 2012-01-20 01:23:07
TOP
73#

故事很苍白、叙事突兀少流畅、情节太矫情 ……
表达导向和控制性的目的太强,结果就是观众与电影隔了一层,融不进去……
一部好电影致少能让人嬉笑或悲痛;而一部好作品,看过后不仅仅是感官刺激,而是能让人平静的思考!时常浮上心头。
老张做到了前者,离后者距离太远!
TOP
74#

一切向“钱”看!哪管什么历史,事实,良心 呢?什么SHH啊?
音乐是人生的好伴侣,聆听音乐使人生变得很放松、很享受、很惬意。。。。。。
TOP
75#

《金陵十三钗》是一面照妖镜。
TOP
76#

贴一段萨苏在锵锵三人行节目里的话


  萨苏:焦土抗战中国最后的孩子拿起枪
  萨苏:可是这个我也得说一点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说在这种兵力和火力相等的情况下能打成平手,这是抗战前期的情况。到抗战后期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即使我们的兵力和火力都和他相等,或者甚至稍占优势的时候,比如说在松山大战,远征军这个话题现在很热,松山大战的时候我们损失1:7,那个时候我们还是不能够完全压倒他,为什么?我是看了当时的很多照片才明白,就是当时我们很多照片上都是一些年轻的中国兵在打仗,年轻到什么地步?12岁,13岁,7岁的小孩上前线。那么我们很难想像当时这种情况,其实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始终说中日战争是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的战争,我们比它大好几倍,我们几个人拼他一个总能赢了吧?可是中国人这么讲的人没有意识到这样,就是战争打到1944年的时候,松山大战的时候,实际上中国的国土已经缩到很小了,而且它前面很多战士,能作战的都牺牲了。这个时候中国没有兵源了,怎么办呢?只好把我们最后的孩子献出来。
  查建英:哎呦。
  萨苏:我当时在日本说实话,我看到那书我是很伤心的,我看到的是什么?我是说中国人为了反法西斯战争,把我们最后的孩子都献出来,这种感受如果不是在日本,看着那样的史料的时候,你是很难想像的,我是一个工程师,我平时不会这么激动,但就是看到那种史料的时候,真是有那种,我们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我们中国人当时什么也没有,没有教育,孩子们上前线的时候,把所有的粮食都塞在身上,他为什么塞在身上?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吃过那么多的粮食,他生怕没有吃的。
  所以日军把他打死了,一看身上全都是粮食。也许大家觉得笑话,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感觉不到这个,但如果你看到日本那么多抗战史料的时候,就是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有很多日本人对我们中国人,他其实也是产生很佩服的地方,他不是说佩服你能打,是佩服你的那种情况下,你还能够坚持下来,还在跟我拼,你拼什么呀?
TOP
77#

      战争其实没有什么人性可言,什么都可能发生。人性在那时已经扭曲了。有的只剩下原始的兽性,拼的是你死我活的生存法则。为了胜利牺牲自己人也经常发生。
   士兵执行命令为天职,哪怕你是一只棋子被送入虎口,你也只能义无反顾地冲,去做一只不怕牺牲的棋子,完成你的光荣任务!
TOP
78#

能把战争灾难片拍成这样,只能说这个民族已经堕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