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胡名家会萃 [复制链接]

查看: 6601|回复: 38
31#

严       洁         敏  
[upload=gif]Upload/200610278512940755.gif[/upload]

严洁敏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二胡演奏家。中国第一位民族器乐演奏与作曲双学士学位获得者。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二胡与作曲专业分别师从王国潼和徐振民教授。早在1982年她就获得了全国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第一名,1989年获得了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二胡青年专业组二等奖,1994年她又一举夺得台北国际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第一名。1990年获得了中央音乐学院艺术歌曲创作奖,并于1991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交响作品音乐会。她是一位多才多艺、技艺非凡的演奏家。淳美的音色、严谨的演奏风格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使她成为新一代二胡演奏家的代表。她录制了大量的音像制品,出版了"正气歌"、"三门峡畅想曲""梁祝""牧羊女"等二胡独奏专辑。同时,她活跃于国际国内音乐舞台上,多次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曾出访日本、台湾、新加坡、匈牙利、南斯拉夫、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高度的评价
TOP
32#

黄     江     琴

        黄江琴是位技艺很高并对音乐感觉很敏锐的演奏家,她早年毕业于海南艺术学院二胡专业,1982年起任南方歌舞团民乐队首席至今,其间先后多次在国内二胡比赛中获多项大奖,听完这张唱片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音准好,每个音符出来都恰到好处,没半点毛噪刺耳,比原唱听来还要纯净、还要胜一筹。其次是感觉好,演奏者非常善于用弓弦来歌唱,每句旋律、每个音符都十分到位。将每首熟悉的老歌拉得娓娓动听、丝丝入扣,直让人如醉如痴。黄江琴的许多作品被DTS发烧大碟收录。
TOP
33#

刘天华

   刘天华189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县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为新学的积极倡导者,曾在江阴与人合办过一所小学。刘天华三兄弟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刘氏三杰",哥哥刘半农早年参加新文化运动,以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语文学家。在这样的家庭影响下,刘天华在就读于常州中学的时候,就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学习西洋铜管乐器,1912年他在上海参加职业的"开明剧社"乐队,系统学习音乐理论和钢琴、小提琴、铜管乐器。1914年返回故里,在江阴、常州的中学里教音乐。1915年,刘天华不幸丧父,处于极度苦闷之中的刘天华完成了处女作二胡独奏曲《病中吟》的创作。他第一次运用音乐手段,表达他对社会的不平和愤懑的心情,开始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1916年,刘天华还乡与殷尚贞完婚。刘天华为了学习中国传统音乐,遍访民间艺人,向当时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周少梅、沈肇洲、郁咏春学习二胡、琵琶和古琴。刘天华立志革新民族音乐,他呼吁从事音乐的人要"顾及一般民众",他把最常见、最有群众基础的二胡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对象,从选料、制作到演奏手法都予以改革和创新,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为此创作了一批乐曲,使二胡登上了独奏舞台并纳入高等音乐学院的课程。
   从1922年到1932年的10年当中,刘天华在北京大学任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他的作品中除了前面听到的表现苦闷的情绪之外;还有许多是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流露出一种宁静的美。刘天华在创作中一方面继承民族传统作曲技法,同时又融汇西洋作曲法,使作品具有一种新的气质。他以实际的行动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探求一条新路:借鉴外国音乐的创作手法,用中国的音乐语言来反映中国的当代社会现实。因而他的作品极富个性。
刘天华从17岁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先后教过小学、中学的音乐课,长期以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刘天华之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还没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刘天华在教学上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了西洋乐器的教学方法,用练习曲和乐曲相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为创建民族音乐的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TOP
34#

好贴!
[upload=jpg]Upload/20061027933781994.jpg[/upload]
TOP
35#

85mm 在 2006-10-27 9:58:26 发表的内容
闵慧芬的东西,感觉极不舒服。

好像任何东西,一径香港人包装,就俗不可耐了。
TOP
36#

宋        国        生

(无照片)

1938年11月生,河北乐亭人,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系中国音乐会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音乐家协会声乐学会及乐器学会理事。1961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创造了双跳、双抖、轮弓等多种二胡新技法,录制有《河南小曲》、《宋国生二胡专集》、《宋氏琴韵》等多张唱片。曾获全国广播征歌奖、民族管弦乐展播奖、天津市鲁迅文艺奖等,共计四十余次。创作的百余首二胡练习曲,被众多音乐院校选为教材。其二胡及民乐表演艺术教学自成体系,有一套集神、气、体态于艺术表现为一体的综合立体教学法,培养了宋飞等二胡演奏家。多次应邀赴国外讲学并演出,受到高度评价。专著有《二胡演奏艺术》。
TOP
37#

杨    易   禾

[upload=gif]Upload/200610278563513962.gif[/upload]

  杨易禾(1958.6-),男,汉,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二胡》副主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1978.3-1982.2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二胡专业本科学生,1988.9-1991.9南京艺术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现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及专业特长: 二胡演奏艺术与教学、音乐美学理论研究与教学,主讲课程及教学优势: 二胡专业课、音乐美学,1997年《音乐表演美学》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 安徽文艺出版社。
TOP
38#

听一些高手拉的二泉映月,都是一种凄苦的味道。听阿炳的那个原始录音,虽然录音质量很差,不过,仔细听起来,那里面好像还有些对生活的信心。
TOP
39#

能全听过的有多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