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胡名家会萃 [复制链接]

查看: 6609|回复: 38
11#

吴      红     非          

  

[upload=jpg]Upload/200610278534099242.jpg[/upload]

    吴红非,现为苏州技学院音乐系教授,器乐研究室主任。1963年10出生于无锡,自幼随上海音乐学院王永德教授学习二胡。198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同年分配至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其间随蒋风之、刘明源两位中国弦乐大师学习,1999年随当代二胡演奏大师闵惠芬先生学习进修。
    1993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吴红非二胡演奏专辑》,收录个人创作作品两首。2000年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归来兮》吴红非二胡新作演奏专辑。她多次出访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及演出,并在北京、南京、苏州等地举办过多次个人专场音乐会。在国家音乐核心期刊和音乐专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TOP
12#

    项祖英

    二胡演奏家。1926年出生于苏州。项祖英从小随父学习二胡,十岁即登台表演。后师从“南陆(修棠)北蒋(风之)”,南北兼采,自成一家。1956年聘任上海民族乐团艺术委员会委员。乐队首席。
       项祖英的演奏艺术功力深厚,表演曲目广。他演奏的传统乐曲古朴、典雅,气韵生动;演奏现代创作曲目,能以娴熟的技巧反映时代风貌,富有民族气派。
      几十年来,项祖英培养出许多优秀二胡演奏人才,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录制了《项祖英二胡独奏专辑》音带,荟萃了他在各个时期演奏的代表作十首。曾赴罗、匈、德、波、捷、苏等国家访问演出,享有盛誉。
TOP
13#

蒋风之

[upload=jpg]Upload/200610278592790742.jpg[/upload]

   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生于江苏宜兴。1927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后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向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学习二胡和小提琴,并自学钢琴。先后在河北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任系主任等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二胡演奏人才。他继承传统,苦心孤诣,在二胡表演艺术上形成了以古朴典雅、深邃内含而著称的独特风格。所演奏的二胡曲《汉宫秋月》,把封建时代宫女内心的情感活动,刻划得维妙维肖,堪称一绝。
TOP
14#

陆修棠 (1911~1966年 )。字憩南。昆山玉山人。二胡圣手。音乐界称二胡高手,历来有“北蒋南陆”之说。早年肄业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国乐选科。民国21年(1932年)8月,应聘任省立苏州中学音乐教员,并担任吴平音乐团艺术指导及指挥。抗战烟云烽起,至中央广话电台音乐组任干事,并随之迁往重庆,经常以二胡独奏参加鼓舞爱国军民的演出。他特有的手法、指法,以及抑扬有序,幽远雅致的琴声闻名于四川各阶层。以致当时美国驻华使节和军官们,亦叹为观止。对结构简单的二胡竟胜过“凡婀玲”终惑不解。民国31年调任中央军校中训团音乐教官。抗战胜利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修棠长期担任音乐教育工作,他的最大功绩在于使二胡从伴奏乐器的地位上升为独奏乐器。多年来在民族器乐二胡专业教学中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为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生前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修棠不仅精擅演奏,且能作曲。二胡曲《怀乡行》为其处女作,也是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此外他写的二胡曲还有《风雪满天》、《孤雁》、《农村之歌》等。编著有《二胡曲选》、《中国乐器演奏法》、《陆修棠二胡奏曲八首》、《怎样拉好二胡》等书。
TOP
15#

陈             军

[upload=jpg]Upload/200610278482623449.jpg[/upload]

   陈军1968年生于江苏常熟,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中国音协二胡学会理事。四岁起随父亲著名二胡一代宗师陈耀星学习二胡,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社会音乐学院民乐系及军艺艺术系攻读胡琴演奏和创作理论。1982年获全国少年器乐比赛三等奖,1983年获北京青年二胡比赛二等奖,1989年获全国首届民族器乐“山城杯”电视大奖赛二胡组第一名。陈军曾多次出访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牙利、波兰、新加坡和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演出,受到国际音乐界人士高度评价,誉其演奏极具大师风范,并且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二胡演奏家。1997年夏,他与法国里尔(Lille)国家管弦乐团在香港的合作演出,更是技惊四座,不但慑服观众,法国乐人更赞誉他的超技演出,可媲美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因而赢得“演奏胡琴的帕格尼尼”之美誉。
TOP
16#

阿炳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TOP
17#

宋    飞

[upload=gif]Upload/200610278465390942.gif[/upload]

宋飞,祖籍河北,出生于天津,是中国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宋飞于198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先后师从安如砺教授和刘明源教授,学习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京胡等民族拉弦乐器;另一方面又师从琴家陈重、中央音乐学院李祥霆和老一辈琴家张子谦学习古琴,均取得了优异成绩。1989年4月她参加第一届“山城杯”全国部分民族乐器大奖赛,获二等奖;同年六月参加华北音乐节、中国艺术节等重要演出,首演了《牧马少年》、《燕赵春潮》、《思念》、《洪湖协奏曲》、《江河云梦》、《冀东小曲》等多首二胡新作品。她除了学习二胡、古琴外,还钻研琴歌的演唱。她曾与中央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国民族乐团合作,录制了《刘天华二胡曲》、《华彦均作品》、《刘文金二胡作品》、《江河云梦》、《长城随想》、《长城》、《洪湖协奏曲》。1991年她获得中国音乐学院大奖。多年来她出访过瑞典、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香港及台湾等地演奏二胡、古琴、高胡、京胡,特别是作为中国音乐家的代表,在美国卡内基、维也纳金色大厅等著名音乐厅演奏。宋飞现为中国音协二胡学会理事,北京中华传统乐会副会长。1999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

                                     资料来源于《胡琴名家》
TOP
18#

  张   尊   连
[upload=jpg]Upload/200610278581246126.jpg[/upload]

张尊连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器乐系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理事长。9岁开始学习二胡,曾师从于武、许立老师。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蒋青教授并得到蒋风之先生亲传。198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刘明源教授,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2001年毕业于“文化部民族声乐、民族器乐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
  求学期间,正确的理解并师承了蒋派二胡艺术的风格从而成为蒋派艺术之传人.张尊连融演奏、教学、创作与研究为一身。1993年获“第三届全国民乐展播优秀演奏奖”、1995年获“富利通杯国际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二胡组三等奖、同年还获“文化部珠穆朗玛优秀演员奖”、1997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铜奖。1994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张尊连二胡独奏音乐会”,2004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张尊连师生二胡音乐会”,2004年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周末版栏目,为其录制了“国乐娇子”专辑,2005年在济南,泰安等地举办多场独奏音乐会及讲学活动。多年来出访过亚、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和讲学。
TOP
19#

于        红        梅

[upload=jpg]Upload/200610278493348153.jpg[/upload]

  于红梅,山东济南人,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八岁起师从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著名二胡演奏家苏安国学习。曾连续两届获山东省青少年器乐比赛一等奖。受教于著名二胡演奏家张韶先生。一九九0年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继续从师张韶教授,得到了刘明源、刘再生、张玉明、李桓、田再励等先生的指导。一九九四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音乐理论家、民族音乐教育家蓝玉崧教授和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长福教授。一九八九年荣获ART杯国际民族器乐比赛专业青年组第二名。一九九四年在台北国际二胡大赛中获优异奖。同年,荣获首届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比赛第一名。一九九二年为济南电视台录制了一小时的音乐电视片《绽开的红梅》--于红梅二胡演奏专辑。录制出版了《红梅随想曲》、《中国传统乐曲名家曲系列》(之一)两张个人演奏专辑唱片(CD)。并在《二胡印像》、《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精选版》等唱片、录音带中录制了多首乐曲。近年来曾出访日本、新加坡、朝鲜、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大艺术界人士的赞誉。于红梅潜对乐曲的内涵有较完美的诠释和独到的艺术见解,是当今艺坛上令人瞩目的一位新秀。
TOP
20#

赵      寒       阳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1954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深造。1979年在该院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两项一等奖,并被选派随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团出访英国、爱尔兰、伊拉克等国举办音乐会。以后曾多次出访德国、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演出。1982年本科毕业后即留校任教, 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全国二胡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二胡基础练习三百首》、《少年儿童二胡教程》、《儿童学二胡电视教程》、《二胡演奏抒情歌曲100 首》、《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二胡中级教程》、《二胡高级教程》等近三十种。论文有: 《二胡演奏艺术的三要素》、《二胡演奏中的线性形象思维》、《少儿二胡教学法探》、《音乐表演的攻防战术》等七十余篇;作品有《乡音》、《赶集路上》、《植树苗》等十余首;并演奏录制有大量唱片及磁带,如:高胡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胡独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二泉映月》、《葡萄熟了》等几十首。1994年还出版个人二胡专辑CD唱片:《中国传统器乐名家名曲系列──月夜》和《汉宫秋月》两张。1991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撰稿并主讲了我国第一部民族器乐电视教学片《儿童学二胡》, 播放后得到音乐界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电视优秀教学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近年来以拍摄出版了各种教学录像带《儿童学二胡》、《全国二胡考级辅导》等六套近三十小时之多,为二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艺术传略被选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世界名人录》、《跨世纪人才丛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等典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