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D/DVD-A俱伤是格式本身的问题。揾消费者陪葬跟本就不成立。
SACD/DVD-A开发的初衷有三:
1.统一下一代音频格式,从专利权转让方面获得巨额利润;
2.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带动唱片销量;
3.借助SACD/DVD-A的加密,封杀无限复制和盗版。
至于音质的提高只不过是宣传手段而已,90%的消费者都不会太在意CD和SACD/DVD-A在音质上的区别。
不管设计者的初衷如何,最终还是要经历市场的洗礼。究竟消费者接受不接受?接受程度如何?能不能推翻旧有的PCM格式?从sony和marantz自2000年推出第一台商业SACD机,先锋公司的DVD-A原型机(确切时间记不得了,反正在差不多时候,甚至早于SACD机)至今,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很明显SACD/DVD-A走的营销路线和当年CD推出的时候一样,都是从高价市场做起,进而推向大众,从而完成"除旧布新"的计划.但SACD/DVD-A革CD命的难度远超CD革LP的命。CD在和LP的竞争中以轻巧,方便,耐用的特点彻底的改变了消费者的聆听方式,因此CD顺理成章的取代了LP的位置成为业界标准格式。而SACD/DVD-A充其量只不过是数码技术的改进,对消费者的冲击力远不如CD代替LP那样大,再加上消费者手里拥有的大量“永远都听不坏的CD唱片”,想要激起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就不那么容易了。其次消费者只能在专用播放器上播放,而且不能进行自由拷贝,这就极大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力,因此不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很明显这个硬伤没法避免,而且很严重!
很多人抱怨SACD/DVD-A居高不下的价格是SACD/DVD-A不能普及的罪魁祸首,其实因该倒过来说:SACD/DVD-A不能普及是SACD/DVD-A的价格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唱片公司开发一个新的格式投入会很大,从源头的录音器材到压片流水线都要重新购置。而唱片公司又不愿涉足太深而套牢,通常会采取谨慎的态度,这就必然导致唱片产能不高,加上SACD/DVD-A本身压片成本就高于CD,故成本始终不能降下来,销售价格也就居高不下了。但是只要唱片销量能够持续上升,资金的快速运转就会降低成本,而唱片公司也乐于加大投入,购销两旺才能大幅降低SACD/DVD-A的价格,从而具备打败CD可能性。但是从目前市场的销售来看,SACD/DVD-A并不乐观。正如前段所述原因,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会选择CD,因此SACD/DVD-A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实在是取决于市场的接受程度和成本。换句话说SACD/DVD-A不能普及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市场,取决于消费者!虽然大家知道SACD/DVD-A的先进性,但市场的选择就是这样残酷!
至于楼主说得“揾消费者陪葬”,我看是不会的。楼主买了SACD/DVD-A机了吗?否则可千万别提陪葬,您还缺少必要条件嘞^_^至少SACD已经被全球的烧友接受,算算人数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大市场啊!有人买就有人卖,LP这样的老古董不是也顽固的活下来了么,对SACD/DVD-A也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