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的关系、以及音响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复制链接]

查看: 20940|回复: 219
1#

发烧音响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文化的不同会导致审美价值趋向的不同。西方的器材当然是西方的文化的体现,符合西方的审美观。而东方的器材其本身其实也是东方文化的体现,东方审美价值的体现。我们发烧友在选择器材时,不能忽视文化的不同,忽视审美上的差异。让发烧友们少些这样的美丽的误会。
分享 转发
TOP
2#

风吹柳花 在 2006-6-18 20:01:20 发表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发烧友来说,如果能以理论和技术来指导自己的发烧过程,那么他也许可以比较容易求得捷径,比较容易得到他想要的声音。
反之,会累一点,随波逐流一点,绕的弯子大一点,吃的亏多一点,上的当大一点。



这是目前中国发烧音响界的现状。发烧友为什么叫发烧友,一般意义上的发烧友不会是行家。因为不是行家,所以难免会有被骗,难免要多出很多的学费。走弯路是肯定的。这些天不是有向球迷卖空气的事情吗,一包50块。走弯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在弯路上徘徊不出。
TOP
3#

松香兄的对技术与理论的讨论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说能够给我们发烧友增加更多的技术和理论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使得我们的发烧友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去理解发烧音响,从而正确认识发烧音响。
而我更倾向于从文化和审美观的角度去看发烧音响,因为我们不能指望每位发烧友都能够成为音响电子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这不现实。但是理解了文化和审美上的不同,也就能够帮助我们去正确理解发烧音响的实质,发烧音响的本质。就不会在理解和选择发烧音响器材以及欣赏音乐包括戏曲等其他文艺样式上产生美丽的误会,就不会使得我们发烧友多走弯路,多交无谓的学费。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4#

是的。如果一个发烧友不懂得电子技术,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不去学习一些无线电电子知识,没有树立正确的听音标准,而只是一味用所谓的高档电子元件去摩机,是不会有平衡正确的声音的。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多加强电子技术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并且要逐渐掌握正确严肃的音质音色的听感,以及提高对音乐或者戏曲方面的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DIY和摩机的水平。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5#

音响发烧的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泛,理论和技术的纵合性强。理论性的电子无线电知识,声学知识,甚至材料学,心理学等等等等,相关的技术性的动手能力,长年积累的对音响调整处理的实践经验,包括对真实声音的音色音质的理解和感觉的能力,再加上音乐戏曲等等文艺作品方面的鉴赏的水平和能力。音响发烧不是一蹴而就的。音响发烧是一种文化和知识相互积累的过程。加上对音乐和戏曲的欣赏和鉴赏,音响发烧是一种修养的体现。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6#

谢谢松香兄的资料。使我们看到一位令人尊敬和学习的学者长者。
TOP
7#

其实问题并不是音响电子技术的问题,所谓发烧音响更多的是文化的问题。音响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问题是谁对自己的文化更有信心,谁的音响就更有市场。
TOP
8#

不谈政治,又不离政治。音乐如此,音响亦如此。
168上难得的有内容的好贴。谢谢松香兄和发表高见的朋友们。
中国人本来就应该熟悉和了解中国的音乐,但是实际情况并非理想。谢谢csdam朋友的资料。希望今后朋友们多多提供有关中国音乐和戏曲的内容和资料。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9#

松香味 在 2006-7-3 21:17:34 发表的内容

实现——表达文化的内涵也好、传播文化的精神也罢,依靠的还是电子理论基础、电声学理论基础等和音响电子技术,包括工业制造水平等,仅仅有信心还是不行的。对音乐的理解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较声”的方向“标准”,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还是得依赖“理论”和“技术”。不知道胡兄是否同意?



谢谢松香兄。是的,我以为纯粹电子技术理论方面对于音响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发烧音响的校声也好,标准也罢,其实更着重的是文化的内涵。不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甚至轻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以及发烧友不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于发烧音响和发烧友来说,就很难从音响提高到音乐的高度。

这方面要谢谢雨果唱片公司、中唱公司和其他的一些对中国音乐作出贡献的音响出版单位。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