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4.1KHz 16bit (也就是音乐CD)真的过时了么? [复制链接]

查看: 34826|回复: 162
1#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2-6-20 15:32: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0 15:29:00 发表
最好先搞清楚高格与低格除所谓的量化噪声重要,还是文件内所含演录信息量的多少重要。

当信息量超过了人的感官所能接收的量的时候,更多的信息量就是多余的。
这个道理的直接表现就是你已经听不见那个量化噪声了。

这是信息论(六十年代就已经建立了)中最基础的部分了。。
阁下是不是该好好


就是这个"信息论"把CD害死的.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6-20 16:48:00 发表
用一点一点来表示一条线,无论做得多么密实终归是不够圆滑的。不过我敢保证你打的点越多,所得到的线就越接近圆滑!

这个比喻不是一般的贴切,用VCD画面的马赛克来比喻也是很形象的,哈哈
TOP
3#

回复 32# axa1984 的帖子

可能LZ认为音质的好坏只取决于量化操声。
TOP
4#

这杯是HappyWater
TOP
5#

LZ光说不去实践是没有意义的,自己拿16bit44.1K和24bit192K的来比较下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TOP
6#

不给争论LZ发这帖干嘛?
TOP
7#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2-6-20 14:13:00 发表
众所周知,DVD-A SACD以及蓝光音乐等高分辨率音源已经渐渐开始普及了(当然,这主要得益于破解和硬盘)
有人说,44.1KHz 16bit已经过时了,是时候去追求更高音质的音源了。然而,44.1KHz 16bit真的过时了么?

我们知道,192KHz 24bit比之于44.1KHz 16bit的优势在于两方面,第一是频率范围,第二就是量化噪声。
24bit的量化会有比16bit更低的量化噪声强度;192KHz会有比44.1KHz更大的信号带宽。
今天我做了一个25秒的44.1KHz 16bit的量化噪声测试音轨,这个音轨里只包含有一个随机的量化噪声。(也就是振幅为一个量化单位的随机序列,也就相当于一个“白噪声”)
这个音轨所包含的这个噪声就是44.1KHz/16bit规格的音频由于规格本身而引入的噪声强度。
大家可以试试,看看自己的耳朵自己的器材要开到多大音量才能感觉到这个噪声。
以及,如果用那个音量听一般的音乐又会是什么效果 XD。。。

亲,听过记得回帖哦。。。

http://115.com/file/dpjain32#  


LZ不是说听过记得回帖吗?你还说“亲”呢!
TOP
8#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21 20:52:00 发表
一看你就没有在国企呆过,哪个单位领导开会不是这样啊?

噢!我忽略了这点,各位同学,见笑!见笑!
TOP
9#

44.1K的由来:根据那个什么定理,要还原20kHz,理论上采样频率40kHz就可以了。但是要留有10%余量,那就是44kHz了,至于为什么会取44.1kHz就不清楚了.读书不能读死书,这个定理是有前提条件的,1.要有一个理想的滤波器把高于20kHz的频率一点不留的切掉,这个滤波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2.要对20kHz的频率进行采样,采样点要正好在正负半周的峰值上,否则还原出来的波形就变形了,如果采样要正好在零点上,这个信号就丢失了.其它还有在还原插补的环节上,对滤波器有灰常灰常高苛刻的要求.我相信若当时有现在的技术精度,绝不会取44.1K16B这么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